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利伐沙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患者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服抗凝药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进行治疗,分析其在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上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来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的治疗方式,而研究组患者增加盐酸替罗非的治疗方式。分析床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0%,研究组为96.0%,两组之间差异较大,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而研究组有2例出血、3例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此时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的治疗方式十分有效,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伐沙片联合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骨科就诊的58例长期卧床骨折病人,双盲法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29)。参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使用利伐沙片与综合护理,对比患者的血栓形成率、负性情绪评分及病患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出现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发生率是17.24%;试验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发生率是3.45%,参照组的血栓形成率较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与护理前及参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是96.55%,参照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是79.31%,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利伐沙片联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长期卧床骨折病人的血栓形成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利伐沙班片 护理干预 骨折病人 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对于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CT、PAR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即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采用替罗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HCT、PAR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疗效以及HCT、PAR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对于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CT、PAR相关指标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作用,适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及麝香保心丸的疗效及对HCT、PAR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照组采用替罗非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及麝香保心丸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差异和两组心功能指标以及HCT、PAR指标差异,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HCT、PAR的含量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及麝香保心丸的临床效果显著,对HCT、PAR的含量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麝香保心丸 HCT PAR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科带教中应用理论学习联合现场实践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40例超声科带教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应用常规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学习者20例命名为对照组,应用理论学习联合现场实践学习者20例命名为观察组,测评两组实习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存在明显比较差异(P

  • 标签: 超声科带教 理论学习 现场实践
  • 简介:【摘要】在国家提出的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号召下,提高医学生素质是不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责任,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职业责任感是医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学生只有在实践学习中才能体恤患者 ,爱护患者 ,塑造现代医务人员理想形象。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的成果,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机制,在实践中突出教学方向,以规范化的课程设置,以操作性更强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才见成效 [1]。

  • 标签: 职业责任感,实践学习,培养,课程设置,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 dl- 对氯苯丙氨酸 +l- 苯丙氨酸诱导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通过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测试,研究人参皂苷对苯丙酮尿症( PKU )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结论:人参皂苷明显改善苯丙酮尿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 标签: 人参皂苷 苯丙酮尿症 学习记忆 dl- 对氯苯丙氨酸 +l- 苯丙氨酸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研究以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微栓子信号( MES)作为参考,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CEUS) 和彩色多普勒技术 (CDUS)对比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 66个研究对象,其颈动脉狭窄率均≥ 50%,均行颈动脉超声, TCD监测微栓子及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 CEUS提示 28例 (42.4%)患者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一(没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 3例 MES阳性患者 (7.9%),组二(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了 19例 MES阳性患者 (67.9%) (P =0.022) ;使用 CDUS将患者分组:组一(高回声) 40例,组二(低回声) 26例,二组间 MES的出现无显著性差异( P =0.211)。结论 本研究证实通过微栓子的监测印证斑块的易损性,进一步证明 CEUS较 CDUS更易发现颈动脉的易损斑块。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头部多普勒检查 斑块易损性
  • 简介: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现已有近50个重要治疗药品种类,全球近有 300 家公司。我国自八十年代才进行现代生物技术药品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在科技应用的带动下,生物技术制药产业 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我国生物技术诊断试剂、酶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医药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支撑技术、后处理技术和制剂技术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改革需不断总结和探索,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课程改革及实验室建设三个方面浅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改革方向。

  • 标签: 现代信息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的超声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进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显示冠状静脉窦扩张的孕妇43例设定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产检冠状静脉窦正常孕妇4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胎儿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胎儿冠状静脉窦特点。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冠状静脉窦矢状切面面积逐渐增大;研究组胎儿的冠状静脉窦矢状切面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

  • 标签: 产前检查 冠状静脉窦 扩张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方法:选取 62例我院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长期卧床并伴有腹胀便秘的病人,在对以上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穴位敷贴进行长期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以及 1周内排便次数。结果:经穴位敷贴治疗后发现,患者的排便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排便时间、间隔时间及次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P< 0.05)。 结论:在对长期卧床并伴有腹胀便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穴位敷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便秘,改善其排便能力。

  • 标签: 穴位敷贴 长期卧床 腹胀便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