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的心理状况,根据共存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自制表格的方法对科室内各年资共30名护士进行分层次调查。结果发现越是低年资护士越在发生不良事件时存有恐惧、焦虑,甚至担心辞退等心理状态明显。结论通过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加强基础及专科知识培训,增强护患有效沟通,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完善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等可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使护士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心理状态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对照组以及加行心理护理的60例实验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组间实验指标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水平,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血压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状态的的影响,探究保护初产妇健康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产妇健康教育,实验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产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SAS与SDS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我院收治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不良的情绪,并且能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帮助产妇能够顺利生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伤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访视和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分析,伤口护理中患者主要出现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心理。结论为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常见心理状态,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理性近视患者108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加以分析,以此提升治疗策略。结果病理学近视患者主要以失望、悲观、焦虑、孤独、紧张、抑郁为常见的心理状态。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在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心理状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康复方法。方法27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分为不同年龄段,均采用药物、声光电刺激及运动训练等在综合康复治疗2~5个月。按持续性植物状态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的病程与年龄段与康复疗效有关,10~30岁年龄段及发病3个月内的治疗效果最显著。结论系统地综合康复治疗科明显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率,且年龄愈小发病时间越短,康复效果愈好,大部分植物状态患者有康复的可能性。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脑损伤 促醒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首发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SCL-90)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CL-90、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同时降低血压。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发高血压 心理状态 血压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状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00例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强计划的干预。入组时及干预8周后,采用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应对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CMI测量问卷、SCL-90和CERQ-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CMI身心状态均值和SCL一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强计划对心理亚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使人们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

  • 标签: 自强计划 心理亚健康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木僵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80例住院木僵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病人分为联合组(40例)与单一组(40例),单一组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总治疗效果、疗效起效时间、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效果、疗效起效时间、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木僵状态起效快,患者康复迅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药物治疗 木僵状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层次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以帮助临床实习前护生减轻心理压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大专的146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其中,大专71人,本科75人。结果不同层次护生的社交焦虑、抑郁及自尊、专业自豪感等放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层次的护生在实习前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本科生的心理状态及社交恐惧情况显著高于大专学生,但其专业自豪感较低。

  • 标签: 不同层次护生 实习前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一比一匹配对照分为ICM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采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PsychosomaticStatueScaleforCannerPatients,PSSC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组内比较采用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干预2周后,ICMT组在癌症患者心身状态量表的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2周后总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心理”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ICMT组和对照组2周前后的差值在总分、“心理”维度评分、“躯体”维度评分、“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心理行为可塑性”维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心身状态

  • 标签: 肺癌 个体版电脑豁达治疗 心身状态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2例按照硬币法的分组原则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放疗和支持治疗,研究组另合并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经治疗后皆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恶性肿瘤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最近一年中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80例,并且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的常规化的护理,对实验组实行的是人性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对二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患者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显著,t=21.6665(P=0.0000)。结论人性化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

  • 标签: 子宫肌瘤 人性化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中医内科门诊在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是中医“治未病”调治来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而在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方式进行治疗。在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是93.00%,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是80.00%,观察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亚健康”状态治疗有效率。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方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ldquo 治未病&rdquo 亚健康状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孕妇均占35例。对照组中,给予孕妇于产前进行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孕妇于产前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以及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结果实验组孕妇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妇的顺产率为85.71%,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在孕妇产前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其心理状态,提高其顺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状态 产前 孕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实施孕期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在我院进行孕期产检的初孕妇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孕期护理进行,观察组孕妇实施优质的孕期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剖宫产率为23.81%,对照组选择剖宫产率为48.39%,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在整个孕期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起到有效的疏导,对分娩方式有正确的认知,有效的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心理 分娩方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选择收治的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偏头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晚期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收晚期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14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4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各对症治疗。护理时间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2周之后,对其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焦虑测评采用焦虑自量表(SAS),抑郁测评采用抑郁自量表(SDS)。结果经过护理后,在SDS方面,对照组实验前的抑郁分值为54.15±8.84,2周之后抑郁分值为53.64±9.81,实验组在实验前的抑郁分值为53.28±9.97,2周后的抑郁分值为43.12±8.32,实验组抑郁分值为43.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抑郁分值53.64±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AS评分方面,对照组实验前的焦虑分值为43.46±8.84,2周之后焦虑分植为42.42±9.81,实验组在实验前的焦虑分值为43.28±9.97,2周后的焦虑分值为35.12±8.32,实验组焦虑分值为35.12±8.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分值42.42±9.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治疗时,采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SDS和SAS的分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晚期肺癌 呼吸困难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