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刘厚生等编纂的满语文工具书——《简明满汉辞典》,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教授审订书稿并为之作序。这部辞书有以下特点:一,采用科学的编纂方法。清代自康熙以来所编之各种版本《清文鉴》,以及《清文总汇》、《大清全书》、《三合便览》等满文辞书,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实

  • 标签: 编纂方法 工具书 历史价值 清史 河南 生等
  • 简介:满汉矛盾是制约清末政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革命排满思想的激荡和清廷对汉人的疑虑,张之洞指出,废除歧视性的政策和法律对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御外侮具有关键作用,并将其视为改革成功的基石。

  • 标签: 张之洞 满汉矛盾 革命排满 立宪
  • 简介:<正>满汉全席,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宴席。以国仪讲究、肴馔繁多精美、技艺精湛而驰誉中外。在清代烹饪史中有重要位置。本文仅就满汉全席有关的几个问题,试做初步的探讨,一、满汉全席形成的基础清初的满族,是善于学习、勇于进取、且少有民族成见的。这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天命七年三日,他下过一道旨谕:“……上(清太祖)谕曾著满汉人等合居一处,同住同食同耕。若满州人欺索汉人故违此谕,则汉人可扭而告于执法之官;

  • 标签: 满汉全席 满族 乾隆时期 汉官 汉人 满汉席
  • 简介:清廷对东北长期实施封禁政策,禁止民人(主体是汉民)流入。实际情况是,尽管有制度和政策限制,仍有大批内地民人不断进入东北地区垦荒。他们在发展边疆经济的同时,对当地民族关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刑科题本等史料,以流民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就民人出关与清廷"封禁"、民人流动与旗民关系(主要是满汉关系)、民人流入与旗地流失、旗民杂居与"理事官"设置、商业发展与文化陶融等五个相关问题作一初步考察,以期就清代东北地区满汉关系变化,理出一条更为清晰的线索。

  • 标签: 清代东北 封禁政策 汉人流民 满汉关系
  • 简介:老北京有句话说“叫魂儿”。比如说,有人大嗓门儿大喊大叫,就有人开玩笑说:“你喊什么呐!叫魂呐!”或说:“嚷嚷什么呀!叫魂儿似的”。老北京说的这个“魂儿”是“魂魄”的意思,是“灵魂”。萨玛信仰认为人(不仅人,万物皆如此)除有躯体外,还有个魂魄。这个魂,满语词是

  • 标签: 北京 育儿习俗 满族文化 汉族文化
  • 简介:康熙朝奏折是研究清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奏折的珍贵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之加以系统整理并对其满文奏折进行翻译注释,分别以、为名刊印行世,无疑是对清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书中的翻译错误,拟题不确及目录排列错误,编年错误,对于内容重复条目、衍文、脱文未作处理及注释错误,非康熙朝奏折、朱批而误行收录,本属康熙朝奏折而脱漏或窜入者亦所在多有.于此试为论列,以与翻译、整理、编辑上述两书的专家学者商榷,并求其是.

  • 标签: 康熙朝 满文 汉文 奏折 目录排列 编年
  • 简介:清朝四川巡抚杭爱满汉文合璧碑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满汉文碑刻,共有三块,原碑均保存于北京大学校园。本文在对三块碑文进行满汉文转写、录文、注释的基础上,结合清代官修文献,对杭爱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在平定三藩战争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 标签: 北京大学 杭爱 满汉合璧碑 四川巡抚
  • 简介:本文利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年间摹绘《皇清职贡图》绘卷,在理清其现存版本及绘制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满汉文图说,阐明该图绘卷中对各“民族”、“国家”的具体表述及当时的清朝与这些“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实质,并以此探讨清朝是怎样统合国内各“民族”、各“集团”,怎样认识和对待其他“国家”,自身又是怎样的一个“政权”或“国家”的问题。

  • 标签: 《皇清职贡图》 民族 国家
  • 简介:"首届中国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保护与研究论坛"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英额门镇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东北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及保护抢救意义、辽东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分布与特征、东北地区满汉合璧墓碑的存量与现状、辽东满汉合璧墓碑研究趋势等方面主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论坛交流,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于辽东地区的满汉合璧墓碑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保护这些满汉合璧墓碑的文化意义达成了共识。

  • 标签: 辽东地区 满汉合璧墓碑 保护研究
  • 简介:成书于顺治十二年的《御制劝善要言》,是清代内府诸多刻书中的一种,流传下来的内府刻本有汉文本、满文本和满汉合璧本。数百年来对于此书的版本流传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光绪帝误认为此书只有满文本而进行了重新翻译刊布,形成了满汉合璧本;二是近代以来将此合璧本误认作是顺治年刊成的。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需对此书的版本刊布情况进行辨别清理。

  • 标签: 《御制劝善要言》 满汉合璧 顺治帝 光绪帝 劝善
  • 简介:<正>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入关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巩固,八旗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人数不下千百之多。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文人以汉文进行写作,是以往中国文学史上所没有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从八旗文学中寻找出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八旗文学同汉族文学的关系。不解决这个问题,便难以解释八旗文学中的一些现象,也难以正确评价八旗文学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也会影响对清代文学作出全面地科学地总结。本文试图以袁枚与八旗诗人的关系为例,从诗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 标签: 八旗 袁枚 诗论 诗歌 满族文化 汉人
  • 简介:满汉文化交融与蒙古族音乐的相对独立发展赵毅一问题的提起自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历朝各代变换更迭,中国的国土疆域均由汉人统治,惟元、清两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一个统治集团,能够征服各方,统一并控制全国,固然有其政治、经...

  • 标签: 满汉文化 蒙古族民间音乐 相对独立 满族民歌 成吉思汗 满族人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滕绍箴副研究员新著《清代八旗子弟》一书,已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于1989年12月出版。过去研究八旗者,多从制度本身探讨、考订,而此书则独辟蹊径,对八旗新兴一代进行综合性研究,不仅填补了清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而且从标题、内容到体例,都颇具特色。

  • 标签: 八旗子弟 八旗制度 满洲 满族社会 汉文化 清史研究
  • 简介:清朝,是满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满汉矛盾贯穿清代历史,这种矛盾,又有一个产生、尖锐、缓和、减弱的发展过程,但始终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民族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何长期存在,仅用清初的军事征服、屠杀及其矛盾余绪,是不能够完全说清楚的。另外,清初满族征服中原时,

  • 标签: 民族矛盾 古代民族 清代 国家 满汉矛盾 军事征服
  • 简介:<正>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了解并掌握满族文字,对研究我国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清一代遗留的满文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史料价值极其珍贵,但掌握和通晓满文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专业人员历时二十余年,精心编纂了《满汉大辞典》,这部大型辞书的出版,必将有利于满文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满学的繁荣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本辞书具有以下特点:(1)共收词约5万余条,190万字,是迄今国内外所罕见的一部大型辞书。内容广泛,词汇丰富,且又兼收了很多清代档案专门术语等。(2)词条编排合理,释

  • 标签: 民族出版 满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史料价值 清代档案 历史档案
  • 简介:清末新政改变了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在1906年官制改革前,京师三法司额设官员中,满(旗)人始终占有优势,且低级官吏几乎被满人垄断。官制改革以后,司法人员大大扩充,尽管满人官员有所增加,但汉(民)人官员增加更多。负责司法行政事务的法部,汉人官员人数逐步增加并超过满人。在大理院和京师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官员中,汉人官员最终占有绝对多数。由此可见,破除"满汉畛域"对京师司法官员的任命产生了实际影响。

  • 标签: 新政 司法官员 满汉 缙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