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库巴曲缬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库巴曲缬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剂量、血压水平、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245例,NYHA Ⅲ/Ⅳ级患者比例为64.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8.5%、83.3%和92.2%。用药后患者收缩压[(109.6±13.4)mmHg比(120.3±17.3)mmHg, P<0.01]和舒张压[(70.5±9.4)mmHg比(75.2±12.1)mmHg, P<0.01]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随访1个月后,血清肌酐[(98.3±35.5)μmol/L比(95.7±31.9)μmol/L,P>0.05]和钾水平[(4.06±0.54)mmol/L比(4.11±0.46)mmol/L,P>0.05]无明显变化,但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1)。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应用库巴曲缬坦后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但1个月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真实世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库巴曲缬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库巴曲缬坦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待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心功能、脑钠肽、血压、肾功能、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提升[93.33%(28/30)比73.33%(22/30)](P<0.05),脑钠肽NT-proBNP下降幅度、收缩压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肾功能的保护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更加安全,不良反应少,是慢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1例4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给予厄贝坦225 mg口服、1次/d,3 d后遵医嘱改为300 mg、1次/d。服用厄贝坦前患者血红蛋白(Hb)为153 g/L。用药6 d后,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实验室检查示Hb 89 g/L,血清肌酐、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用药13 d后,Hb为87 g/L。诊断为中度贫血,考虑与厄贝坦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静脉滴注、1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皮下注射、3次/周。7 d后,患者疲乏、无力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Hb 102 g/L。27 d后,患者Hb恢复至131 g/L。

  • 标签: 厄贝沙坦 蛋白尿 贫血
  • 简介:摘要库巴曲/缬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在抑制心肌重构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量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库巴曲/缬坦在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左心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库巴曲/缬坦通常在低剂量下启动,以防止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本文结合库巴曲/缬坦的作用机制,旨在对库巴曲/缬坦的临床应用、初始剂量及滴定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剂量及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库巴曲缬坦(angiotensin-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阜外医院行MHD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治疗组患者加用ARNI,对照组患者加用缬坦胶囊,治疗6个月,分别收集并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肺动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RVED)、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right atrial end-diastolic dimension,RAED)、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血钾等。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53.92±11.88)岁,男性37例(61.7%),透析龄(27.83±12.92)个月,血压(154.22±15.27)mmHg/(85.43±12.31)mmHg。(1)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28/30(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30(66.7%)],治疗组再住院率[2/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33.3%)](均P<0.05);(3)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DD、LVESD、肺动脉压、RVED、RAED、NT-pro BNP及血压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体重及血钾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4)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肺动脉压、NT-pro BNP及血压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RVED、RAED、血钾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比较中,LVEF、LVEDD、LVESD、NT-pro BNP、体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治疗方式(β=-1.863,95%CI-2.948~0.777,P=0.001)及残余尿量(β=-1.686,95%CI-3.079~-0.293,P=0.018)是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即ARNI治疗的效果优于缬坦,尿量正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少尿及无尿患者。结论ARNI能改善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缬沙坦 肾透析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巴曲缬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DM)组、缬坦(DM+Val)组(30 mg·kg-1·d-1)及库巴曲缬坦(DM+Sac/Val)组(60 mg·kg-1·d-1)。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HE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及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EBP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RP 78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4±0.048)%]相比,DM组[(2.116±0.305)%]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增多;与DM组相比,DM+Val组[(1.121±0.097)%]和DM+Sac/Val组[(0.513±0.031)%]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均降低;DM+Sac/Val组较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且Bcl-2/Bax降低;与DM组相比,DM+Sac/Val组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增加;与DM组相比,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量、GRP 78及CHOP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DM+Sac/Val组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坦。

