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维生D与血清离子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60例)和未病变组(4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病变组和未病变组的血清维生D、离子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血清维生D、离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未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D、离子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D、离子较其与两组均明显较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治疗后其血清维生D、离子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未病变组和病变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维生D、离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显著正向相关性(r=0.531,P<0.05)。结论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维生D与血清离子等水平变化差异十分明显,且血清离子与血清维生D之间呈正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血清维生素D 血清离子钙 变化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检测对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40例甲减患者作为甲减组,同时选取40名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分别对比治疗前、后各组间血清骨(BGP)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FT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甲亢组BG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甲减组BG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GP水平与健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BGP水平与健康人员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 血清骨钙素(BGP)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苯磺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单位接诊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应用羟苯磺酸治疗,疗程12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分析症状缓解情况和神经电生理改变。并应用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神经电生理改变,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救治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采用羟苯磺酸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钙类/治疗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醋酸联合低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hemodialysis,MHD)患者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3个月,且血磷大于1.78mmol/L,血水平2.02~2.5mmol/L,血清磷乘积<55mg2/dl2,IPTH水平300~1000pg/ml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过正规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口服其他降磷及含钙药物。两组患者均予醋酸钙片1334mg(2片)口服,随餐嚼服,每日三次。A组透析液离子浓度为1.5mmol/L,B组透析液离子浓度为1.25mmol/L。根据患者IPTH水平同时给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观察第15天、30天、45天、60天患者的血、血磷及IPTH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磷及IPT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血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差异不明显。B组患者血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B组的血水平较同期A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醋酸可以显著降低MHD患者的血磷水平,但有导致高钙血症的风险,低透析液减少高钙血症的风险不明显。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钙磷代谢紊乱 醋酸钙 低钙透析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水草酸(COM)诱导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与用夹竹桃麻(apocynin)干预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M组、apocynin组和apocynin+COM组。6h以后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过氧化氢(H2O2),RT-PCR检测细胞的MCP-1mRNA表达情况。结果HK-2细胞在COM诱导下可导致细胞上清液中H2O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CP-1mRNA表达明显增加。apocynin干预后H2O2的含量明显降低,COM诱导引起MCP-1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apocyn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反应从而减少MCP-1的表达。

  • 标签: 一水草酸钙晶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诊断中血清骨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4例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骨和血脂水平。结果骨质疏松症者的血清骨平均水平要低于健康体检者,而骨质疏松症者的TC、TG和LDL-C平均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HDL-C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从总体来看血清骨与TG呈负相关(r=-0.089,P>0.05);而与TC、HDL-C以及LDL-C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确伴有骨的减少和血脂代谢的紊乱。骨质疏松患者诊断中血清骨与血脂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但是血清骨与TG之间极有可能存在负相关性,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骨质疏松 血清骨钙素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中、25羟维生D(25(OH)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老年患者77例,按照受试者骨密度值划分成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及25(OH)D水平。结果组间血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25(OH)D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发现25(OH)D水平与骨密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建议将血清25(OH)D水平作为临床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辅助参考指标,为及早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病情加重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血钙 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男性人群血清骨(OC)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2月共纳入70例男性,年龄35~75岁,平均(52.13±7.21)岁,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对照组26例,超重组20例和肥胖组(n=24)。采集代谢参数包括腰围(WC),空腹胰岛(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OC,C反应蛋白(CRP),脂联(APN)和内脏脂肪面积(VFA)。通过胰岛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程度,同时通过磁共振成像量化VFA。结果骨水平在对照组(11.45±2.51μg/L)和超重组(6.73±2.31μg/L)与肥胖组(4.25±1.29μg/L)比较有下降趋势(P<0.01);在所有超重和肥胖者中,WC,HOMA-IR和VFA是O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随着内脏脂肪含量的不同,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OC的变化与VFA密切相关,提示OC可能参与腹型肥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缩宫、葡萄糖酸、欣母沛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的观察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600名进行了子宫下段剖腹产的产妇,无规则的分出来两组,每组300人。一组为实验组,对这组产妇采取的方法是,进行葡萄糖酸、欣母沛和缩宫的联合注射,用250Lg欣母沛在宫体部位进行宫体的注射,同时进行10%的葡萄碳酸的静脉注射,并在对产妇进行20U的静脉滴注;另一组为对照组,仅对这组的产妇进行20U缩宫的静脉滴注。在分别观察记录术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结果经观察,术后2h和24h对照组的产妇阴道出血情况比实验组严重,实验组的产妇肠胃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更快。结论如果在产后联合使用葡萄糖酸,欣母沛与缩宫将会对产妇术后调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产妇的康复速度明显比只用缩宫的产妇效果好,就目前的水准来看,此项用药方案副作用小,效果明显,可以投入使用。

