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曲霉病患者74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肺曲霉病组35例及侵袭性肺曲霉病组39例。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肺泡灌洗液,对肺泡灌洗液Gm水平进行检测,使用曲霉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侵袭性肺曲霉病组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均低于慢性肺曲霉病组[0.65 ± 0.09比0.98 ± 0.12、(118.95 ± 12.31)kAU/L比(147.63 ± 15.32)kA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和血液烟曲霉IgG水平诊断[92.50%(37/40)比61.90%(26/42)和61.54%(24/39)、88.24%(30/34)比53.13%(17/32)和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与肺曲霉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92.86%(39/42)比65.00%(26/40)和67.57%(25/37)、83.78%(62/74)比75.68%(56/74)和75.68%(56/74)],诊断特异度低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71.88%(23/32)比88.24%(30/34)和83.78%(3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Gm及血液烟曲霉IgG与肺曲霉病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烟 侵袭性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肝衰竭合并黄曲霉眼内炎的病例,患者起病为肝衰竭表现,症状逐渐缓解后出现眼内炎相关临床表现,视力迅速下降,玻璃体混浊,病情进展迅速,眼内分泌物培养提示黄曲霉,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病情继续恶化。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曲霉菌,黄 眼内炎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肺曲霉病发病隐蔽易被其基础疾病掩盖不易诊断,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高。指南建议将曲霉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慢性肺曲霉病的关键指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曲霉IgG抗体临床数据来自欧洲国家,中国人的曲霉特异性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仍有待确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收集血清,采用丹娜曲霉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的方法,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最终纳入291名患者健康个体,中位年龄37岁(19岁~82岁),其中男141名,中位年龄38岁(19岁~82岁),女150名,中位年龄38岁(20岁~78岁)。男性和女性健康成年人血清曲霉IgG抗体水平分别为20.579(43.618) AU/mL 28.387(48.158)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此依据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最终,曲霉IgG抗体水平参考区间为男性<111.405 AU/mL,女性<181.888 AU/mL。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初步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 标签: 生物参考区间 曲霉IgG抗体 慢性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支气管结石合并曲霉感染的病例,因支气管结石阻塞管腔后继发曲霉感染,并引起咯血,最终经取石治疗后好转。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侵袭性肺部曲霉感染是重症流感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现,流感相关性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易误诊或漏诊,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将其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9例疑似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38例)、侵袭组(24例)和慢性组(37例),记录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烟曲霉IgG抗体和GM抗原诊断结果。结果肺曲霉菌感染者中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占比最高(26.23%、16/61),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03%、11/61)、肺恶性肿瘤(9.84%、6/61)、支气管哮喘(9.84%、6/61);慢性组患者陈旧性肺结核比例(40.54%、15/37)显著高于侵袭组(4.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954、P = 0.002)。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发热和咯血,CT检查主要表现为空洞、曲霉球、多发或弥漫病变等;慢性组患者咳嗽(100.00%、37/37)、咯痰(97.30%、36/37)、咯血(54.05%、20/37)、空洞(83.78%、31/37)及曲霉球(59.46%、22/37)比例均显著高于侵袭组[75.00%(18/24)、75.00%(18/24)、20.83%(5/24)、45.83%(11/24)和16.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34、5.099、6.642、9.776、10.900,P = 0.006、0.024、0.010、0.002、0.001)。慢性组患者多发或弥漫病变(13.51%、5/37)、晕轮征患者比例(0.00%、0/37)均显著低于侵袭组[75.00%(18/24)和41.67%(1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431、15.525,P均< 0.001)。侵袭组和慢性组患者BALF GM抗原[(0.88 ± 0.13、0.98 ± 0.24)kiU/L]、血清烟曲霉IgG抗体水平[(121.96 ± 42.03、153.42 ± 49.67)kA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6.422、9.389、17.395、14.436,P均< 0.001)。侵袭组患者血清烟曲霉IgG抗体水平[(121.96 ± 42.03)kAU/L]低于慢性组[(153.42 ± 49.67)kA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3、P = 0.013),但两组BALF GM抗原水平[(0.88 ± 0.13)vs. (0.98 ± 0.24)ki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68、P = 0.067)。血清烟曲霉IgG抗体以12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62.30%,特异度为81.58%,以14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52.46%,特异度为94.74%,BALF GM抗原以0.5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73.77%,特异度为81.58%,且BALF GM抗原以0.5为临界值时敏感度(73.77%、45/61)显著高于血清烟曲霉IgG抗体以14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52.46%、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50,P = 0.015)。单独使用BALF GM抗原、血清烟曲霉IgG抗体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和0.771,联合使用时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98。结论血清烟曲霉IgG抗体联合BALF GM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肺曲霉菌感染者的诊断率。

