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他们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具有获知、

  • 标签: 化学实验 研究性教学 科学探究 研究性学习 活动过程 创新意识
  • 简介: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学习,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标签: 数学研究性学习 学生 力分析 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 学习积极性
  • 简介:以塞曼效应为例,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中得以实施和优化,将传统的验证实验变成了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实验教学改革 近代物理实验 研究性实验
  • 简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论述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研究实验的必要,并对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设计研究实验教学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设计性 研究性实验
  • 简介:文章提出了大学研究物理实验与创新心理品质培养的主题,介绍了大学研究物理实验的特点,论述了大学研究物理实验对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影响。

  • 标签: 物理实验 研究性 创新心理品质
  • 简介:合理的分组可以提高研究实验教学的效果。分组时,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选择物理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实验技能和人缘情况作为异质因素,按照各组异质因素均衡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通过自由组合为基础的课前分组,根据实践效果调整的二次分组和实验过程中的动态分组三个步骤实现合理的分组。

  • 标签: 研究性实验教学 分组模式 异质因素
  • 简介:从理论上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环节。知识逻辑结构展开。确定数学重点、难点的依据。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举例、实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技能等实施研究学习。目的是想改变过去教师讲授式的教、学生被动式的学这一旧教学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学习这一新模式,营造师生互动之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以及学生间集体协作精神。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师设计思想 教学模式
  • 简介: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并对新课程方案设置的“研究学习”课的活动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建构主义对“研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建立所具有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实现“意义的建构”,对研究学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考察分析。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研究高温热开裂后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渗透的量化变化规律。创新点:1.相比于传统液体稳态流渗透率测试法耗时多的缺点,本文通过氮气渗透方式,可快速获得低渗透率岩样的稳态流渗透率;2.从裂隙体积变化角度,分析不同温度热开裂红砂岩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各裂隙发展阶段,讨论其与渗透演化的关系。方法:1.通过纵波波速测试和带渗透实时监测的三轴压缩试验等手段,获得热处理后红纱岩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1和表2)、不同围压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轴向应变.体变关系曲线以及渗透率变化曲线(图4和图8);2.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轴向应变与裂隙体变的关系曲线(图9),分析裂隙演化5个阶段中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结论:1.由20到200℃,红砂岩原生孔隙和裂隙发生闭合,增加了试样密实度,并引起强度和弹模的提高以及初始渗透率的降低;从200到600℃,红砂岩内部结构逐渐劣化,导致强度和弹模降低,峰值应变和初始渗透率提高;2.加载过程中试样渗透率随裂隙的演化而变化,裂隙演化可分为压密、线弹性变形、裂隙稳定发展、宏观剪切破坏和应变软化5个阶段。这5个阶段中渗透率变化趋势不同;3.当受热温度继续增大至800℃时,红砂岩出现严重的裂纹致使其破坏。

  • 标签: 热处理 红砂岩 三轴压缩试验 力学性能 渗透性
  • 简介: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他的演讲中,谈到有关教学方法与治学经验时,多次反复强调中国学生必须学会渗透学习法,并且认为,能否在中国倡导体现这一精神的教学法,即渗透教学法,归根结蒂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杨振宁教授

  • 标签: 物理教学法 渗透性学习 教育体制 杨振宁 教育思想 中国学生
  • 简介:渗透现象的原因及其能量转化收稿日期:1997年10月15日唐郁生(玉林教育学院玉林市537000)一些大学《热学》教科书[1]介绍了渗透现象:用一面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图a图b子通过的半透膜M将纯溶剂A与溶液B分隔(见图a),则溶剂分...

  • 标签: 渗透现象 分子势能 总势能 溶剂分子 重力势能 渗透过程
  • 简介:数学课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备好课是关键。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优质课的设计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例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否生动活泼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来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 标签: 素质教育 渗透 备课 教育思想 数学课 优质课
  • 简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类个体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主要采用“渗与课内、寓于课外”的形式,做为与环境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学科,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渗透,本文从挖掘教材资源、重视实验教学和开展活动课程三个维度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 资源 渗透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的第一原理计算了GaP(001)面吸附硫原子后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在Ga和P截止的GaP(001)-(1×2)表面吸附两个硫原子后,会形成(1×1)的重构表面,硫原子吸附在桥位置(HB)。电子结构的计算显示,吸附硫原子后,GaP带隙中的表面态密度(DensityofStates)明显减少了,这表明在GaP(001)表面吸附硫原子后达到了钝化的效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GaP硫钝化
  • 简介:提出了一个核污染传播的分层模型,通过对核污染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物外围大颗粒的抛射与重力降落、放射云内小颗粒的沉降和放射云的膨胀扩散等传播方式的研究,给出了放射核污染物传播的范围和污染程度,为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 标签: 核泄漏 核污染 传播模型 核污染防治
  • 简介: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是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备选热沉材料之一,氘在其中的渗透滞留行为关系到ITER运行的安全。通过气体驱动渗透平台测定了实验温度621~803K时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参数;通过热脱附谱实验平台记录了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以及CuCrZr的热脱附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区间内,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与纯铜及CuCrZr接近,说明氧化铝弥散相对氘气在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中的渗透系数基本没有影响,而扩散系数比在纯铜和CuCrZr中都低,且在低温时显著降低;2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合金均有3个脱附峰,而CuCrZr合金只有1个脱附峰。

  • 标签: 渗透 滞留 弥散铜 热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