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11月安排专职护士进行择期手术术前、所有手术病人的术后访视。结果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满意度均满意。结论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恐惧,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术后随访可以了解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标签: 专职护士 术前术后访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患儿的术前访视中采取医院游戏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9月需手术的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0例,在术前访视中采用医院游戏的方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访视方法。结果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干预组在手术日有23例自愿进入手术室,对照组在手术日有9例自愿进入手术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后血压、脉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儿术前访视中使用医院游戏的方法,为患儿提供了一个亲切的医疗环境,使其情绪得到支持;同时,医院游戏为患儿术前访视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 标签: 医院游戏 术前访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术前心理及药物干预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0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B组在访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术后病人进入苏醒室,观察两组病人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0%,21.0%,合作率分别为100.0%,25.0%,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患者强化术前访视,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 标签: 全麻 强化术前访视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老年病人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40例65~75岁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访视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访视组麻醉医师于术前进行访视(每日1次,连续2次,每次o.5h),对照组不进行术前访视术后两组均记录患者苏醒期间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及清醒后满意率等。结果拔管时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2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无意义(P﹥O.05);术前访视组躁动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术前访视能降低苏醒期躁动。

  • 标签: 术前访视 老年患者 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胸腔镜手术且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接受手术前访视)和对照组(未接受术前访视),并测定其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减少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波动,减少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反应,能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术前访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多媒体访视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例60岁以上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访视组)和实验组(多媒体访视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焦虑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多媒体访视可以缓解高龄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高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利。

  • 标签: 多媒体访视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角度探讨做好细节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并发症的观察,出院指导等.通过护理服务过程的策划和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等程序的控制.使患者在及时、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出现少数的并发症经过积极、认真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很快恢复,痊愈出院.结论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术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术前观察及术后护理的体会。方法2012-2013年收治宫外孕大出血患者26例,进行术前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2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严密观察病情,术后认真护理是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022例母婴健康情况分析,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需求,为强化母婴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4022例接受产访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和产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状况欠佳,育儿知识不足。结论孕前、孕期、产时及产后健康教育仍需加强,产后访视应及早安排,力求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对倡导母乳喂养,促进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生长发育作用极大。

  • 标签: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率 育儿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病人的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方法从我科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人中选取30例进行分析研究,在术前术后均做好各项护理。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未发生一例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3.20±4.39d。结论对肝门胆管癌病人进行精细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能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护理 术前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013年我科收治的158例拟行肿瘤根治性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饮食及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对病人进行饮食及心理干预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实施针对性的饮食及心理干预,可有效保证诊治计划的顺利完成,最大限度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调节其精神状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生存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塞病人进行访视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服务,实验组患者进行上门访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二次脑梗发生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二次脑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梗塞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出院患者实施上门访视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掌握脑梗塞相关知识,做好家庭康复护理,减少二次脑梗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脑梗塞 访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访视制度在手术室工作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访视。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价访视制度在手术室工作运用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有37、22和1例,满意率为93.34%。对照组满意率为85.00%,显著低于观察组(X2=17.335,P<0.001)。结论在手术室中强化访视制度,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访视制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行择期手术的老年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术前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SAS评分与SD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经临床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9.98±7.81)、(42.08±5.32)分,SDS评分分别为(52.09±7.98)、(40.32±8.21)分,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病人行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抑郁、焦虑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术前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7例甲状腺癌患者从心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例患者并发乳糜漏,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甲状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40例糖尿病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定期复诊;观察组出院后发放病情追踪卡,定期进行家庭访视,每周1次电话随访,每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访视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性癫痫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癫痫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访视 糖尿病性癫痫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能够实施根治手术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能够实施根治手术的处于进展期的胃癌患者共66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同时有34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按照癌灶位置的不同给予患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按照FDM方案实施了药物化疗,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7-14天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病理学检查,并对术后的复发率实施了观察。结果66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49例(74.324%)例患者取得了病理学改变。接受栓塞治疗的34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呕吐、恶心现象,3例患者出现过黑便,对上述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胃部肿瘤根治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3.03%、12.12%、24.24%。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而且并发症较少,并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作为进展期胃癌在术前实施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进展期胃癌 复发率 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