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进行血液检验患者标本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份标本分别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结果:直接药敏试验以及常规药敏试验两种方法的应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验所需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相对更短,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法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活血化瘀疗法对于中医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 8 年 7 月~ 20 20 年 7 月诊治的内科疾病患者 116 例,所有患者都经中医辨证和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内科疾病。按照住院时间前后将患者为对照组和活血化瘀组,各 58 例,对照组及活血化瘀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活血化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活血化瘀组总有效率达到 93.1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41% ,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活血化瘀组在活动能力、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功能方面的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活血化瘀组总满意率达到 96.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76% ,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活血化瘀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疗法,具有显著效果,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较快,且满意度评价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中医内科临床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应用 ELISA临床作用。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 11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 ELISA检查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查。统计 118 例患者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LISA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均显著优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P<0.05 ),数据结果对比有意义。 结论 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应用 ELISA临床作用非常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梅毒的诊断。并且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ELISA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临床检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临床输液护理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该种方法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1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非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治疗采用PDCA循环。结果: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96.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78%,(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护理输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产后缺乳产妇,评价耳穴压丸联合乳房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产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录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干预以及耳穴压丸联合乳房按摩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泌乳开始时间、平均24h泌乳量以及泌乳增加量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耳穴压丸 乳房按摩 产后缺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疾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我院收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检测,对比观察FT3、FT4、Tg、TSH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T4、FT3、Tg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肿瘤外科临床护理教学当中 PBL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肿瘤科护理实习生 44 例,按照电脑随机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 22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 2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PBL”(问题导向教学法),差异教学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变化,教学满意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 p> 0.05),有可比性。结果:以上可知,实验组不满意 0例( 0.00%),综合满意率 22例( 100.00%),对照组不满意 3例( 13.64%),综合满意 19例( 86.36%)。经过差异性的教学干预后,实验组的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和综合能力变化明显,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 PBL干预,可以优化临床肿瘤外科护理实习生的满意率,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优于传统的护理干预教学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肿瘤外科临床护理教学 PBL法 传统教学方法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管治疗一次同期根尖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正式实施前,于我院牙体牙髓科众多患者中选取 70例被确诊为牙根尖囊肿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据临床检查来看,组内患者均符合实验入组条件,同时在其入组后,采用随机数字将其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前者使用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根管治疗一次同期根尖手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 15例、 1例,治疗有效率 97.14%;对照组中,治疗显效 16例,有效 12例,无效 7例,治疗有效率 80%,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 P< 0.05)。其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牙根尖囊肿患者采用根管治疗一次同期根尖手术疗效显著,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疗效。

  • 标签: 牙根尖囊肿 根管治疗 根尖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在乳腺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乳腺癌的患者 50 例,均对患者使用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检测,使用手术治疗,在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检测的结果为金标准。 结果 :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 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相比,差别较小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比微柱凝胶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牙体牙髓病患者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42,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一次性根管治疗,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抗 -HIV 测定中采用金标和酶联免疫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0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924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 5mL 血液,采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执行,分别采用酶联免疫以及金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 金标和酶联免疫确诊血样的阳性率分别是 1.30 %、 0.65 %,采用免疫印迹确诊的阳性例数为 11 例,阳性率为 1.19 %( 11/924 )。 结论: 酶联免疫与金标在抗 -HIV 检测中均有一定的测定效果,金标快捷、方便、可行性高,临床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金标法 抗 -HIV 测定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希森美康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 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 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 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 单核细胞 瑞姬氏染色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病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9例受检者划入体检组。为受检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检测,比较受检者的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结果:患病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体检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均低于体检组受检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诊断检出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可明确患者血清与胰岛素水平,为患者对症治疗。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血清C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与手工检测的检验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测的100例患者,对抽取100例患者均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实验组)和手工检测(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球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 手工检测法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亚甲蓝示踪的应用效果,为基层医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应用亚甲蓝示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对病理学因素、SLN检出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析SLN诊断指标,记录术后存在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肿瘤象限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存在明显相关性(P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亚甲蓝示踪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旋转提拉吸引管吸引与固定吸引管吸引两种口腔冲洗方法的比较结果。方法:取 95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行固定吸引管口腔冲洗,研究组行旋转提拉式吸引,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清洁度及舒适度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 通过旋转提拉式吸引进行口腔冲洗,可有效提升口腔冲洗清洁度及舒适度。

  • 标签: 旋转提拉式 固定吸引管吸引法 口腔冲洗 清洁度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出56例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护理中,将PDCA循环应用于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效果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法 脑梗死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中医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单一组(西医疗法)和实验组(中医疏肝),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单一组显效62.50%,有效10.00%,无效27.50%,总有效率72.50%;实验组显效67.50%,有效22.50%,无效10.00%,总有效率90.0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疏肝法 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 PDCA 循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 2017 年 -2018 年 42 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 2018 年 -2019 年 42 名护士(试验组, PDCA 循环管理),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利用 PDCA 循环予以管理,以此降低 职业暴露 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 19.0% ,较高于试验组 2.3% ( P < 0.05 )。 结论: 在职业防护中应用 PDCA 循环,可以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升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护士 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