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

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近视治疗中心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结论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32-02

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SBK)是前弹力膜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通过切削更薄的角膜瓣从而保留更厚的角膜基质床,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角膜的生物力学结构[1]。因其良好的准确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角膜偏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观察较少报道。为了解高度近视眼患者SBK-LASIK术后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对在我科接受SBK-LASIK治疗的50例(100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现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SBK-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50例(100眼),其中男性29例(58眼)、女性21例(42眼);年龄19—35岁,平均(28.60±4.7)岁;术前近视屈光度-7.25—9.75D,平均(-8.75±1.65)D;术前矫正视力≥4.8,所有患者屈光度数稳定1年以上,排除病理性近视及手术禁忌证。

1.2方法采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法国)和EC5000CX-Ⅱ(日本Nidek公司)行基质切削,且都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将患者资料输入计算机,用M2抛弃型90刀做直径约为8mm的带蒂角膜瓣。选合适负压环抽吸固定、眼压达60mmHg后启动平推式角膜刀,板层切开,蒂位于鼻侧;揭开角膜瓣,用超声生物测厚仪,实时测量角膜基层厚度;然后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基层消融。角膜瓣复位,林格液加地塞米松,妥布霉素冲洗层间,复位;检查角膜标记线对位准确。(术毕自由瞬目20~30min后检查角膜瓣复位良好,瓣下干净后戴透明眼罩。

术后常规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连用2周;术后第1周,用0.1%氟美龙滴眼液滴眼,4次/d,隔1wk后递减1次;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连用3-6个月。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复查,每次均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采用综合验光仪)、裂隙灯显微镜、眼压、角膜地形图(Orbscan11z眼前节分析系统)及角膜厚度等检查。

2结果

2.1术后症状术后20眼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异物、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术后1~3d消失。

2.2术后视力术后1d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第12mon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

2.3屈光状态变化SBK-LASIK术后第1天、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mon。术后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

2.4术后眼压术后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的平均眼压为(9.81±0.42)mmHg,较术前下降5.72mmHg。14例患者术后眼压达到或超过术前眼压,停用或减少激素用量,同时给予0.5%噻吗心安眼液或苏为坦眼液点眼,眼压均恢复正常。

2.5术后角膜曲率手术前角膜曲率(44.05±1.21),手术后角膜曲率(37.47±2.69),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角膜地形图检查未发现圆锥角膜。

2.6并发症术后瓣缘出血2眼,层间弥漫性层间角膜炎4眼,无游离瓣、纽扣瓣以及不完全瓣发生。无1例患眼发生术后感染。

3讨论

准分子激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主要与角膜瓣下基质厚度有关,而与角膜瓣厚度无关[2]。高度近视患者需要激光切削的角膜基质厚度较多,多无法达到全部矫正的目的,减小角膜瓣厚度可扩大此类患者的适应证。SBK手术的角膜瓣包含有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前弹力层下极少基质层,激光消融相比LASIK靠近表面。国外有学者认为SBK新技术吸取了PRK和LASIK优点,因此将角膜瓣厚度在90~110μm的LASIK定义为SBK[3]。Kezirian和Azarl的研究表明角膜板层刀SBK和飞秒激光SBK的临床效果相似。角膜板层刀SBK与飞秒激光SBK相比也同样具有很高的手术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相似。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94眼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从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看,屈光状态逐渐由远视状态向正视漂移,这种变化在高度近视眼患者中体现更为明显。我们发现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mon。第12mon时角膜地形图检查未发现圆锥角膜。我们分析SBK较传统LASIK瓣更薄,可保留更多的基质厚度,降低角膜膨隆的风险。过厚角膜瓣LASIK切削角膜基质深,会增加角膜膨隆的风险。

综上所述,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

参考文献

[1]RandlemanJB.Post-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ctasia:currentunderstandingandfuturedirections[J].CurrOpinOphthalmol,2006,17:406-412.

[2]李赵霞,谢立信,胡隆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及瓣下角膜厚度对角膜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50—155.

[3]DurrieDS,SladeSG,MarshallJ.Wavefront2guidedexcinerlaserablationusing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andsub-Bowman‘skeratomileusis:Acontralateraleyestudy.JRefractSurg2008;24(1):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