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实习护士护理评估能力存在的问题,阐述培训对策,观察培训效果。方法:以我科2018年6月~2019年1月利用小查房现场教学的方法对骨科实习护士进行培训作为观察组,以培训期间的20例骨科实习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评估质量。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病史评估能力(92.3±2.1)分、合并症评估能力(94.7±2.0)分、阳性体征评估能力(95.0±3.0)分、理论能力(98.7±2.9)分、实践能力(96.7±1.0)分、培训内容满意度(93.3±3.0)分、培训方法满意度(92.3±3.0)分、考核方法满意度(93.3±1.7)分。对照组实习护士病史评估能力(80.4±1.9)分、合并症评估能力(86.5±1.8)分、阳性体征评估能力(85.7±2.4)分、理论能力(85.4±3.4)分、实践能力(85.5±1.8)分、培训内容满意度(82.6±1.9)分、培训方法满意度(84.7±1.6)分、考核方法满意度(85.6±2.9)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骨科实习护士护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实习护士进行培训,能够增强其护理评估能力,提升骨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小查房 提高 实习护士 评估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门诊护理工作需要医院上下、内外齐心协力的团结合作,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门诊护士长务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开拓创新,认真总结提高,切实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通过与上级、部门、科室、医护、护患等内外沟通协调,形成团队合力,保障门诊护理管理高效流畅运行,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 标签: 门诊护士长 护理管理 协调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4年儿科 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 2015年 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案护理 儿科新进护士 独立上岗能力 岗前培训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意义。方法: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接收146名护理实习生,使用隐匿随机数表将上述实习生分为参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分别采用传统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教学,对比两组学生操作能力以及教学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操作能力评分以及教学满意率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使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期末考核中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显著,学生对于教学的认可程度较好,可进行教学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临床护理带教 操作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BL结合目标教学法对于泌尿外科临床带教临床实践中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泌尿外科临床带教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5例泌尿外科临床带教学生选用目标教学作为对照组,35例泌尿外科临床带教学生接受PBL结合目标教学法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泌尿外科临床带教学生的临床实践中综合能力情况。结果:实验组泌尿外科临床带教的临床实践中综合能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PBL结合目标教学法 泌尿外科临床护理 临床实践中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延伸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84例冠心病患者,利用抽签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 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延伸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护理后显示,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所升高,数据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 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对其实施中医延伸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延伸护理 冠心病 自我管理能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中应用模拟演练小组的实际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3月开始对急诊科成立模拟演练小组,将临床医师按照其自身专业将其分为内科组与外科组,同时在成立模拟演练小组前后随机抽取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中应用模拟演练小组的实际效果。结果:成立工作小组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成立工作小组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成立工作小组后患者治疗满意度98%高于成立工作小组前患者治疗满意度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中应用模拟演练小组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标签: 模拟演练小组 急诊科 医护团体 应急能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提高应用PDCA(戴明循环法)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管理前阶段,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以常规管理模式,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管理后阶段,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以PDCA方法管理模式,分别选取时间段报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50件,对比管理前后的设备维修管理现状。结果:管理后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升高,(P<0.05)。结论:PDCA方法应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规范性和整体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11.20-20.19.12.25 共 70位 OSAS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他们的睡眠质量,作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小组 , 以“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主题 ,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分析、效果确认及标准化。运用中医特色治疗后,比较患者前后睡眠质量。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 影响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 ,使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 有效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OSAS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围术期全期护理在促进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提高自护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 88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44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照组( n=44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围术期全期护理在肛肠科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全期护理 肛肠外科 术后康复 自护能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 (Qcc)对患者出院回访的影响。方法 2019年 1月建立品管圈,以提高出院患者回访率为题,对实施 100例血透门诊患者出院回访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后 100例出访患者回访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 Qcc后,出院患者回访率从 56%提高到 86%.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患者出院,回住率及满意度,从而加强护患互动,了解和指导患者出院后病情、饮食、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患者 回访方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是对题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的42例进行研究,分为A、B两组,各21例。与此同时,按照职称实施有效的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的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进行人性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护理质量,与此同时,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急诊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 循证护理 对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 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 10 月 我院 收治的 100 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 儿 护理效果以及 患儿 家 长 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 96.0% 、 对照组 护理效果 66.0% ,观察组患 儿家长对 护理工作满意度 92.0% 、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58.0% ( p<0.05 )。 结论 在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腹泻患儿的身体恢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地成立PDCA小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规范执行率,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 结果对活动前后转运规范执行率进行比较(P < 0.01),活动后转运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活动前( P < 0.01)。 结论PDC循环管理 A运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规范执行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地成立PDCA小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规范执行率,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 结果对活动前后转运规范执行率进行比较(P < 0.01),活动后转运规范执行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样明显高于活动前( P < 0.01)。 结论PDC循环管理 A运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规范执行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提高肠造口定位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筛选肠造口患者62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PDCA循环法管理),各31例,判定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造口定位准确率更高,DET评分更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肠造口患者PDCA循环法管理效果显著,对于肠造口定位准确率及功能,均可起到提升作用,还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肠造口 PDCA循环法 定位准确率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应用对门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护士40名作为观察样本,对其进行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对比培训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差异。结果:培训后门诊护士的情感支持、情感感知、基本非语言沟通、基本语言沟通、团队沟通、困难情景沟通等临床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模式有利于显著提升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护士 巴林特小组 临床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