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肝衰竭合并黄曲霉眼内炎的病例,患者起病为肝衰竭表现,症状逐渐缓解后出现眼内炎相关临床表现,视力迅速下降,玻璃体混浊,病情进展迅速,眼内分泌物培养提示黄曲霉,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病情继续恶化。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曲霉菌,黄 眼内炎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一种变应性肺疾病,儿童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在我国儿童ABPA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为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组织机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本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ABPA的认识,规范儿童ABPA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旨在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15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结果15例ABPA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2±13)岁。其中1例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在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结核4例,肺炎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支气管扩张2例,嗜酸粒细胞增高性肺炎1例。所有患者血清总IgE均升高,9例(60%)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4例血清特异性烟曲霉IgG抗体升高,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真菌++,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高通量测序提示烟曲霉阳性。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多发斑片状影,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查外周血癌胚抗原不同程度升高,全身检查及后期随访中未发现肿瘤病灶,且经过原发病治疗后外周血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结论ABPA的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及支气管扩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上肿瘤标志物的干扰,使其极易被漏诊及误诊。提高对ABPA的认知,使其得到早期发现及治疗,从而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 标签: 肺曲霉菌病 免疫球蛋白E 嗜酸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扩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暴露对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大鼠滤泡性辅助(Tfh)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OVA致敏加磷酸盐缓冲液(PBS)吸入组(OVA/PBS)、OVA致敏加烟曲霉孢子(AF)吸入组(OVA/AF),每组24只。获取24、40、56 d处死大鼠血清、肺组织、肺气管旁淋巴结组织、肺泡灌洗液、大鼠脾脏等,分析脾和肺气管旁淋巴结中Tfh细胞含量、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浓度测定和IgE的检测、观察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时间延长,OVA/AF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5.53,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8、2.16,P值均>0.05)。2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发现,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见黏膜下水肿、管腔内渗出物、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随时间延长,OVA/AF组PAS染色阳性杯状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2,P<0.05);OVA/PB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2,P>0.05)。随时间延长,OVA/AF组脾脏、肺及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均呈升高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1、4.98,P值均<0.05);OVA/PBS组则均呈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2.97,P值均>0.05)。OVA/AF组肺和气管旁淋巴结均浆中Tfh细胞占T淋巴细胞总数比例与血清IgE有相关性(r=0.960 1)。OVA/AF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VA/PBS组各时间点Blimp-1和Bcl-6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烟曲霉暴露可能对OVA致敏大鼠Tfh细胞有分化促进作用。

  • 标签: 哮喘 烟曲霉菌 卵清白蛋白致敏 滤泡性辅助细胞
  • 作者: 杨璐 段志敏 徐松 陈旭 李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 南京医科大学全球健康中心,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曲霉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自噬流的影响。方法灭活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0、0.5、4、12 h),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Ⅰ型/Ⅱ型的转换及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Ser2481的蛋白水平。用烟曲霉和溶酶体阻断剂[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d+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巴佛洛霉素-A1(BAF-A1)、氯化铵、氯喹]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4、12 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烟曲霉对新生的LC3-Ⅱ、细胞基础自噬流的影响,并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烟曲霉与LC3、Rubicon(RUN domain Beclin-1-interacting and cysteine-rich-domain-containing protein)的共定位关系。不同处理时间数据结果采用非匹配t检验分析,烟曲霉孢子和自噬溶酶体阻断剂两因素处理数据结果采用2 × 2析因分析方法。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与对照组(0 h组)比较,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 0.5、4、12 h后细胞内LC3-Ⅱ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8、3.28、3.02,均P < 0.05),但各组p-mTOR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1、0.477、0.382,P值分别为0.682、0.660、0.722)。与单独氯喹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氯喹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78,均P < 0.05)。与单独氯化铵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氯化铵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92、2.92,均P < 0.05)。与单独BAF-A1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BAF-A1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13,均P < 0.05)。与单独E-64d + pepstatin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烟曲霉联合E-64d + pepstatin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92,均P < 0.05)。用钙荧光白荧光标记的烟曲霉孢子刺激BMDM 8 h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显示LC3、Rubicon主要包绕于烟曲霉周围,与烟曲霉均有共定位关系。结论烟曲霉体外诱导可增加小鼠BMDM基础自噬流。

