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不仅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表现不特异,容易导致漏诊。及早甄别,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真菌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所有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肺炎患者15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78例)和无真菌感染组(73例),收集患者入院前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比较2组症状、外科手术史、CT影像特征、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降钙素原(PCT)、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长,分别为[13.5(8.0,22.0)]d比[9.0(6.0,13.0)]d和[10.0(5.0,16.3)]d比[7.0(4.0,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9、2.98;均P<0.05)。真菌感染组合并发热和有外科手术史者的比例较无真菌感染者高,分别为53.8%(42/78)比46.6%(34/73)和16.7%(13/78)比2.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8.18;均P<0.05)。真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PCT、NLR的峰值、IL-6、IL-8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高;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较无真菌感染组低,分别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峰值[12.43(8.77,17.07)]×109/L比[9.22(6.30,15.34)]×109/L;PCT峰值[1.94(0.26,11.02)]mg/L比[0.47(0.14,3.49) mg/L;NLR峰值[25.24(12.39,45.49)]比[13.49(6.43,28.58)];IL-6[26.55(6.58,156.98)] ng/L比[13.73(1.87,60.93)] ng/L;IL-8[5.13(0.81,34.12)] ng/L比[1.73(0.37,7.85)]ng/L;总T细胞CD3+[0.47(0.25,0.73)]×109/L比[0.69(0.28,0.96)]×109/L;白蛋白[27.00(24.00,30.00)]g/L比[30.00(27.00,35.0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2、2.82、3.07、2.44、2.09、2.25、4.3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OR=9.206,P=0.009)、入院时IL-8>3.734 ng/L(OR=1.955,P=0.042)、入院时白蛋白≤28 g/L(OR=3.833,P<0.001)是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入院前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入院时IL-8>3.734 ng/L、入院时白蛋白≤28 g/L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肺疾病,真菌性 危险因素,呼吸系统 白细胞介素8 白蛋白类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预后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毒副作用大,临床诊治困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重症肝病患者的特点,形成专家共识,以供医务人员在制定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治决策时参考。

  • 标签: 重症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防治 共识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对患者的危害最大。早期确诊病原菌并开始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存在不足。本次修订版参照国际相关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对我国原有的IFD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 标签: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重症狼疮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疾病活动指数等资料。根据治疗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8例)和未感染组(6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36例,62.07%),对于氟康唑、灰黄霉素以及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2.07%、56.90%、51.72%。感染组28 d死亡率(17.24%)高于未感染组(χ2=6.54,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活动指数>19(OR=2.779,95%CI:1.135~3.936)、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50 mg(OR=2.898,95%CI:1.336~4.520)、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OR=1.452,95%CI:1.030~2.073)、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OR=1.992,95%CI:1.138~2.891)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OR=1.571,95%CI:1.016~2.317)均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对氟康唑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疾病活动指数、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过高、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狼疮肾炎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疾病活动指数 危险因素 真菌感染 合并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自发表以来,受到各方关注,现就其制定背景、重点难点内容及问题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为广大医务人员在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中提供参考。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肝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员,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呼吸、血液、重症监护、感染、免疫和新生儿等多个专业以及影像、检验和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对相关的18个临床问题,涵盖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较全面地给出了目前国内外所确认的建议和说明,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儿IFI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等。研究期间总住院病例数为23 179例,以院内开始对高危新生儿实施真菌感染预防措施的时间为界限,将2009年7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患儿设为A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FI发病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IFI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共55例(61.1%)。早产儿(胎龄<37周)75例(83.3%),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有23例(25.6%),1 000~<1 500 g的患儿有36例(40.0%)。23 179例患儿中,A组8 239例,B组14 940例。IFI总发病率为0.39%(90/23 179),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 g)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1 500 g)IFI发病率分别为5.64%(23/408)、1.99%(36/1 805)。A组患儿IFI总发病率为0.72%(59/8 239),高于B组的0.21%(32/14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1)。A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IFI发病率为9.66%(17/176),高于B组的2.59%(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20)。发生IFI前的危险因素暴露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9例(98.9%)、肠外静脉营养89例(98.9%)、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74例(82.2%)、有创机械通气59例(65.6%)、有外科手术史26例(28.9%)等。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74例(82.2%)表现为精神反应差,65例(72.2%)氧饱和度频繁波动,37例(41.1%)频发呼吸暂停,36例(40.0%)发热。69例(76.7%)C反应蛋白升高,32例(35.6%)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90例IFI患儿标本共培养出92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7.0%,80/92),其中34株(37.0%)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8株(19.6%)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10.9%)为白念珠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治愈或好转72例(80.0%),死亡4例(4.4%),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14例(15.6%)。结论IFI好发于早产儿,尤以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发病主要集中在炎热的夏季。非白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多,成为主要致病菌。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预防和治疗IFI。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婴儿,早产 念珠菌 流行病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性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肺炎 儿童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液漱口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本院急诊病房治疗的360例老年AECOPD患者。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病变情况,一旦出现真菌感染体征立即予口腔黏膜真菌涂片及痰培养,同时氟康唑口服联合2.5%碳酸氢钠漱口,观察口腔真菌感染易感因素与疗效。结果老年AECOPD合并口腔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占8.3%;与无真菌感染患者比较,真菌感染组合并糖尿病、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均高;口腔真菌涂片发现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83.2%;早期发现并应用氟康唑联合碳酸氢钠漱口的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平均治疗时间为(5.0±0.3)d;治疗后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虽然真菌感染组患者较重,但早期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比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无增加。结论早期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漱口治疗对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

  • 标签: 口腔真菌感染 氟康唑 碳酸氢钠 老年AECOPD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病患儿60例,其中真菌感染患儿28例(观察组),无真菌感染患儿32例(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获取两组患儿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低蛋白血症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7 d、使用糖皮质激素≥5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是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2.265、2.363、3.384、5.003,P=0.021、0.024、0.001、0.001)。结论原发疾病未缓解、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时间过长、粒细胞缺乏时间过长是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粒细胞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真菌治疗,但常规抗真菌药物效果欠佳,且价格贵、疗程长、不良反应大、耐受性差。抗真菌药物的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经口鼻雾化吸入和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下呼吸道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肺真菌感染已显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下呼吸道局部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肺疾病,真菌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早期合理规范地诊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小儿呼吸病学重要而又紧迫的篇章,IPFI病变呈现在肺部,但其基础疾病、诊断和防治涉及众多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跨专业学组制订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版)”,从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回答了该领域中迫切需要澄清和认识的18个问题,以期科学地指导与推进儿科学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不同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各有特点,明确其好发人群对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因其免疫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但与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探讨糖尿病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分离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患儿所有无菌部位标本初次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 3酵母菌药敏试条,进行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检测,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2规则及标准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自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236株真菌,来源于血液标本占64.0%(151株),脑脊液22.9%(54株),骨髓3.8%(9株),腹水3.8%(9株),胸水3.4%(8株)和组织2.1%(5株)。236株真菌中,前3位检出的分别为念珠菌属[175株(74.2%)]、新型隐球菌属[31株(13.1%)]和酵母菌属[9株(3.8%)]。念珠菌属中,前3位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07株(61.1%)]、近平滑念珠菌[33株(18.9%)]、热带念珠菌[13株(7.4%)]。少见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根霉、外瓶霉均有检出。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新型隐球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100%敏感。结论儿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主要地位。新型隐球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不容忽视。二性霉素B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应加强儿科分离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 抗真菌药物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