  • 标签: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欣母沛 联合使用 产后出血的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阿普唑仑和天麻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患神经衰弱的4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200例患者,单纯给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20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采用阿普唑仑和天麻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衰弱 天麻素 阿普唑仑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术后补充维生D与甲状旁腺激素、血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行甲状旁腺全切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calcium,Ca)、磷(phosphorus,P)、术后补充维生D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术后补充维生D的剂量。结果术前血iPTH、Ca与术后补充骨化三醇量呈正相关;术前血iPTH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血Ca呈负相关;术前血ALP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血Ca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术后补充维生D剂量与术前血iPTH、血Ca及术后血Ca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甲状旁腺全切术 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血钙
  • 简介:摘要探讨10%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397例阴道分娩患者随机分为3组,缩宫组112例,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38例,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简称联合组)147例,测量各组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阴道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缩宫组(258±66)ml,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59±50)ml,联合组(95±52)ml,联合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测得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缩官组(132±45)ml,缩宫、米索前列醇组(82±60)ml,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69±63)m1,联合组产后2—24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廉价、安全、有效。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葡萄糖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在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葡萄糖酸联合宫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24hHb、RBC下降值。结果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Hb下降值及产后24hRBC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分娩后在给予其宫缩剂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治疗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葡萄糖酸钙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机体内的,一方面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可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这些功能对维护机体的健康,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肾结石、经前期综合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皮肤过敏等方面阐述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肾结石 血压 高血压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观察葛根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控制血糖,治疗组静滴葛根针,对照组给予维生B1、维生B12肌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葛根素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调节-1β(NRG-1β)对大鼠脑出血后C3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RG-1β低剂量组(1μg/kg)、NRG-1β高剂量组(4μg/kg)随机各取10只每组。应用VII型胶原酶于右侧脑纹状体区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脑出血72小时各组大鼠血肿区域含水量占比及血肿周围组织C3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3表达水平在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NRG-1β治疗较对照组能够减少受损组织含水量及抑制C3升高(P<0.05),并与治疗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诱导的C3表达和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脑内微环境,提示NRG-1β具有对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调节素 补体C3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衰弱患者选择阿普唑仑+天麻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79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神经衰弱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42例)阿普唑仑+天麻;对照组(37例)阿普唑仑;通过对比神经衰弱治疗总有效率、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等,以突出阿普唑仑与天麻的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保守药物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神经衰弱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两组神经衰弱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衰弱患者,保守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选择阿普唑仑+天麻,可以成功将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加以改善,获得显著的神经衰弱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衰弱 阿普唑仑 天麻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上海长宁区地区70岁以上男性血清骨N端中分子片段参考区间。方法检测长宁区地区290例70岁以上男性血清骨N端中分子片段并建立参考区间(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出P2.5和P97.5的值建立参考区间)。结果70岁以上男性血清骨N端中分子片段参考区间为14.42~37.38ng/mL。结论建立了上海市长宁区地区70岁以上男性血清骨N端中分子片段的参考区间。

  • 标签: 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参考区间 70岁以上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维生D水平对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筛选于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孕妇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早期血清维生D水平分为正常组、不足组与缺乏组,采用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评估所有婴幼儿8月龄时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等神经发育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婴儿DQ、MI评分明显高于不足组与缺乏(P<0.05),不足组略高于缺乏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D水平与婴儿DQ、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维生D缺乏现象较为常见,并且孕妇维生D水平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临床应重视对妊娠期妇女维生D的监测,并对缺乏者及时给予适宜治疗与补充。

  • 标签: 孕妇 维生素D 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