  • 标签: 烟曲霉菌 巨噬细胞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相关吞噬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烟曲霉菌脑脓肿较为罕见,需要和细菌性脑脓肿及神经精神狼疮进行鉴别。文中报道2例手术确诊SLE合并烟曲霉菌脑脓肿的病例。例1为34岁女性,诊断SLE 6个月后出现抽搐及意识障碍,首次住院时因为影像学阴性被诊断为神经精神狼疮,出院后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发现脓肿样信号。例2为20岁男性,诊断SLE 3年后出现高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头颅影像学表现为脓肿样信号。2例患者脑脊液病原学均阴性,通过脓肿切除或引流病理确诊为烟曲霉菌脑脓肿,经予伏立康唑治疗后症状缓解、病灶消退。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曲霉菌,烟 脑脓肿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神经精神狼疮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支气管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该病并不少见,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不一,且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为了提高ABP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有关专家于2017年制定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第一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对于提高ABPA的诊治水平发挥了作用。近5年来有关ABPA的研究和诊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包括对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对诊断标准的探讨,以及有关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证据;专家组在充分掌握上述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对共识进行了修订。

  • 标签: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由烟曲霉致敏所引起的一种气道高反应疾病。在我国,ABPA主要与哮喘合并,常常表现为哮喘控制不良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ABPA治疗的基础是口服激素,而口服激素的剂量与疗程、吸入激素应用的适用人群、抗真菌治疗的地位以及生物制剂治疗的潜在获益等临床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有关ABP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循证收集与整理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糖皮质激素 抗真菌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liver transplan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rain" "aspergillus"为中英文检索关键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截止至2022年1月近5年的以英文或中文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受者,女,33岁,因肝移植术后48 d出现乏力伴胸闷气促入院,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肺多发性渗出性病变,多次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给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胸闷气促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肝移植术后79 d受者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常规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提示为烟曲霉感染,遂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受者症状好转,伏立康唑持续治疗8个月后痊愈。该受者13个月后因反复胆道感染导致胆汁淤积,最终死于移植肝肝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病死率很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仍有望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颌下腺库利兹病(Mikulicz disease,MD)。患者女,65岁,因“发现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半年余”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查体: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淋巴结针吸不除外非霍奇金淋巴瘤。颈部强化CT:双侧颌下腺弥漫性肿大,双侧颈部见多发小淋巴结。在全麻下行右侧颈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中见右侧颌下质硬肿块,肿物呈弥漫性结节状改变,与颌下腺连为一体。术后病理诊断为涎腺MD。给予泼尼松治疗,6周后超声检查颌下腺的大小明显减小,低回声病变和颌下腺回声纹理改善。IgG4的血清浓度降至1.30 g/L。患者随访1年仍处于稳定状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3岁男性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因双下肢水肿接受托拉塞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用药第3天因利尿效果欠佳遵医嘱将托拉塞剂量增至80 mg/d。8 h后,患者出现双眼两侧视物遮挡感和视物模糊,眼科检查示双眼视力、眼压正常。考虑为托拉塞引起的双眼视野缺失,停用该药。2 d后,患者视野缺失症状消失。因病情需要,再次予托拉塞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治疗6 d,患者未再出现视野缺失。患者的视野改变可能与托拉塞的剂量较大有关。

