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让我感受到莫大的荣幸。这是党对我数十年从事曲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而这样的荣誉不可能属于我自己,而应归功于党的培养,归功于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创作的作家、作曲、伴奏的同仁,归功于恩师当年对我的谆谆教导,归功于曲艺观众对我的爱和帮助。

  • 标签: 获奖感言 郭文秋获奖
  •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作曲博士元的新作《管涌Ⅰ》(为G调大笛、颤音琴而作),将音色旋律、非线性旋律等现代音乐理念娴熟地运用于传统的民族器乐之中。通过对竹笛演奏中颤音长吹、包吹等技法的改良和复音、同音换指等技法的创新,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颖音色,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作品将竹笛新的音色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在拥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器乐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创新、改革之路。

  • 标签: 竹笛演奏 竹笛技法创新 民族作品分析 同音换指 复音演奏 包吹
  • 简介:<正>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很愿意给老拜年或节日慰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去都能听他说一阵子话。他说的都是学术上的话,使我增长好多知识,听到好多在外面听不到的真知灼见,却没有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小道消息,我像崇敬张庚先生一样崇敬老。

  • 标签: 郭汉城文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 牛桂英 王易风 麟骨床 职业剧团
  • 简介:对于绝大多数女明星来说,每当被人问及情感乃至家庭的状况时,其讳莫如深的不安表情,闪烁其辞的搪塞言语,都远远甚于对他们芳龄垂询时的那份尴尬。而很长时间没有在歌坛亮相的公芳在复出之际,却处处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家庭、老公、儿子,而且还把儿子小球球50天的咿呀童语录进了新歌《家》中。可以说1990年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是把公芳事业带入一个高

  • 标签: 歌手 家庭问题 《家》 电视连续剧 女明星 大奖赛
  • 简介:高平市建宁乡庄村关帝庙位于庄村中,坐北面南,一进院,现存有正殿、侧殿、厢房、山门舞楼及钟鼓楼,总占地700余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刻,庙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1,明万历,清顺治、乾隆、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屡有补葺,其山门舞楼建筑宏大,装饰华美。更重要的是舞楼后台墙壁以及隔扇背面留下了大量的舞台题记,其戏班之多、剧目之繁实不多

  • 标签: 洪武年间 明万历 于明 清顺治 村中 陵邑
  • 简介:本文针对任远音乐作品中丰富多样的和声手法进行论述,总结出他在传统和声与民族风格结合以及和声运用的感染力和丰富性三个方面的和声特色.

  • 标签: 郭任远 和声 民族风格 音乐创作
  • 简介:《乐府诗集》是产生在《诗经》、《楚辞》、《文选》、《文苑英华》之后的一部重要的文学总集。全书一百卷.收宋以前乐府诗共5290首,其中有主名的作品3793首,作者576人:无主名的作品1497首。它是一部按音乐品种来划分类属的总集,在文学研究、音乐研究,尤其是在音乐文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乐府诗集》 郭茂倩 编纂 《文苑英华》 音乐研究 文学总集
  • 简介:7月10日至18日,中国作曲家文景的两部歌剧《狂人日记》和《夜宴》在伦敦阿尔梅达歌剧院连演五场,受到听众好评。《狂人日记》于1994年6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首演大获成功后,一直是欧洲许多剧院的重要节目。阿尔梅达歌剧院作为英国演出新音乐的重要阵地,也提出上演这部歌

  • 标签: 郭文景 夜宴 歌剧院 中国作曲家 《狂人日记》 1994年6月
  • 简介:<正>淑珍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淑珍,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抒情、花腔,戏剧性女高音歌唱家。1927年生于山东长清。曾在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声乐,1953年公派留学苏联,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饰演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女主角"咪咪"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女主角"塔姬雅娜"。代表作品有《黄河怨》、《我站在铁索桥上》等。曾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演唱比赛指导教师奖、在第五届、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