  • 标签: 糖尿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内质网应激 心室肌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真实世界中沙库巴曲缬坦的应用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处方库巴曲缬坦的1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两组,比较组间流行病学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超声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3个月后库巴曲缬坦剂量滴定情况及安全性,观察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情况。 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55.1±16.4)岁,心力衰竭病程0.3~30年,其中男性82例(60.7%),既往高血压57例(42.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1例(82.2%),平均左室射血分数34.9%±9.4%。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组89例,发病年龄[(49.8±15.6)岁比(65.2±12.8)岁]、基线收缩压[(111.7 ± 22.6)mmHg比(121.8 ± 20.3)mmHg]和左室射血分数(33.6%±9.3%比37.5%±9.1%)均低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46例),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缺血性心力衰竭组[(65.1± 9.5)mm比(60.8±7.1)mm](均为P<0.05)。库巴曲缬坦起始剂量为17、50、100、150和200 mg/d的患者分别为1、32、66、2和34例。中位随访4.0个月,7例失访,10例停药,45.9%的患者沿用起始剂量,40.7%的患者药物加量,仅8例达到400 mg/d的靶剂量。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库巴曲缬坦的起始剂量、耐受剂量、短期心原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本中心处方库巴曲缬坦的患者以非缺血性心力衰竭较多见,且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同样对药物耐受良好;绝大部分用药患者未能达到靶剂量。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巴曲缬坦联合磷酸肌酸钠(PCr)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库巴曲缬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Cr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治疗8周时两组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6MWT)及血清学相关指标[氨基酸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并比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库巴曲缬坦联合PCr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心功能,患者NT-proBNP、H-FABP水平降低,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磷酸肌酸钠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衰弱对库巴曲/缬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时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征集到60岁及以上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231例,受试者分为衰弱组和对照组,每组最初人数分别为116例和115例。在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数据后,两组均采用库巴曲/缬坦(49/51 mg)治疗,1年后重复基线指标检查并比较两组或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衰弱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例和11例中途退出。衰弱组患者心血管原因病死率13.0%(13/100)、首次住院率18.0%(18/100)、全因死亡率16.0%(16/100),高于对照组的6.7%(7/104)、11.5%(12/104)、8.6%(9/104)(χ2=6.437、4.458、3.875,P=0.027、0.043、0.039)。治疗后衰弱组的NT-proBNP水平为(2 253±144)ng/L,血清肌酐水平为(137±24)μmol/L,高于治疗前的(2 094±136)ng/L和(125±23)μmol/L(t=3.674、2.893,P=0.017、0.026);eGFR治疗后为(49.2±5.9)ml·min-1·1.73 m-2,低于治疗前的(56.7±6.3)ml·min-1·1.73 m-2(t=2.068,P=0.029)。治疗后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1 828±123)ng/L,低于治疗前的(1 945±128)ng/L(t=1.896,P=0.043);血清肌酐水平和eGFR治疗后分别为(120±22)μmol/L、(59.8±6.5)ml·min-1·1.73 m-2,与治疗前的(117±19)μmol/L、(61.6±6.8)ml·min-1·1.73 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9、2.444,P=0.650、0.173)。结论衰弱对库巴曲/缬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 标签: 衰弱 心力衰竭 肾功能
  • 作者: 杨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 心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库巴曲缬坦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结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库巴曲缬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ICAM-1、ALD、TGF-β、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神经内分泌,抑制心室重构,减轻心肌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难治性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疗效
  • 简介:摘要1例3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坦钾片(50 mg、1次/d)、甲泼尼龙片(12 mg、1次/隔日)和双嘧达莫片(50 mg、1次/d)治疗期间怀孕。孕期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孕24+2周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持续至孕32+2周,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1.1~3.4 cm,羊水指数1.9~6.9 cm。停用氯坦钾片和甲泼尼龙片,换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降压,羊水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孕34+4周血压升高至177/113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子痫前期。给予硫酸镁(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口服、1次/d)和拉贝洛尔片(200 mg口服、2次/d)治疗,血压143/82mmHg,尿蛋白(++)。于孕35+3周行剖宫产分娩1男婴,身长43 cm,体重2 200 g,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出生缺陷。随访至24月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智力发育及运动均正常。

