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并非少见,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时不易与脑血管病鉴别。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致地护理,对预防昏迷发生及避免漏诊、误诊有极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病情观察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躁动。观察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为危重患者镇静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35例,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负荷量0.03~0.3mg/kg,维持量0.04~0.2mg/(kg?h),使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为3~5级。观察用药后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给予负荷量后均达到镇静状态,维持量期间呼吸及循环均保持稳定。结论咪唑安定可有效地应用于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明显改善气道阻力及氧合,减少人机对抗,降低呼吸肌做功,并对循环影响小。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唑安定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对于23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选择性行微导管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与系统规范的护理。结果23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经过病情观察和护理,除了2例并发脑出血自动出院、1例出现明显脑水肿转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外,其余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选择性行微导管动脉溶栓治疗疗效良好,然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醋加中药大黄浸泡液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大黄浸泡液加食醋保留灌肠.每日2次,上午用大黄浸泡液200ml,下午用食醋5ml加生理盐水45ml保留灌肠,疗程为10天。采取相应的护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浸泡液加食醋灌肠可作为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且灌肠液保留时间与临床疗效呈正比关系。

  • 标签: 大黄 食醋 保留灌肠 肝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泸定县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择泸定县历史上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对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7—12岁儿童进行右手正位X线检查。临床和X线诊断按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结果2008年—2010年共调查4个病区村,临床检查成人2421人,未检出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人。X线摄片检查7—12岁儿童752人,共检出阳性患儿9例,X线总阳性检出率为1.19%。2008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70%,2009年,2010年逐年降低。结论泸定县大骨节病病情已基本控制,处于持续稳定状态。由于大骨节病病因未明,仍需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

  • 标签: 大骨节病 监测 数据收集 结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普安县六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安县1996—200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0年普安县发生法定传染病14种,共3563例,总发病率271.71/十万。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最高,甲肝呈散发形式,乙肝有家庭聚集现象,结核病在大年龄组中发病最多,疟疾以输入性为主,98年伤寒流行,99年麻疹流行,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淋病、梅毒每年都有新发病例。结论青壮年农民是伤寒副伤寒、乙肝传染病的重点控制人群;降低小年龄组菌痢、大年龄组肺结核以及控制输入性疟疾是今后普安县传染病防控重点。

  • 标签: 普安县 传染病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的4-7岁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进行口腔检查后,提取龋病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儿童1005人,受检儿童中525人发现龋坏,总龋患率为52.24%,龋均2.23。儿童患龋齿无性别差异,5岁组龋患率最高。龋患位置以乳磨牙最高,乳切牙次之,乳尖牙最低。讨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龋患率 龋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中学生痤疮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市射阳中学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三学生的现患率为1.95%,高一学生为12.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痤疮患者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学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学生痤疮以轻度为主,家族史、饮食偏好、皮肤类型为相关因素。结论痤疮的防治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

  • 标签: 高中学生 痤疮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涟水县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我县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麻疹发病每隔3-6年出现一个高峰,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后移现象。结论今后必须狠抓麻疹免疫接种质量工作,确保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并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加强和完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麻疹免疫规划工作。

  • 标签: 麻疹疫苗 接种 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T—proBNP对ICU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预后作用。方法将ICU收住的102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心功能障碍组(NT—proBNP>900pg/ml),心功能正常组(NT—proBNP<900pg/ml),观察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心功能障碍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心功能组正常组(P<0.05)。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ICU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者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NT&mdash proBNP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病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9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进行MS筛查,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腹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于MS的发生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较女性高(P<0.06);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BMI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单纯高血压及合并高血糖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BMI与MS的发生无关;MS组与非MS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MS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于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等因素相关,高血压合并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阿坝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大骨节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310名儿童进行相关量表的调查,初步了解大骨节病在儿童中的患病情况;同时探讨可能导致儿童患大骨节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阿坝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目前的患病率为1.61%。2、家居环境、服用硒碘盐情况、食用粮来源与儿童大骨节病的患病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为儿童大骨节病的患病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大骨节病在阿坝地区儿童中的患病率较低,该病在该地区的儿童中的患病主要与家居环境、服用硒碘盐情况、食用粮来源有关。

  • 标签: 儿童大骨节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阿坝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武穴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做到初步了解,就其防治措施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武穴市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参加医保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年总调查人口均为712874人,2009、2010分别为恶性肿瘤患者744人、664人,发病率分别为104.4/10万和93.1/10万。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结论恶性肿瘤是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位居慢性病死因首位。应引起当地政府有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 调查
  • 简介:摘要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一般由内口、管道和外口组成,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其发病率在肛门疾病中仅次于痔疮1。如何提高其临床护理疗效一直是护理人员思考的问题,现综合叙述临床上对于肛瘘的护理方式如下

  • 标签: 肛瘘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结论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