  • 标签: 公派留学 演唱艺术 声乐教育家 生平简介 艺术院校 女高音歌唱家
  • 简介:2005年6月7日,《汉城文集》出版专家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汉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戏曲研究工作,是传统戏曲现代历程中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开拓者,是现代中国戏曲理论科学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汉城文集》共四卷,分为戏曲研究论文集、戏剧批评集、诗集、剧作以及"对汉城及其作品的批评"的附录。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就是研究汉城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戏曲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以期提供戏曲研究、艺术创造上的启示和教益。刘厚生、汉城、胡可、王文章、王安葵、龚和德、傅晓航、余从、刘祯、刘文峰等五十多位戏曲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郭汉城文集 戏曲创作 戏剧批评 傅晓航
  • 简介:当代创作群体中,文景是颇受学界关注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惟一一位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其作品恰当地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国际视野,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表达内容。本文从其创作意图出发,追本溯源,以笔者与作曲家的访谈及多方搜集的资料为基础,对其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诸元素所渗透出的地域文化、文学文化、戏曲文化元素的典型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以其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追求为切入点,结合其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及音乐创作中所反映出的习惯}生“笔触”,探寻文景音乐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创新,力求准确把握其作品的文化实质和精神内涵。试图在文景音乐作品的研究上打开新的维度,并希望以此启发音乐学界对于当代音乐作品中的传统音乐思维观念的重新审视,引起大家对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文化内涵的关注与思考,探寻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中西文化、创作理念碰撞与交融时期,华人作曲家的创作方向及思维定住。

  • 标签: 郭文景 音乐创作 地域 文学 戏曲 文化追求
  • 简介:战争年代钢琴相伴风雨人生1932年,志鸿在日本出生。作为郭沫若先生与其夫人安娜的小儿子,因为母亲钟情文艺,和家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从小就学习音乐。两个哥哥学习小提琴,姐姐学钢琴,而他也从5岁开始学习钢琴,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著名钢琴教授田村宏。

  • 标签: 钢琴家 日本东京 战争年代 郭沫若 学习 小提琴
  • 简介:文景的音乐常常是阴沉、狂暴和神秘的,渗透出像他的出生地重庆那般乌云覆盖、阴森森的气氛.他的乐队作品和戏剧作品以吃人者、神秘的山崖悬棺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为题材.

  • 标签: 作曲家 郭文景 《川崖悬葬》 管弦乐 室内乐 生平
  • 简介:生活的风风雨雨常常不经意地吹走了一些重要的史料,给历史学留下许多困惑。南宋一代琴家沔及其创立的浙派琴学,经数百年而不衰。然而,沔的生卒年和《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笔者收集宋元文集、笔记及各种相关零星史料,排比分析,似觉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故不揣浅陋,撰成小文,以待海内方家的批评指正。

  • 标签: 《潇湘水云》 创作年代 生卒年 历史学 史料 琴学
  • 简介:<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汉城先生继续坚持着他建国之初就显现出来的理论研究密切联系戏曲艺术实际的扎实学风,对"推陈出新"以及戏曲现代化、戏曲化等课题仍进行不断的深入探讨,同时又以更大

  • 标签: 郭汉城 姊妹艺术 艺术语言 红线女 红腔 表演手段
  • 简介:当代作曲家文景教授从事音乐创作20多年,作品约100多部。“山”、“戏”、“神”、“传奇”构成他整个作品的四大主题。《小提琴协奏曲——土韵》是他百部音乐作品中,惟一采用西方十二音序列手法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十二音序列自由组合;民间音乐素材灵活运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独具个性;四个乐章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既强烈对比,又高度统一。其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序列音乐 十二音体系 预构 戏曲 民间音乐 首属群体
  • 简介:百岁老人汉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和他的战友、戏曲理论大家张庚先生一起,为戏曲艺术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学者与学术领导者双重身份,培养并带领着“前海学派”的戏曲理论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潜心治学,奉献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当代戏曲研究的标志性巨著。

  • 标签: 百岁老人 郭汉城 《中国戏曲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理论 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