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古代于阗的三个名称-于(宀八真)、于阗与瞿萨旦那--反映了古代和田绿洲主体居民与王统的变迁.其中于(宀八真)是他称,是主要反映当地居民之一的族名;于阗是城邦自称,主要反映城邦名及其同美玉之乡的历史联系;瞿萨旦那则是塞人入主和田绿洲所建王朝名,亦即汉文史书中的于阗尉迟氏王朝.在羌人和羌化小月氏人占统治地位的上古于阗,尚无佛教传弘的痕迹,瞿萨旦那王朝创立之初亦无佛教,佛教东弘乃发生于瞿萨旦那第二代君休莫霸时期.至广德继位,大众派正统佛教(小乘佛教)逐渐战胜了原始的巫教,至魏、晋时期,于阗才成为西域的大乘佛教中心.

  • 标签: 古代 于阗 佛法 初传
  • 简介:于阗国王供养人画像等形象作为一类独特的图像出现于敦煌石窟中,文章首先简略交代此类图像出现于敦煌石窟的社会历史背景,即是与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沙州与于阗的特殊关系密不可分。接着从图像学角度对该类图像进行了解读,分别探讨了于阗画像的宗教象征意义和邈真写真特性。最后又分别从供养人盲像与洞窟窟主关系、洞窟新题材的出现及其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就此类画像在洞窟中的性质与意义表明作者的观点。

  • 标签: 敦煌石窟 于阗国王画像
  • 简介:于阗是著名的西域古国,汉唐时期佛教及其艺术在其地兴盛一时。本文主要围绕一百余年来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多件地神图像,结合文献,探讨了此类图像的外在形式、文献依据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作者认为,于阒佛寺的地神图像是据《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绘制,它影响了龟兹和敦煌佛教绘画的王族供养人画像,反映了出身为世俗人的王族供养人试图藉此神化自我.宣扬“王权天授”的思想。

  • 标签: 于阗 坚牢地神 《金光明经》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 标签: 藏文文献 吐蕃 于阗 佛教僧人 世纪初 藏族
  • 简介:本论文主要探讨,于阒国国王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在位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社会活动及其在各方面的重大贡献等问题。

  • 标签: 李圣天 社会活动 于阗国 尉迟僧乌波
  • 简介: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南道佛教中心。当时来往商旅不绝,贸易繁盛,寺院林立。在这一时期于阗地区居民的民族成分、饮食服饰、文化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于阗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本文在整理史料和借鉴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出于阗地区汉唐时期物质精神生活进行整理描述,试图展现出汉唐时期于阗地区驳杂纷繁的社会图景。

  • 标签: 汉唐时期 于阗 社会生活
  • 简介:曹氏归义军时期,由于曹氏家族与于阗王族的联姻政策,使得敦煌与于阗进入到一个密切交流的时期,大量于阗人活动在敦煌。在这个时间段中,敦煌石窟中出现了于阗王李圣天、皇后曹氏等于阗王族的供养像。通过对这些供养像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原地区的服饰制度在敦煌保留下来,于阗王族们的礼服明显模仿着汉地帝王、皇后的服饰,于阗太子所着的常服也与敦煌当地居民相同。在佛事活动上,于阗人与敦煌民众也是趋于一致,写经、造像并无二致。体现出于阗王族在服饰制度、佛教信仰方式上趋于汉化。这种汉化的倾向甚至西传到了于阗本土,使得晚期于阗出现了汉风明显的图像。

  • 标签: 于阗王族供养像 李圣天 服饰制度 佛事活动 汉化
  • 简介:五十年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创办了《中国穆斯林》杂志,为全国穆斯林提供了自己的讲坛和园地,在祖国文化的交响乐中,又奏响了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事业的新乐章。五十年来,《中国穆斯林》经历了创刊、停刊、复刊、发展的变迁,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从季刊发展到双月刊,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穆斯林 学术文化事业 于阗 万方 交响乐
  • 简介:R2855号残卷中有一篇完整的于阗文“出生无量门陀罗尼”。这部经的于阗本是从梵本翻译的;咒语部分拿于阗字母转写梵词,可当作梵本看待,但和《大正藏》中的悉昙体梵本不完全一致。各汉译本当中,智严的译本和于阗本关系最近,可能源自同一个梵本。初唐的智严对音中体现出了不空音系的特点。

  • 标签: 于阗 密咒 智严 对音
  • 简介:本文以汉、藏语本《日藏经·护塔品》为中心,结合其他汉、藏文文献记载,讨论佛教初传于阗的几个重要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材料,本文认为,佛教传入于阗的时间,在公元100——200年之间。佛教传入于阗之初,曾与于阗当地的本土信仰发生过某些冲突。佛教在于阗的传播发展,与贵霜王朝对塔里木盆地的政治与文化影响有关,而疏勒可能在其中扮演了某种角色。在佛教传入于阗的早期,守护于阗最主要的神只是只利呵婆达多龙王和僧儿耶大夜叉将。

  • 标签: 于阗 佛教 初传 《日藏经·护塔品》
  • 简介:3有关税的文书尝试在普通百姓被为政者或上级征收金钱、物品等广义的税的背景下,探讨于阗语文献有关税的文书中,到底有怎样的内容。3—1文书的种类3—1—1户籍与被课税者的确定以及缴纳命令等首先能考虑的是纳税者的名单。虽然之前未必正确掌握,但关于这种名单的存在及其实例已经在第一部分2—3中论述过。

  • 标签: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和田
  • 简介:于阗的税制和文书行政体制2与税相关的人2-1纳税者2-1-1纳税者的确定众所周知,在于阗语文书中有几件记录何人成为课税对象的文书。

  • 标签: 8-9世纪 文书 于阗 札记 世俗 出土
  • 简介:笔者在上一篇拙文中探讨了汉佉二体钱与莎车的渊源,将西汉末、东汉初汉佉二体钱创始铸造地利于莎车的史料呈现给大家。下面,我来谈谈汉佉二体钱在于阗的发展及其状况,以及相应的历史事件,为进一步开放性地认识和研究汉佉二体钱,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公元62年,已是强弩之末的莎车贤,被其国相且运出卖,出城与于阗王广德会盟时,遭广德捆锁。

  • 标签: 于阗 和田 历史事件 地利
  • 简介:出师受挫,代表团飞机失事,紧急组团再赴北平1949年7月,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外国势力正在策划让新疆脱离中国版图,独立成为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即所谓的"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在"五马合股"后,全部退至新疆,不再与解放军争夺西北其它城市,到新疆后与新疆独立势力合流,宣布独立建国.

  • 标签: 代表团 新疆 政协会议 北平 纪实 于阗
  • 简介:毛泽东诗词气势宏大的史诗风貌、奔放豪迈的歌颂情怀,直接影响了新疆当代诗词创作的题材选择与情感取向;毛泽东诗词雄伟壮阔的艺术画面、雄奇飞动的诗歌意象、恢弘博大的豪放风格,与新疆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等雄奇阔大的自然景观重合叠加,促成了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中雄奇意象的营造与“铁板铜琶”般豪放风格的产生.毛泽东诗词以其卓越的成就,给新疆当代诗词创作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新疆当代诗词 影响 启迪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家园,形成了中国境内56个民族聚居的大中国。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字 人民币 人物 于阗 万方 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