  • 标签: 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抗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肺曲霉菌
  • 简介:摘要肺癌术后手术线继发支气管肺曲霉病属于罕见病。本例患者肺癌术后3年,因咳嗽、咯血,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及影像学未吸收,进一步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内曲霉感染,并寄生在吻合口残余手术线上。激光切除手术线头后,患者症状缓解,未继续全身抗真菌治疗。本例提示残留手术线可继发支气管肺曲霉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及咯血,支气管镜下局部介入治疗可有效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曲霉菌病(CNSAG)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2013—2019年收治的5例CNSAG患者的头颅影像学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0~59岁。5例中病变主要发生于海绵窦2例,脑实质3例。脑实质病变均表现长T1、长T2信号,海绵窦病变表现为等或短T1、等或长T2信号。所有病例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多发环形强化,可形成沿着病灶外周排列形成锯齿或花边样和聚集在一起形成“蜂巢样”强化特征。病灶外周强化程度更明显, 病情加重后强化范围增大。环形强化灶内可见高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为化脓性感染MRI特征,可见强化环边缘高DWI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出血低信号,波谱无特征性改变,中心区灌注减低。病灶CT可正常或见等密度占位,病灶出现明显水肿或并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影,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结论影像学可明确CNSAG的不同部位病灶,其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可呈环形强化;CT正常或见等密度占位,或呈不规则低密度影,可发现出血征象。

  • 标签: 曲霉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摘要肺曲霉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霉菌,发病后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到浸润性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未经治疗的慢性肺曲霉病(CPA)常发展为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CFPA),进展到终末期会发展为复杂性慢性肺曲霉病(CCPA)伴发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老年人感染率高,尤其是对于合并免疫系统损伤性疾病者,严重基础疾病、肺损伤和老年人免疫反应受损者,病情进展更快速易转为重症或者死亡。本文报道1例患者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病的发病过程、影像学特点和病原学结果,并对尼达尼布改善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病经过抗真菌、抗感染、抗纤维化等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好转,尤其尼达尼布对于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患者肺功能有改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真菌感染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 标签: 肺纤维化 曲霉菌病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一种变应性肺疾病,儿童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在我国儿童ABPA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为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组织机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本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ABPA的认识,规范儿童ABPA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旨在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15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结果15例ABPA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3)岁。其中1例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在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结核4例,肺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支气管扩张2例,嗜酸粒细胞增高性肺炎1例。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均升高,9例(60%)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4例血清特异性烟曲霉IgG抗体升高,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真菌++,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高通量测序提示烟曲霉阳性。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多发斑片状影,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查外周血癌胚抗原不同程度升高,全身检查及后期随访中未发现肿瘤病灶,且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外周血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结论ABPA的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及支气管扩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上肿瘤标志物的干扰,使其极易被漏诊及误诊。提高对ABPA的认知,使其得到早期发现及治疗,从而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 标签: 肺曲霉菌病 免疫球蛋白E 嗜酸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扩张 诊断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i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又称为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疾病,妊娠合并ABPA少见,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本文回顾了2020年7月27日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ABPA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经过及时救治,母儿预后良好,随访至今未复发。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12月期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76例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患者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为30.26%(23/76),合并糖尿病占比23.68%(18/76),合并支气管扩张占比15.79%(12/76),合并支气管哮喘占比11.84%(9/76),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占比10.53%(8/76),合并尘肺病占比7.89%(6/76);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发热占比35.53%(27/76),咳嗽、咳痰占比100.00%(76/76),咯血占比69.74%(53/76),胸痛占比14.47%(11/76),呼吸困难占比5.26%(4/76),无症状表现占比6.58%(5/76)。经CT诊断,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的CT影像可见结节、实变、空洞、新月征表现,其中实变多发于单侧及上肺,结节多见于单侧,空洞、新月征多见于上肺。CT检查对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的检出率为86.84%(66/76);痰培养的检出率为75.00%(57/76);病理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0%(76/76)。76例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中共12例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灶治疗,17例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均于术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34例给予支气管镜下灌注抗菌药物治疗,13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复诊,复诊中仅单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2例病情加重情况,其余患者并未发现曲霉菌感染复发、病情恶化情况。结论肺结核并发肺曲霉感染存在多种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多以咯血、咳痰咳嗽等症状呈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病理检查为该病症诊断的金标准,而临床上治疗该病症时应依据患者自身需求及病情,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肺结核 肺曲霉感染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暴露对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大鼠滤泡性辅助(Tfh)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OVA致敏加磷酸盐缓冲液(PBS)吸入组(OVA/PBS)、OVA致敏加烟曲霉孢子(AF)吸入组(OVA/AF),每组24只。获取24、40、56 d处死大鼠血清、肺组织、肺气管旁淋巴结组织、肺泡灌洗液、大鼠脾脏等,分析脾和肺气管旁淋巴结中Tfh细胞含量、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测定和IgE的检测、观察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时间延长,OVA/AF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5.53,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2.16,P值均>0.05)。2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发现,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见黏膜下水肿、管腔内渗出物、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随时间延长,OVA/AF组PAS染色阳性杯状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2,P<0.05);OVA/PB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2,P>0.05)。随时间延长,OVA/AF组脾脏、肺及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均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1、4.98,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2.97,P值均>0.05)。OVA/AF组肺和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与血清IgE有相关性(r=0.960 1)。OVA/AF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VA/PBS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烟曲霉暴露可能对OVA致敏大鼠Tfh细胞有分化促进作用。

