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明了许许多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闻名全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本文仅就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石棺、汉阙、汉代崖墓上的雕刻中所表现的制盐工艺、酿酒工艺、斜织机、圆周率、高层建筑、桥梁、亭院等图象作些讨论,其中不少是独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 崖墓 石棺 古代文明 中国科技
  • 简介:《字书误读》是我国古代记录并纠正语音错误的著作,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宋代王芬所作,而宋史志传均无王芬传记,通过书中记载推断该书应成于《集韵》之后。研究该书的字音,我们可以得出该书语音特点,并可以窥探汉语语音的发展情况,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字书误读》 误读 “只据近音 以正误读” 语音特点
  • 简介:笔者手上有几张“聚兴诚(商业)银行”的支票,均为竖式,见封三图1—3。按签发日期排序,图1(以下称第一张票)为1951年6月12日,图2(以下称第二张票)为1951年8月25日,图3(以下称第三张票)为1952年1月24日。这3张支票虽然都签发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但细读这些旧银行的票据,仍可以看出新旧时代变革的痕迹。

  • 标签: 银行支票 变革 新中国成立 签发日期 商业
  • 简介:“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这一经典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原始宗教是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神灵崇拜图腾信仰和多神崇拜是它的基本特点。良渚文化,自从1936年发掘后,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张陵山、草鞋山、寺墩、福泉山等一批重要遗址的发掘,良渚文化愈来愈受到人们注目,其中特别是良渚文化的玉器,更是探讨的“热门”。本文主要根据反山、瑶山的资料对良渚玉器所谓的“神徽”、琮璧、钺杖、玉器纹饰演变及原始宗教与文明的关系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先生。

  • 标签: 良渚文化玉器 琮璧 福泉山 万物有灵 鞋山 多神崇拜
  • 简介:汉画中雩祭、攻社、曝巫、河伯理水、驱魔逐疫、羽人针灸等内容是对当时的旱涝、疫病灾害的记录.各地汉画侧重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不同,是与各地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灾害背景有关.

  • 标签: 汉画 疫灾 汉代 表现形式
  • 简介:随仲嬭加鼎为春秋中期一件楚王所作媵器。此鼎体量高大、纹饰精致、铸造工艺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此鼎的观察并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特点反映了其背后所代表的高等级贵族身份,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高等级贵族对于传统礼器的看法。

  • 标签: 随仲嬭加鼎 视觉效果 工艺 高等级贵族
  • 简介:<正>《沙州伊州地志》编号斯0367号,是敦煌卷子中一个重要的地理残卷,共存八十五行,首部残缺,一至二十七行记沙州寿昌县地域,二十八至八十三行记伊州地域,八十四至八十五行为写著题记。沙州部分残缺,伊州部分完整。卷子反映了沙州、伊州的地域、沿革、城镇、交通、烽燧及河流、湖泊、物产等自然环境和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不见记载的重要问题,补充了《唐书·地理志》及《元和郡县图志》的不足。它不仅是研究沙州,伊州历史、地理的巫要资料,而且为中西交通、民族迁徒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准备就播仙镇、石城镇的,设置及沿革、鄯善人的迁徙、与萨毗城有关的中西交通以及《沙州伊州地志》的著录依据等问题作一点探讨并联缀成篇,赘述如下。

  • 标签: 吐谷浑 元和郡县图志 沙州 中西交通 吐蕃 地志
  • 简介:本文讨论了焂戒鼎的年代和铭文中“羡”的含义。认为焂戒鼎为西周宣王时器,铭文中的“羡”指“羡卒”。器主受命管理六师和羡卒的时代背景,很有可能与周宣王时期因战争规模的扩大而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有关。

  • 标签: 焂戒鼎 羡卒 西周
  • 简介:<正>煌煌巨作《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心描绘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造型优美的客、货船,或停泊装卸货物,或接客待发,一艘驶近虹桥的大船,出现了紧张的场面……。宋人周邦颜在《汴都赋》中描写道:“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舱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廖廖数语,展现了北宋最大内河港口——汴京的繁华气派。汴河是北宋首都汴京的交通大动脉。《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人张方平在论及汴河时也说道:“辅漕运而兼师旅,依重师而为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可见这百万

