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术后心脏患者循环功能监护因素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体外循环术后心脏患者循环功能监护因素及效果分析

杨宁梅陈晓华谭兰英

杨宁梅陈晓华谭兰英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637000)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体外循环循环功能心脏监护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22-02

【Abstract】Toinvestigatethecardiopulmonarybypass(CPB)inpatientswithcardiaccirculatoryfunctionappropriatemonitoringmeasuresduringICU,getaconclusion:Inpidualtherapytotakeappropriatenursingmeasures,whichcaneffectivelypreventandreducethecomplications,improvethequalityofmedicaltreatment.

【Keywords】CardiopulmonarybypassCirculatoryfunctionHeartCare

心脏必须满足能维持全身各组织器管的血供,否则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我们通过对529例CPB术后患者个体化循环监护,防止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CPB术的529例心脏患者。男218例,女311例,年龄7月-78岁,平均(29.3-8.5)岁;其中二尖瓣置换263例,主动脉置换12例,冠脉搭桥56例,法洛四联症14例,房室缺修补167例,其它复杂手术27例。

1.2监护方法

1.2.1心理疏导病员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对疾病愈合的担忧,身处ICU的陌生环境及孤独等,5-25%患者有心理障碍或出现精神失常[1]。医务人员应重视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2]。术前应到病区作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压力。

1.2.2术后循环功能监护CPB术易产生心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应加强血液动力学监护’①血压监护:应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mmHg,以维持冠状动脉正常灌注[3]。术后初期,随着体温恢复甚至增高,BP有所下降,适当补充血液制品等胶体液以稳定血压。而主动脉置换术后血压高则需扩冠者应使用血管扩张剂。②CVP监护:一般维持在5-10cmH2O[4],我们根据临床观察,认为CVP随病情而变异,本组有42例房缺CVP波动在0-4cmH2O;另8例法洛的联症是肺血管发育不良,肺功能差,其CVP波动在13-20cmH2O,此种病人CVP需维持在较高水平,一般波动在15-20cmH2O[4],这些患者HR、BP、小时尿量、血气分析均正常,肢端皮肤温暧干燥,所以CVP应与BP、CVP、尿量、LAP、未梢循环、以及患者术前心肺功能相结合以保证病人出入液控制在适宜范围。③左房压LPA适用于复杂心脏手术,一般维持在4-13mmHg[4],LAP应与BP、CVP三者相结合分析病情,以利于调节血容量及了解左室功能改善情况。④心电监护术后1-3天心率变化快且易发生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我们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有创血压、CVP、HR、无创心排出量、心率等;密观有无血容量不足及低心排发生。严密观察血气分析值及电解质变化,尤其应注意血钾变化,换瓣术后,患者血钾浓度宜维持在4.1-5.0mmol/L左右为宜,严重低钾即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另外心率对心排出量影响大:心率HR>170-180/min时,心排血量可减少至正常时一半左右,HR<40次/min,心排血量亦减少[4]。本组患者低血钾或或酸中毒出现室早6例,通过药物利多卡因、碳酸氢钠静滴及静脉补钾,室早迅速消失;另外窦速12例,给予西地兰、胺碘酮等药物;窦缓7例,结予异丙肾上腺素、6542、阿托品等药物,最终2例启动人工临时起搏器;室颤7例,经电击除颤后均抢救成功。⑤尿量观察。而尿量是衡量心输出量重要指标,应保持尿量1ml/kg.h,防止尿液减少时高血钾及尿量过多引起低心排、低血钾等发生。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各种管道管理。⑦出凝血的监护。术后每4-8h抽血查凝血,密切观察心包、纵膈引流量和颜色,并持续使用负压吸引,适时挤捏引流瓶上的手柄,使手柄外于凹陷负压状态,本组未发生管道阻塞。另外若引流液颜色鲜红,术后前3小时成人>300ml/h、小儿>4ml/kg.h,则怀疑胸腔出血。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各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PXC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29例CPB术患者,有514例病情稳定后转出ICU,有效率97.16%。9例在ICU中死亡,病死率1.70%,6例自动出院,非计划出院1.13%,其中术后并发症以心律失常、低心排最多。7种类型并发症构成比之间心律失常和低心排与其他5种类型相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5种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脏外科手术可以使84%心脏病人实现解除病痛,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预期效果[5]。我们对529例CPB术后患者循环功能监护,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有效治愈率97.16%,514例已平稳出ICU。CPB术后生命体征监护要求医护人员不但应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应结合临床经验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在BP监护时,若发现有创BP与无创BP差异大或可疑时,应结合病员其它生命体征,以排除机器故障及人为因素干扰。本组有3例有创BP与无创BP数值差异大,及时更换仪器后避免了机器原因故障,杜绝了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在CVP监测中,4例房缺CVP:-4cmH2O;另8例法洛四联症除CVP需维持在13-20cmH2O,其余生命体征均良好;所以CVP应与HR、BP、LAP、尿量、末梢循环、病情相结合判断心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有创血压监测时,应先校零,并保证波形正常,使测得值误差减小,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另升压药与扩血管药各占一通道,禁止在该通道上推注其他药物,各种标识明确,以便紧急分解,防止血压骤然升降,维持循环稳定,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4结论

心脏是一个泵血器官,循环稳定才能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防止心、脑、肾、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故加强循环系统的BP、HR、CVP、LAP及尿量等方面监护并进行有效的个体化医疗护理措施,可大大提高救治有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克强,李静.重症心脏瓣膜病的ICU监护[J].临床医学,2005,25(1):32-34

[2]李共梅,王安萍,王世会,等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12):2462-2463

[3]李辉,汤益民,张文强,等.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监护和治疗体会[J].兵团医学,2008,18(4):70

[4]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8-69

[5]范向丹,陈春英.97例心脏手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