  • 标签: 磺酰脲化合物 视野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托拉塞米
  • 作者: 高立伟 殷菊 焦安夏 郭琰 徐保平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2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对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l例囊性纤维化(CF)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伴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儿童CF并发ABPA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男,15岁4个月,以反复咳嗽、咳痰起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500 IU/mL,烟曲霉特异性IgE及IgG阳性,肺部CT提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黏液栓,最初诊断为ABPA。进一步查汗氯89 mmol/L,基因结果提示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09G>A,来自父亲;c.3310G>T,来自母亲),诊断为CF并发ABPA,临床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停药后反复,出现大咯血后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2年再次出现ABPA,目前随访中。CF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病,预后差。当CF患儿并发ABPA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早期识别及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咯血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儿童
  • 作者: 邵宏涛 陈玉宝 孙禾 施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8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 20112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06,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8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肺泡巨噬细胞(AMs)Dectin-1受体表达及对烟曲霉感染应答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加入CSE后再使用烟曲霉静止期孢子(RC)刺激以建立烟曲霉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印迹检测Dectin-1表达;siRNA沉默和慢病毒载体过表达Dectin-1后通过吞噬实验检测AMs对RC吞噬能力,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5.29±2.88比24.56±4.01,t=11.75,P<0.05)及流式细胞仪(17.73±4.95比25.94±7.12,t=17.27,P<0.05)均显示CSE降低AMs表面Dectin-1受体的表达。RC体外刺激后Dectin-1 mRNA的表达出现时间依赖性增加,对照组在所有时间点都较CSE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蛋白表达结果类似:对照组明显高于CSE组(18 h:0.755±0.035比0.360±0.047;24 h:0.968±0.035比0.552±0.049,P值均<0.05)。CSE降低AMs对RC吞噬能力(吞噬率:53.33%±9.95%比75.17%±8.66%;吞噬指数:2.17±0.58比7.67±1.53,P值均<0.05)。siRNA下调Dectin-1表达联合CSE可以进一步降低NR8383细胞对RC的吞噬力(P<0.05),但单纯下调Dectin-1表达对RC的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tin-1介导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4的产生:TNF-α、IL-1β在对照组增加尤为明显,感染6 h后达峰值,每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之相反,IL-4在CSE组升高更为显著,每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10表达也增加,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siRNA抑制/慢病毒过表达Dectin-1对4种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产生同向作用。结论CSE可引起AMs Dectin-1受体低表达和功能障碍,导致烟曲霉感染后吞噬能力降低和细胞因子异常表达。CSE引起的AMs抗曲霉防御能力下降部分是通过Dectin-1介导的。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泡 Dectin-1 烟曲霉 吸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南京某医院烟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评估烟曲霉临床分离株的唑类耐药情况,以及唑类耐药烟曲霉出现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检验科自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烟曲霉菌株,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分离的烟曲霉进行唑类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的突变检测。结果共收集烟曲霉201株,主要来自痰标本,感染患者中,男131例,女70例,年龄(64.2 ± 15.8)岁,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79例)、重症医学科(34例)、风湿免疫科(19例)等;患者常见基础疾病有间质性肺炎(32例)、恶性肿瘤(18例)、肺炎(13例)、外伤(12例)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等。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6株(2.99%)烟曲霉对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耐药,3例感染唑类耐药烟曲霉的患者在送检前使用过抗真菌药。对6株唑类耐药烟曲霉的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发现其中5株携带TR34/L98H/S297T/F495I位点突变,另1株携带TR34/L98H突变。结论与既往报道的2010—2015年中国烟曲霉临床株唑类耐药数据相比,2017—2021年南京市鼓楼医院烟曲霉对唑类的耐药水平并未升高,耐药机制多为cyp51A基因及其启动子区TR34/L98H/S297T/F495I突变。

