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儿科云南临沧677000)摘要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针对儿科特殊护理对象,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细心做好儿科护理每个细节的工作等,利于儿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细节 护理纠纷 防范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53-02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中。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对于护理进行干预措施分析。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医院2014年下半年的儿科护理案例100例来进行分析,通过分层的方式,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取全面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两个组的儿科护理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观察组通过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其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其满意度则是不断的提高,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100例儿科护理的干预措施,通过全面向的护理,对于纠纷发生率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不断的推广。

  • 标签: 儿科护理 纠纷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响应我院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到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再到实行人性化病房设计,强化对儿科疾病常识的宣传,还有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求护士保持良好的个人仪态等,切实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患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儿科用药剂量准确性的抽查入手,解释了抽查的三种情况,然后阐述为了保证儿科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采取了三项措施,分别为制定统一标准,对护士进行培训;建立药物溶解后的回抽评估制度;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法律高度,最后是详细地说明儿科药物配制的三个意义。

  • 标签: 儿科 药物 配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急症儿科发生的护理纠纷案作为本次的研究重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且探讨其应对办法。结果经过分析总结发现,急症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素质问题以及沟通技巧的缺乏、护患双方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等造成的。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时有发生,应该对护理工作中的各方面管理工作不断的加强,注重改善护患关系,注意沟通技巧等可以有效的减少纠纷的发生,使得护理氛围可以更加的融洽。

  • 标签: 儿科 护理 纠纷 对策
  • 简介:摘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细节工作中影响进行综述,包括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嘈杂琐碎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忽略某个细环节的工作,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不理解,针对儿科特殊护理对象,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细心做好儿科护理每个细节工作等,利于儿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细节 护理纠纷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服务,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憋喘缓解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对小儿肺炎护理中的运用,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以及憋喘缓解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憋喘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寻常不过临床症状之一,也是自身机体对于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患儿发热一般根据体温的高低通常划分为四种范围,低热(37.4~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0℃)和超热(超过41℃)。由于持续的高烧会直接影响患儿导致心跳速率加快,机体的代谢加快,从而引起大脑皮质的过度兴奋,导致烦躁、惊厥的心情。因发热患儿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善,经常容易出现影响患儿的精神和食欲状况,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收到严重影响。因此做好护理对策和对儿童的发热监护至关重要。

  • 标签: 儿科 发热患儿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从沟通的必要性、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技巧、在游戏中沟通的好处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说明在儿科护理中沟通的重要性。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优质护理时代的儿科急诊护理安全文化,主要从质量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育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方法选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3月1日来我院新生儿科的治疗的新生儿患儿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子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除了常规护理以外还进行了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讨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满意度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患儿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儿科输液中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儿科输液患儿320例,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输液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输液过程中接受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患者输液器脱落、输液外渗、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依从率85.0%,对照组依从率77.5%,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6.3%,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6.3%,对照组输液外渗发生率17.5%,观察组输液外渗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为5.0%,对照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患者针头脱出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依从性,降低输液器脱出率、输液外渗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科 输液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各种风险的评估,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儿科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常见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20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760例患儿发生护理纠纷事件,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等,制定防范护理措施并实施一段时间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得到降低,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实施护理防范措施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 儿科护理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并总结防范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6000例患儿,对所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并总结防范对策。结果16000例患儿发生539例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3.37%,其中161例发生原因为分诊不当使治疗时机延误,135例发生原因为候诊时患儿攀爬窗户及凳子等,109例发生原因为候诊时把插座、门等危险物品当作玩具,99例发生原因为候诊时间过长或强行插队,35例发生原因为多次穿刺未成功退费或过敏退药。结论儿科门诊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某些护理不到位、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不够硬、护理质量把控不严、对患儿行为管理不到位等,对于此临床应做好防范工作,落实防范对策,避免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出现。

  • 标签: 儿科 门诊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