  • 标签: 哮喘 烟曲霉菌 卵清白蛋白致敏 滤泡性辅助细胞
  • 作者: 杨璐 段志敏 徐松 陈旭 李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 南京医科大学全球健康中心,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自噬流的影响。方法灭活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0、0.5、4、12 h),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Ⅰ型/Ⅱ型的转换及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Ser2481的蛋白水平。用烟曲霉和溶酶体阻断剂[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d+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巴佛洛霉素-A1(BAF-A1)、氯化铵、氯喹]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4、12 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烟曲霉对新生的LC3-Ⅱ、细胞基础自噬流的影响,并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烟曲霉与LC3、Rubicon(RUN domain Beclin-1-interacting and cysteine-rich-domain-containing protein)的共定位关系。不同处理时间数据结果采用非匹配t检验分析,烟曲霉孢子和自噬溶酶体阻断剂两因素处理数据结果采用2 × 2析因分析方法。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与对照组(0 h组)比较,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 0.5、4、12 h后细胞内LC3-Ⅱ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8、3.28、3.02,均P < 0.05),但各组p-mTOR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1、0.477、0.382,P值分别为0.682、0.660、0.722)。与单独氯喹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氯喹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78,均P < 0.05)。与单独氯化铵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氯化铵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92、2.92,均P < 0.05)。与单独BAF-A1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BAF-A1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13,均P < 0.05)。与单独E-64d + pepstatin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E-64d + pepstatin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92,均P < 0.05)。用钙荧光白荧光标记的烟曲霉孢子刺激BMDM 8 h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显示LC3、Rubicon主要包绕于烟曲霉周围,与烟曲霉均有共定位关系。结论烟曲霉体外诱导可增加小鼠BMDM基础自噬流。

  • 标签: 烟曲霉菌 巨噬细胞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相关吞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30日至2020年5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的6例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颈痛或腰背部疼痛,从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的时间为2月余至14个月。脊柱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为椎体长T1、长T2信号,压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可有椎旁脓肿形成。6例患者中,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例β-D-葡聚糖试验结果明显升高,4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结果升高。6例患者通过病变组织真菌涂片、组织培养或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查后确诊。予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后,5例患者痊愈,1例仍在治疗中。结论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需结合外周血β-D-葡聚糖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确诊有赖于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需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辅助诊断。

  • 标签: 脊柱炎 曲霉菌属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疾病,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也称棘球蚴病(hydatid disease),肝脏和肺脏是最易被侵犯的器官。曲霉菌是一种腐生性真菌,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缺陷的患者,肺包虫病合并曲霉菌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非常罕见,在中外文献中均为个案报道。现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免疫功能正常、无其他伴随疾病的双侧孤立性肺包虫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中外文献进行文献复习,为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肺包虫病 包虫囊肿 曲霉菌
  • 简介:摘要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接触含霉菌孢子的媒介,孢子进入体内,容易导致难治性感染。本文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提出霉菌感染的诊疗路径,并为长期接触霉菌群体如农民群体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曲霉菌 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曲霉菌病常发生在免疫缺陷患者。年龄因素(>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糖皮质激素等均是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肺曲霉菌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本文报道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康复科收治的1例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并分析其发病及诊治过程等,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认识。

  • 标签: 曲霉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OPD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3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COPD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2例感染组患者中有16例合并糖尿病,1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使用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03±2.57) d和(26.67±2.32) g/L,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1和10.094,t=12.462和-5.943,P均<0.05);影像学上显示两组胸膜下密度增高结节实变、晕轮征、新月征、空洞表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3、5.455、7.073和4.689,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294,95%CI: 1.058~10.253)、使用糖皮质激素(OR=6.900,95%CI: 1.950~24.41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OR=8.396,95%CI: 1.093~64.493)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0.569,95%CI: 0.416~0.778)是导致COPD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感染组患者好转率(63.64%)显著低于非感染组(89.47%)(χ2=5.813,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的COPD患者,应警惕肺部曲霉菌感染,及时采取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曲霉菌感染 合并感染 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