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已经105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国史专家和社会学家。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口述史研究者、《长江日报》高级编辑余坦坦与刘绪贻先生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合作完成了一部长达23万字的刘绪贻口述自传,记述了刘绪贻先生自1913年5月13日出生前后至1947年6月从美国留学归国34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经征得作者双方同意,本刊于今年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刘绪贻 回忆录 故事 民国 《长江日报》 2009年
  • 简介:《我的民国故——刘绪贻回忆录》在本刊连载之际,刘绪贻先生于2018年11月10上午在武汉逝世,享年106岁。特致悼念之情!

  • 标签: 刘绪贻 回忆录 故事 民国 连载 逝世
  • 简介:本文分析了高家龙从《中国的大企业》到《大公司与关系网》学术思路的变迁过程,指出作者在从中外商业竞争的研究中,发现了“中国化”的问题。随着对“中国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作者在《大公司与关系网》一书中,通过对美孚石油公司、英美烟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内外棉株武会社、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公司等6家大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故事的讲述,探讨了大企业的“管理层级结构”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网”之间复杂的动态互动关系。此外,高家龙围绕核心概念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使得向来枯燥乏味的经济史学术著作变得引人入胜。

  • 标签: 高家龙 《中国的大企业》 《大公司与关系网》
  • 简介:人们往往容易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保存国粹”和“整理国故”混为一谈,其实,此二者是大有分别的。胡适是“整理国故”的提倡者,他认为“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在这三项中,“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他所说的“积极”,乃是“立”的意思,也就是说,前二者着重在“破”,后者着重在"立"。

  • 标签: 整理国故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鲁迅 学术思想 提倡者
  • 简介:中国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对宇宙作出最接近科学的思考,作出这样惊人之问的竟然是距今约2500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打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扑面而来的是一篇雄伟奇特的科学巨制《天问》。诗人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茫茫宇宙,没有始末.

  • 标签: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 宇宙生物学 航天飞机 返回舱 航天员
  • 简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 标签: 新唐书 西域传 于阗
  • 简介:《大唐西域记》的卷四,讲古代的北印度,其中提到一个名叫"至那仆底"的国家:至那仆底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至那仆底"这个名字。"至那仆底"一名,前一部分是"至那"。"至那"是梵语Cīna的音译,是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 标签: 《大唐西域记》 中国翻译 编户 邪正 天祠 迦腻色迦王
  • 简介:两千多年前,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并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分别从泰国、缅甸传入我国的傣族地区,与傣族的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贝叶文化。

  • 标签: 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贝叶文化 大学出版社
  • 简介:在西安市莲湖公园档案室里,有一块原镶于墓碑上的铜牌(上图)。牌长51.5厘米,宽34.5厘米,厚1厘米,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刻着“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面对这样一块堪称文物的铜牌,我的思维几乎凝结,恍若隔世。芬次尔何许人也?搜寻记忆中所有的遗存,脑子里一片茫然。直觉告诉我:这块铜牌在沉睡于档案室之前也曾熠熠生辉,它的主人一定非比寻常。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民国报刊。几经周折,搜集起一段段尘封多年、令人感动的往事。曾是贫寒少年芬次尔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邦努连堡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智过人

  • 标签: 中国西部 农林专科学校 德国科学家 林务局 国民政府 于右任
  • 简介:马约翰,乍听起来像个洋名,其实他是地道的福建厦门人,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1882年10月10日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漳州路58号一户基督教家庭。3岁丧母,7岁丧父,他和哥哥保罗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靠亲友和基督教会的接济,兄弟俩勉强度日。1900年,他和哥哥保罗被送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明强中学读书,两年后考入圣约翰大学本科,先学理科,后又学了一年医学。

  • 标签: 马约翰 教授 体育 中国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故事
  • 简介:1862~1949年上海的外国人社区以石头或青铜雕像来纪念当地的帝国英雄,以此来将自己纳入帝国的正统范围。本文讨论了这一时期上海外滩上几个主要纪念物的历史,以及它们留给当代的遗产。作者认为,上海的外国人的纪念惯例展示了一个连贯模式,即试图通过纪念将自己与帝国融合起来。上海的案例说明,那些位于帝国正式边境范围之外的社区,通过想象与真实相结合的策略将自己纳入想象的帝国社区。

  • 标签: 上海 纪念碑与纪念物 帝国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 简介:上个世纪初,有许多追求进步的年轻人到苏联留学,在经历了内战、肃反扩大化、卫国战争后,不少人牺牲了,幸存回国的很少。其中有一对老共产党员夫妇,在苏联学习、工作了25年,吃尽苦头,也创造了业绩,他们最终回到了祖国。那么,这对夫妻在苏联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到革命圣地留学1903年,任岳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一户农民家庭。在长沙船山中学求学时,

  • 标签: 苏联 夫妻 故事 中国 传奇经历 卫国战争
  • 简介:抗日战争后期,当日军再一次入侵广西,在太平天国的策源地桂平县金田乡,活跃着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七七”抗日游击支队,给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提起这段往事,许多桂平人至今记忆犹新。

  • 标签: 抗日战争后期 太平天国 纪事 烽火 故里 日本侵略者
  • 简介:每年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是都溪苗族跳场节。方圆百里的苗胞,云集贵阳市白云区都溪村,白天在川黔铁路边的跳场上轻歌漫舞,夜里在村里各家的院坝和寨子周围的田边地头对歌。对歌大致分两种形式:青年人在野外,主要唱情歌;中老年在院坝里摆起歌台,主要唱赞颂性的歌,多为民间故事,传说、颂忠良、斥奸佞、扶正祛邪。《杨家将故事代代传》是1986年跳场节时,由唐开学、陈德义、陈进元、唐发光、高尚志等用苗语演唱的。我当时在白云区政协工作,参加了这次跳场节。应我的请求,他们专门给我翻译了歌词大意,我将其记录整理,歌词正文如后:

  • 标签: 民间故事 杨家将 苗族 贵阳市白云区 扶正祛邪 中老年
  • 简介:近期,反映去台老兵回大陆寻亲故事的电视剧《原乡》在央视热播,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1949年起至60年代,为了安排这批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台湾当局在台湾兴建了一批房舍,称为“眷村”。也有人认为,从广义上说,这部分国民党军及其眷属自行兴建的大范围违建以及当时驻台美军军官、士官及其家属在台的宿舍,亦应当称为“眷村”。眷村是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了特殊历史时期特殊人群的记忆。位于台湾高雄的左营眷村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

  • 标签: 故事 台湾当局 国民党军 中国大陆 1949年 60年代
  • 简介:岩画,即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记录了古代人类生存活动,是人类描绘在岩石上的历史。在民间传说中,很早就有岩画的故事。台湾高雄万山岩雕群发现于本世纪70年代末期,但民间传说早已证明它的存在了(图1)。高雄县茂林乡的鲁凯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远古的时候,万山是一座没有人居住的荒山,后来有五个家族自北方陆续到这里垦荒,其中拉巴乌赖家族的祖先娶了布农族的女子为妻。她烹煮甘薯的时候,先掘地为坑,把石头烧热,再放进甘薯焖熟。

  • 标签: 岩画 甘薯 民间传说 布农族 生存活动 古代人类
  • 简介:看完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我在马路牙子上坐了一会儿。天气已经暧了晚上十点的风吹得人很舒服,感觉整个世界就稳稳地蹲在我的身边。

  • 标签: 故事 天真 斯皮尔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