  • 标签: 妊娠 氯沙坦 母亲暴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泊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适用范围广泛。本共识对泊康唑的临床药理特性、现有临床研究资料以及编写组专家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临床应用做出了全面建议,这些建议涉及了泊康唑在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原则、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等方面。

  • 标签: 抗真菌药 三唑类 侵袭性真菌病 泊沙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库巴曲缬坦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4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73例。单一组采用库巴曲缬坦钠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26%(71/73),高于单一组的79.45%(58/73),P<0.05。治疗后,联合组LVEF高于单一组,LVEDD、cTnI、NT-proBNP低于单一组(t=12.048、6.686、9.719、6.887,P均<0.05), 6 min步行距离长于单一组(t=5.759, 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1/73)低于单一组(13.70%,10/73),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CHF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库巴曲缬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60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库巴曲缬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2周后的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左室重构指标如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水平,统计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两组治疗后LVEDVI、LVESD、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而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VI、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联合比索洛尔应用于DCM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室重构,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比索洛尔
  • 作者: 只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绿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 简介:目的:分析库巴曲缬坦钠治疗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1年至2022年接诊的中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盲选法随机划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库巴曲缬坦钠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心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LVEF、BNP水平、6MWT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钠在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生命体征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的同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达到优异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使用库巴曲缬坦对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按照房颤指南给予常规围术期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库巴曲缬坦。两组在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P<0.05),但未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随访3、6和12个月试验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0%、78.9%和75.6%,高于对照组的72.2%、70.0%和68.9%(χ2=4.866、6.667和4.091,P=0.027、0.010和0.04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NT-proBNP、P波离散度、左房前后径、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使用库巴曲缬坦在维持窦性心律、逆转心脏重构、纠正心功能方面有满意疗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采用库巴曲缬坦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与库巴曲缬坦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及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时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库巴曲缬坦联合治疗可减轻DCM患者的炎症状态,有效改善心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比索洛尔 沙库巴曲缬沙坦
  • 作者: 叶超 王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宁乡 410218 叶超现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30,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宁乡 410218
  •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醇160 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 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 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 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塞米(10 mg静脉滴注、1次/d)及补液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视力好转,记忆力及神志恢复;3 d后患者视力和精神均恢复正常。

  • 标签: 造影剂 脑疾病 皮质盲 碘克沙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拉病毒(Lassa virus,LASV)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LASV和几种表达系统密码子使用频率,为LASV重组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筛选出最优外源表达系统。方法使用Excel 2007、EMBOSS、CondonW1.4.2、SigmaPlot 14.0、SPSS 22.0等软件分析LASV核心蛋白(nucleoprotein,N)、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G)、锌结合蛋白(zinc-binding protein,Z)、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L)蛋白共446条基因序列的密码子偏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将LASV密码子使用模式与几种不同表达系统进行比较。结果LASV的各蛋白编码序列的各位置GC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各蛋白平均GC3含量为42.29%~59.47%,ENC均值41.73~52.81,除Z蛋白密码子偏性较强外,N、G、L三种蛋白密码子偏性较弱。4种蛋白RSCU>1的密码子共108个,约占45.76%,其中以A/U结尾占63.9%,GUU、GUG、UCU、UCA、CCU、ACA、GCU、GCA、AGA、AGG为LASV多数蛋白的高频密码子,GCA、AGA为4种蛋白共有的高频密码子。ENC-Plot、中性分析、PR2绘图分析显示,LASV的各蛋白密码子使用偏性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其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突变是次要原因。对比分析提示人和酵母菌是LASV较合适的外源表达系统。结论LASV 4种蛋白偏向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目前自然选择是其偏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常用表达系统密码子偏性比较分析提示人和酵母菌是LASV疫苗制备的最优外源表达。

  • 标签: 拉沙病毒 密码子偏性 高频密码子 外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