  • 标签: 烟曲霉菌 分子流行病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真菌 DNA突变分析 基础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非司酮+索前列醇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状态引产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妊娠需引产女性患者,年龄(33.4±5.7)岁,年龄范围为22~4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索前列醇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UAE,术后口服非司酮片,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索前列醇组患者采用索前列醇引产。比较两组患者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引产结局、胎盘残留情况、清宫情况、子宫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卵巢功能指标[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结果索前列醇组患者总产程[(7.20±2.24)h]、住院时间[(5.58±1.83)d]及月经复潮时间[(39.83±13.15)d]均短于常规治疗组[(8.81±2.36)h、(8.14±2.37)d、(47.60±13.11)d];产时出血量[(99.28±31.65)ml]、产后24 h出血量[(86.89±22.50)ml]均少于常规治疗组[(433.96±116.80)ml、(208.17±53.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前列醇组患者子宫切除情况[0%(0/45)]优于常规治疗组[1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UAE联合非司酮+索前列醇引产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患者的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止血迅速有效,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缩短产程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保留生育功能,且对月经恢复、卵巢功能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央型前置胎盘 引产 子宫动脉栓塞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戈谢病患儿进行伊苷酶用药监测,对伊苷酶替代治疗戈谢病短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规律行伊苷酶替代治疗的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每3个月体检评估肝脾大小、记录骨痛等症状、监测血液学,治疗1年时CT评估肝脾体积、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骨骼受累情况、监测体质量及身高、SF-36健康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伊苷酶替代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治疗3~6个月患儿肝脾均出现回缩,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上升。治疗1年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200,P=0.008),血小板较治疗前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60,P=0.073)。治疗1年行CT评估肝脾体积,肝体积缩小(22.10±15.28)%(t=2.725,P=0.042),脾体积缩小(47.10±18.42)%(t=3.162,P=0.034);身高增长(6.17±2.86) cm(t=5.286,P=0.003),体质量增加(4.08±2.01) kg(t=4.975,P=0.004)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489.35±103.99)分比(632.75±73.34),t=5.740,P=0.002]。治疗1年仍有1例间断诉骨痛,2例MRI进展,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短及用量不足有关,3例MRI与治疗前无变化。结论伊苷酶替代治疗儿童戈谢病短期可纠正血细胞减低、肝脾大,身高、体质量出现增长,生活质量改善,骨骼受累短期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戈谢病 儿童 疗效 伊米苷酶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诱发神经炎症,导致慢性疼痛的产生,并伴发抑郁、焦虑等情绪改变。目前,药物仍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方式,但现有药物疗效不佳。诺环素是一种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其潜在的抑制神经炎症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机制可能为未来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新思路。文章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对慢性疼痛的分类,围绕诺环素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影响突触传递等问题,对近年来诺环素治疗不同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米诺环素 慢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硼替佐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总结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6岁女性,因四肢麻木20个月入院,结合实验室检查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增高、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等结果,诊断为POEMS综合征。于外院接受RD(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020年7月、2020年12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接受BD(硼替佐+地塞米松)方案化疗4个周期,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截至2022年5月末次随访结束,患者四肢麻木较前缓解,病情稳定。结论BD方案治疗初次化疗失败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 标签: POEMS综合征 硼替佐米 22ps增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到2020年9月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38例。A组采用诺环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睾酮(FT)、双氢睾酮(DHT)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B组总有效率(97.37%,37/38)高于A组(78.95%,30/38),P<0.05。治疗2个月后,B组血清IL-6、TNF-α、IL-1、IgA、IgG、IgM水平低于A组(P<0.05);B组血清SHBG水平高于A组,FT、DHT水平低于A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仪辅助治疗痤疮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减少复发。

  • 标签: 痤疮 米诺环素 血清炎症因子 红蓝光治疗仪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石墨烯膜材料联合诺地尔对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对24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进行背部脱毛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石墨烯膜组、诺地尔组、实验组,每组6只。正常组仅进行了脱毛处理,石墨烯膜组于脱毛区域每天使用石墨烯膜材料覆盖并通电处理1 h,诺地尔组每天外用5%诺地尔1 ml,实验组每天外用5%诺地尔1 ml后,再局部使用石墨烯膜材料通电处理1 h。干预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毛囊细胞凋亡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Wnt5a蛋白(Wnt5a)、Wnt10b蛋白(Wnt10b)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Wnt10b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多组间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与其他3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的毛囊数目明显增多,毛乳头膨大,深入皮下组织,多数处于生长期。qRT-PCR实验结果显示,在处理第14天,实验组Wnt5a高于诺地尔组(7.37±0.14比4.93±0.15,F=0.15, P<0.01),实验组Wnt10b高于诺地尔组(7.92±0.08比6.45±0.09,F=0.14,P<0.01)、实验组β-catenin高于诺地尔组(7.37±0.06比6.53±0.04,F=0.57,P<0.01)。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诺地尔组(1.48比1.17),实验组Wnt10b表达水平高于诺地尔组(1.19比0.90)。结论石墨烯膜材料联合诺地尔可能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来调控小鼠的毛囊发育及毛发生长。

  • 标签: 石墨烯 米诺地尔 脱发 毛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