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已经105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国史专家和社会学家。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口述史研究者、《长江日报》高级编辑余坦坦与刘绪贻先生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合作完成了一部长达23万字的刘绪贻口述自传,记述了刘绪贻先生自1913年5月13日出生前后至1947年6月从美国留学归国34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经征得作者双方同意,本刊于今年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刘绪贻 回忆录 故事 民国 《长江日报》 2009年
  • 简介:《我的民国故——刘绪贻回忆录》在本刊连载之际,刘绪贻先生于2018年11月10上午在武汉逝世,享年106岁。特致悼念之情!

  • 标签: 刘绪贻 回忆录 故事 民国 连载 逝世
  • 简介:本文分析了高家龙从《中国的大企业》到《大公司与关系网》学术思路的变迁过程,指出作者在从中外商业竞争的研究中,发现了“中国化”的问题。随着对“中国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作者在《大公司与关系网》一书中,通过对美孚石油公司、英美烟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内外棉株武会社、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公司等6家大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故事的讲述,探讨了大企业的“管理层级结构”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网”之间复杂的动态互动关系。此外,高家龙围绕核心概念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使得向来枯燥乏味的经济史学术著作变得引人入胜。

  • 标签: 高家龙 《中国的大企业》 《大公司与关系网》
  • 简介:人们往往容易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保存国粹”和“整理国故”混为一谈,其实,此二者是大有分别的。胡适是“整理国故”的提倡者,他认为“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在这三项中,“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他所说的“积极”,乃是“立”的意思,也就是说,前二者着重在“破”,后者着重在"立"。

  • 标签: 整理国故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鲁迅 学术思想 提倡者
  • 简介: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近年来热闹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圈子里,有两个对于大多数人都陌生的著名学者,一个是祁连休先生,一个是马吕仪先生。他们各以自己专研的故事学、神话学的成就而著名,人们却没有机缘见到他们,因为他们不参加任何会议,不出席任何典礼,不赶任何聚餐的场子。远求诸何其芳、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艺学 著名学者
  • 简介:中国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对宇宙作出最接近科学的思考,作出这样惊人之问的竟然是距今约2500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打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楚辞》,扑面而来的是一篇雄伟奇特的科学巨制《天问》。诗人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茫茫宇宙,没有始末.

  • 标签: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 宇宙生物学 航天飞机 返回舱 航天员
  • 简介:一九二四年,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转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曾经的天子居所,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心,中华奇珍异宝的聚集地,现在不再是私人财产,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出版 民国 私人财产 紫禁城 溥仪
  • 简介:<正>为配合上蔡县筑路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县文化馆的协助下,于1988年3月至5月底,派员对蔡国故城内上(蔡)黄(埠)公路所属范围内的重要遗迹(图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汉墓4座,宋墓1座,陶窑2座,灰坑2个,遗址约170平方米。现将此次发掘纪要如次:

  • 标签: 考古发掘 蔡国 形制 灰坑 公路 长方形
  • 简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 标签: 新唐书 西域传 于阗
  • 简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的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长期以来,学者主要集中对民间故事文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通过对故事文本的研究来“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传承民间故事的讲述人却很少关注。“民间故事在集体中保存和流传,主要依靠这些讲述家的口头艺术创造,

  • 标签: 民间故事 中国 现代 故事文本 劳动人民 文学作品
  • 简介:《大唐西域记》的卷四,讲古代的北印度,其中提到一个名叫"至那仆底"的国家:至那仆底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至那仆底"这个名字。"至那仆底"一名,前一部分是"至那"。"至那"是梵语Cīna的音译,是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 标签: 《大唐西域记》 中国翻译 编户 邪正 天祠 迦腻色迦王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的鼠少小的年纪,在祖母的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的《小老鼠上灯台》的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的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的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两千多年前,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并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分别从泰国、缅甸传入我国的傣族地区,与傣族的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贝叶文化。

  • 标签: 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贝叶文化 大学出版社
  • 简介:山东寿光纪国故城出土的东汉时期器物,对研究故城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出土的立雕凤鸟镂孔熏炉造型优美;"永寿二年朱提"铜洗体现汉代"朱提"青铜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当时齐、滇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

  • 标签: 寿光纪国故城 东汉
  • 简介:国故址位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西北约6公里处,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余岗乡邓城村所辖,邓国故址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南接汉水北岸冲积平原,东有小清河、唐北河,西北为绵延的低矮丘岗地。其遗址范同以南阳盆地以南6公里的邓国故址为中心,在高薪开发区域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故址根据性质可分为故城遗址、居住遗址和墓葬遗址三部分。

  • 标签: 故址 历史价值 空间形态 高新技术开发区 墓葬遗址 南阳盆地
  • 简介:在西安市莲湖公园档案室里,有一块原镶于墓碑上的铜牌(上图)。牌长51.5厘米,宽34.5厘米,厚1厘米,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刻着“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面对这样一块堪称文物的铜牌,我的思维几乎凝结,恍若隔世。芬次尔何许人也?搜寻记忆中所有的遗存,脑子里一片茫然。直觉告诉我:这块铜牌在沉睡于档案室之前也曾熠熠生辉,它的主人一定非比寻常。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民国报刊。几经周折,搜集起一段段尘封多年、令人感动的往事。曾是贫寒少年芬次尔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邦努连堡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智过人

  • 标签: 中国西部 农林专科学校 德国科学家 林务局 国民政府 于右任
  • 简介:马约翰,乍听起来像个洋名,其实他是地道的福建厦门人,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1882年10月10日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漳州路58号一户基督教家庭。3岁丧母,7岁丧父,他和哥哥保罗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靠亲友和基督教会的接济,兄弟俩勉强度日。1900年,他和哥哥保罗被送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明强中学读书,两年后考入圣约翰大学本科,先学理科,后又学了一年医学。

  • 标签: 马约翰 教授 体育 中国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