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命的最初形态是受精卵,受精卵得到母亲子宫的血液供应最先发育完全并工作的器官是心管,因为有了胎心的工作其他的一切器官才能继续孕育和发育。所以生命是依赖血液、心脏和血管三个基础因素而逐渐形成的,即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是生命的主干。

  • 标签: 解剖学 生命 受精卵 整体 局部 有效循环血量 量-泵-血管 主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记血量垫在剖腹产后24小时内对出血量的评估,在赢得抢救产妇最佳时机上的优势。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收集近5年我院产科234例剖腹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史,不同的出血计量方式(目测法、临床表现估计法、面积法、一次性记血量垫)及出血量,诊治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记血量垫法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目测法及临床表现评估法及面积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量剖腹产后出血记血量垫在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时准确,安全舒适,简便易用,能相对精准评估产后出血量,有助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记血量垫 产后出血 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准确掌握产后的出血量,本科采用开丽产妇垫对100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的观察。方法产妇分娩后即用专用产妇垫收集产后24h的出血,用弹簧秤直接读取弹簧称上的刻度即为产后出血量的测量值。结果产妇垫方便、舒适、卫生,利于产后体息,预防院内感染,产妇使用满意率为100%。结论产妇垫于产后出血量观察具临床实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24例、正常剖宫产产妇30例,分别作为瘢痕子宫组与正常剖宫产组,采用称重法测量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h、术后2~24h等不同阶段的出血量以及至术后24h为止的出血总量。结果瘢痕子宫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至术后24h内出血总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产妇,具有较高的大出血风险,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卡孕栓对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及产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①实验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卡孕栓1.0mg,术后第一天0.5mg,Bid*2天,舌下含服;②对照组术后每日静滴催产素20u*3天;分别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及术后初次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均小于缩宫素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术后产妇排气时间明显小于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舌下含服对剖宫产孕妇术后出血及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组,且用药方便、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卡孕栓 产后出血 缩宫素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动脉栓联合刮宫术治疗切口妊娠效果及出血量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住院收治的患有切口妊娠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临床剖宫产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刮宫术进行临床剖宫产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对该种治疗手段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手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切口妊娠,降低患者出血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刮宫术 联合治疗 切囗妊娠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行PFNA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术前给予20ml/k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的不同,并于术后1周左右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结果研究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显性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证实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对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产妇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静滴缩宫素及肌肉注射缩宫素治疗,对照组在胎盘娩出后给予静滴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的HCT、Hb、RBC水平与产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产后的HCT、Hb、RB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静滴缩宫素及肌肉注射缩宫素治疗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比常规在胎盘娩出后给予静滴缩宫素治疗效果明显,且在胎盘娩出后进行宫颈注射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胎儿娩出缩宫素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共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统计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情况以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更少且出血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防止出血量过大,对产后出血可达到预防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见性护理 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体外循环 循环功能 心脏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坤宁口服液在治疗青少年药物流产时对子宫出血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抽取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来我院行药物流产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对照组在经药物流产排出胚囊后服用抗生素,观察组则在经药物流产排出胚囊口服坤宁口服液+抗生素。观察组间临床表现。结果比较组间血液流变学情况,观察组子宫内血流量较对照组多,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等指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患者体内雌二醇以及孕酮水平,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要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月经的情况,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青少年在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坤宁口服进行液辅助治疗,能调节子宫血流量,控制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有利于月经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流产 青少年 坤宁口服液 子宫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选取46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20例,女26例;股骨头坏死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骨性关节炎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在患者麻醉诱导后,将规格为氨甲环酸1g稀释于100生理盐水静脉点滴;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A组失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

  • 标签: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对子宫收缩的促进作用及其治疗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疤痕子宫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臀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缩宫素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对子宫收缩具有促进作用,臀部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对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催产素 疤痕子宫 剖宫产 子宫收缩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因肝/脾破裂急诊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压并计算休克指数,从而预测患者失血量及休克程度,基于结果指导下一步急救及护理预后工作。结果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与手术过程中收集的实际出血量结果有57例高度符合,占95.0%。结论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简单有效,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很好的指导急救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休克指数 肝破裂 脾破裂 失血量 急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和引流时间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由笔者完成47例单侧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病例资料,均行外侧扩大“L”型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0~65岁,22例术中局部浸泡质量浓度10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ml(氨甲环酸组),25例术中局部应用生理盐水溶液50ml(空白组),观察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术前、术后FIB.PT.APTT变化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平均引流量258.4±26.5ml,空白组平均引流量486.4±44.2ml,引流时间氨甲环酸组平均为1.2±0.3d,空白组3.1±1.2d,手术前后平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脂肪液化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氨甲环酸不良反应。结论跟骨骨折术中局部浸泡氨甲环酸能减少术后失血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也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跟骨骨折术后 氨甲环酸 手术后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序贯治疗对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我科行单侧THA40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术前是否序贯使用氨甲环酸,将其分为TA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并观察DV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DVT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A组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序贯治疗可以有效减低老年股骨颈骨折THA出血,其具有效和安全性。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应用效果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66例作为实验主体,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数据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能够降低出血量,对促进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性手术 结直肠癌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比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与2012年应用PDCA循环管理以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2012年应用此模式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护理安全,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