  • 标签: 造船技术 汴河 漕运 北宋 张方平 造船业
  • 简介:契约,在古代社会是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地契、房契等,也就是二人以上的同意事项订立互相遵守的条件。买卖土地通过中介人(称地媒)说合,卖方立写“卖地文约”(称地契),中间人作保,签字画押,交买方存查,即算成交。在一般情况下,买方在付清地款后,凭卖地文约向官府缴纳一定比例的契税,既获土地所有权。民间买卖土地,双方虽经中间人协商论价,但出卖土地者因急需用钱,低价卖者居多。

  • 标签: 土地交易 契约文书 明代 土地所有权 古代社会 中间人
  • 简介:呼和浩特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属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中部和南部为开阔的土默特冲击平原。自古以来,呼和浩特地区就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民族融合之地,有很多游牧民族都在这里留下若干活动遗迹,其中较重要的有属于鲜卑民族的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和托克托县的古城村古城,前者为拓跋氏初都之地,后者为“云中”故城。据史书记载,公元三世纪中叶到四世纪末拓

  • 标签: 鲜卑族 土城子古城 古城村 和林格尔 托克托县 冲击平原
  • 简介:淮南大长公主墓志是目前发现的形体最大、铭文最长的一盒唐代公主墓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研究价值。本文在对淮南公主墓志考证的基础上,对墓志中记载的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等重要历史人物及著名音乐家王长通的有关史事进行了梳理论证,对墓志所反映的武则天“以周代唐”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唐代的礼仪风俗、宗教活动、音乐文化等也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

  • 标签: 淮南公主 基志 礼仪 宗教 音乐
  • 简介:三星堆二号坑出土遗物1300件(含残片和残片可识别出的个体),有青铜器、金器、玉器和石器,还有象牙和海贝等。其中青铜器735件,器型种类最为丰富,有立人像、人头像、兽首冠人像、跪坐人像、人身形牌饰、人面具、兽面具。

  • 标签: 三星堆 宗教观念 出土遗物 青铜器 人像 面具
  • 简介:本文首先对敦煌《法华经变》中的《药王菩萨本事品》画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该品画面中“焚身”“燃臂”情节所反映的敦煌法华信仰的供佛观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其着重表现了“真法供养”的供佛观。

  • 标签: 敦煌 药王菩萨本事品 真法供养 供佛观
  • 简介:建筑明器特指中国古代用于随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它虽属“有物而不可用”之列,是“事死如侍生,事亡如侍存”礼制思想支配下的随葬品,但却又是最贴近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形似”之物.

  • 标签: 建筑模型 审美特征 明器 社会生活 社会风俗 随葬品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是一门艺术,它在给观众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一个陈列展览只有寓教于美,将主题内容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对观众有吸引力,才是成功的.

  • 标签: 陈列展览 陈列设计 熏陶 主题内容 观众 过程
  • 简介:成都东汉墓葬出土的“宅院”画像砖,采用平面布图方式,揭示了当时蜀地高级住宅的空间结构,并刻画了一些细部形象,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因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标签: 汉代画像砖 宅院建筑 墓葬 成都考古
  • 简介:"审美文化"这一概念,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审美文化与后工业时代的科学理性主义和艺术自治主义相对应,与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也是相对的.它以超功利性和愉悦性为原则,并将之渗透到整个文化领域,是一种注重精神品位,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来引导和提升生活实践,使之符合人的真正需求的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审美文化构建 文化消费 导向作用 陈列展览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博物馆与市场化”、“以人为本”、“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与公众”等成为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吸引公众,融人社区,树立形象,维持生存,更好发展,完成社会赋予它的使命。这归根到底取决于博物馆能否用自己的独特手段吸引公众。对此,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定义,对博物馆的诸功能进行评价。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审美功能不仅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而且由于它在其他功能实现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使得审美功能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

  • 标签: 审美功能 博物馆 心功能 九十年代 以人为本 独特作用
  • 简介: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李安民关于一号、二号祭祀坑的祭法、祭祀内容,迄今为止,以陈显丹同志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在祭祀内容方面应当包括祖先崇拜和树崇拜外,我基本上同意陈显丹同志的论说,此不赘述。下面只想着重谈谈一号、二号...

  • 标签: 祭祀习俗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祭祀坑 树崇拜 山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