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示踪法在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亚甲蓝示踪法在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海峰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普外科 北京 101500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亚甲蓝示踪法的应用效果,为基层医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应用亚甲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对病理学因素、SLN检出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析SLN诊断指标,记录术后存在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肿瘤象限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淋巴结检出率为93.33%,准确率:96.4%;假阴性率5.89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应用亚甲蓝示踪,检出率及准确率较高,假阴性率低,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在基层院开展。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亚甲蓝示踪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分期的重要方法,但是术后易导致上肢水肿、麻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康复[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而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阴性时可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前哨淋巴结示踪方式推荐染料法联合放射性核素的双示踪方式,但是在国内大多数基层医院没有应用放射性核素的条件。本文对笔者所在基层医院应用亚甲蓝单染料示踪方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亚甲蓝示踪法在基层医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密云区医院连续收治的新发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5.67±5.17岁,病灶直径0. 6~5cm,平均直径为2.35±0.15cm;浸润性导管癌49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癌6例,导管原位癌3例;肿瘤原发部位:中央区8例,外上象限者18例,内上象限者10例,外下象限者14例,内下象限者10例;肿瘤分期:Ⅰ期者26例、Ⅱa期者34例。

纳入标准:①全部病人均经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肿瘤病灶直径<6cm,腋窝淋巴结临床评价阴性;③经X线与B超检查均为单发肿瘤;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癌症放疗史、腋窝手术史患者;②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乳腺癌肿瘤病灶多发者。

    1. 方法

选入的60例乳腺癌患者均在术中应用亚甲蓝示踪,实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0.5ml的1%亚甲蓝溶液,于患侧乳晕外上区域皮内注射,进行适当按摩,5min后,于患侧腋毛区下缘做沿皮纹切口,逐层切开,寻找到蓝染的淋巴管,并沿蓝染淋巴管向腋窝方向解剖,完整切除全部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并术中进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根据前哨淋巴结状态确定是否后续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后续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或保乳手术,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常规进行患侧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对前哨淋巴结标本进行连续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1. 评价标准

①归类统计年龄、肿瘤所在象限、位置及肿瘤直径等病理学因素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存在的关系,对相关性进行评价;②前哨淋巴结检出相关指标对比:成功检出例数与被检总例数比值为检出成功率;检测真阳性例数与真阴性例数与成功检出例数的比值为准确率;术中前哨淋巴结阴性但术后阳性病例数与术后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比值为假阴性率[2]。③对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4.0软件处理病理学相关数据,了解与淋巴结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卡方值进行统计,P<0.05,提示存在明显相关性。

2 结果

2.1 淋巴结检出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选入的60例患者采用亚甲蓝示踪,术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者56例,术中冰冻病理阳性32例,4例未找到前哨淋巴结,行改良根治术。术中冰冻病理阴性24例,行保乳或乳房单纯切除,术后病理阳性2例,二次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检出成功率:93.33%,准确率:96.4%,假阴性率: 5.89%,淋巴结检出率与患者年龄、肿瘤所在象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0.05);而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1 淋巴结检出与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病理学因素

例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P值

年龄

<50岁

42

41

97.62%

<0.05

≥50岁

28

25

89.29%

肿瘤直径

<3cm

46

43

93.47%

>0.05

≥3cm

14

13

92.86%

肿瘤位置

左侧

31

29

93.55%

>0.05

右侧

29

27

93.10%

肿瘤象限

外上限

23

20

86.95%

<0.05

外下限

17

17

100%

内上限

11

11

100%

内下限

9

8

88.89%

2.2 不良反应

60例患者注射亚甲蓝后,无严重过敏者,无严重性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平安出院。术后随访6-30月,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

3 讨论

乳腺癌早期诊断,对后续治疗及预后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3]。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分期首选的手术方式。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主要采用核素法、染料法、联合法等方式[4]。基于核素的示踪方式,在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尚无法广泛开展,因此探索适于基层医院应用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尤为重要。亚甲蓝作为染料示踪剂因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基层医院临床淋巴结活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本结果证实,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肿瘤所处象限与淋巴结检出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亚甲蓝示踪法在临床应用中检出率与准确率较高,假阴性率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综上,亚甲蓝示踪法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其检出率与准确率较高,假阴性率低,能够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狄航,孔勇.纳米碳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036(005):689-690.

  2. 雷双根,谢春伟,余小芬,等.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8(5):643-646.

  3. 韩思佳.纳米碳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中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87-89.

  4. 陈蔓青,吴春山,佘丹育,等.腋窝超声联合亚甲蓝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研究[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