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前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ECPR的干预时机和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29例患者。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为生存组(n=13)及死亡组(n=16),分析两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体外膜肺氧合运转的时间)、ECPR前初始心律、院外及院内心搏骤停的构成比、外院转运病例构成比。按CCPR时间分为≤45 min组、45~60 min组及>60 min组分别比较其出院存活率及持续自主循环恢复(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地点分为本科室亚组和其他科室亚组,比较其存活率。结果29例患者总体生存率44.8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平均辅助时长114(33.5,142.5) h,CCPR平均时长60(44.5,80) min。生存组ECMO辅助时间(140.15±44.80)h较死亡组长(P=0.001),生存组CCPR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0)。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组生存率更高(P=0.010)。OHCA较IHCA患者病死率高(P=0.020)。外院转运病例病死率高于本院病例(P=0.025)。CCPR时间≤45min、45~60 min、>60 min三组患者出院生存率依次递减(P=0.001),ROSC率依次递减(P=0.001)。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CA发生地点在本科室(急诊医学科)组与其他科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结论ECPR出院存活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CCPR存活率,ECPR对难治性心搏骤停是有效的。ECPR的预后跟CCPR时间、CA初始心律、CA发生地点明显相关,提高ECPR存活率需加强宣教及团队建设。

  • 标签: 体外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常规心肺复苏时间 院内心搏骤停 院外心搏骤停 可除颤心律
  • 简介:摘要影响驾驶安全的因素有汽车质量问题,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身心状态,及路面道路和天气情况。本文就安全驾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提高安全驾驶做出思考分析

  • 标签: 安全驾驶驾驶人员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混杂是临床研究中重要的偏倚来源之一,在观察性或干预性糖尿病研究中均不可避免。多因素分析方法是数据分析阶段常见的校正混杂因素的统计学方法,笔者将以糖尿病研究为例,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及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校正混杂因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临床研究 混杂 多因素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肾移植术后短、中期疗效及影响移植肾和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284例肾移植患儿供、受者移植时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状态,分为移植肾丢失组和移植肾存活组以及受者死亡组和受者存活组,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移植肾丢失和受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84例患儿中男184例(64.8%),女100例(35.2%);亲属活体供者19例(6.7%),抢先移植19例(6.7%),二次移植患儿8例。284例受者移植时年龄为13.0(9.0,15.0)岁,其中0~6岁29例,7~11岁96例,12~18岁159例。移植肾和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3%、88.9%、84.8%和97.1%、95.6%、94.4%。多因素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HR=3.14,95%CI 1.38~7.15,P=0.006)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HR=4.73,95%CI 2.03~11.06,P<0.001)是术后移植肾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感染(HR=14.23,95%CI 3.45~58.72,P<0.001)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显示出良好的短、中期预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因素,术后感染是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预后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2~16岁在校青少年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镇江市12所学校12~16岁的学生4 268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抑郁因子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12~16岁在校生3 544名,抑郁因子检出214名,总检出率为6.04%(214/3 544),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14%(87/1 691),女生检出率为6.85%(127/1 853),男女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2)。不同性别、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关系、与周围人关系以及父母期望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习情况、与周围人关系不和以及与家人关系不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 行为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2021年2月选取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娩预期问卷中文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结果根据分娩恐惧程度将359名孕妇分为轻中度恐惧组(n=293)和严重恐惧组(n=66)。孕产次数、是否不孕治疗、是否计划妊娠、与预期分娩方式是否一致、是否抑郁是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孕妇的分娩恐惧问题,针对影响因素开展干预。

  • 标签: 孕妇 分娩 恐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汉坦病毒病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流行,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该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病毒、啮齿类宿主动物和个体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地理、季节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偶然性,受气候与气象、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个人行为等因素影响。分析疾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及时干预,科学落实防控措施,有助于防控该类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从病毒与宿主、气候与气象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等角度归纳总结影响汉坦病毒传播和感染的因素,以加强对该类疾病流行、传播特征的理解,以期对汉坦病毒病疫情预测和预防控制措施的科学落实有所助益。

  • 标签: 汉坦病毒 人畜共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肺综合征出血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平模切割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自动化和技术化的后压加工设备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模切机精度的因素,包括模切机的工作流程、模切机精度低的现象以及影响模切机精度的因素,并指出了不同因素对模切机精度的不同影响,提出了提高精度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模切机 精度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的危险因素,帮助术前准确诊断儿童卵巢扭转。方法总结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术前诊断为卵巢扭转并手术的60例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卵巢无扭转坏死病例均行保留卵巢手术。其中38例(63.3%)为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蒂扭转、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卵巢囊肿合并扭转三类,22例(36.7%)为未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囊肿或肿瘤伴或不伴破裂出血。结果扭转组年龄明显小于未扭转组(中位年龄7.5岁比11.5岁,P=0.000),卵巢扭转多见于月经未来潮儿童(P=0.000)。儿童卵巢扭转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90%),呕吐、腹痛时间持续24 h以上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在卵巢扭转病例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扭转与合并肿块类型相关,且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多见(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大小(6 cm比4 cm,P=0.014)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未来潮、肿块直径≥5.5 cm为儿童卵巢扭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扭转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血常规炎性指标可有升高表现,妇科超声检查仍是协助诊断的首选,月经未来潮、盆腔肿块直径≥5.5 cm可能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附件扭转 卵巢扭转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施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的124例原发性GB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2例,女性42例,年龄47.9岁(范围:19~75岁),按复发情况分为原位复发组(96例),颅内播散组(2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并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室开放是发生颅内播散的预后因素(OR=2.667,95%CI:1.128~6.304,P=0.025)。颅内播散组与原位复发组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个月比9.3个月,P=0.066),而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13.0个月比23.0个月,P=0.011;6.0个月比11.0个月,P=0.022)。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远隔播散、肿瘤全切除、Ki-67指数>30%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脑室开放是造成GBM发生脑脊液播散的危险因素,脑脊液播散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但脑室开放不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因素分析,统计学 生存期 脑室开放 脑脊液播散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乌鲁木齐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5 433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取数据,以单因素χ2检验和Wilcoxon带符号秩和进行检验,并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大血清胆红素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维吾尔族,未婚高于已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不同血清胆红素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异常率为27.60%(1 499/5 433)、58.20%(3 162/5 4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是影响血清素胆红素的危险因素(P<0.0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异常与血清胆红素增高具有一致性。结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及肝功转氨酶异常,应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胆红素 影响因素 职业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麻疹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18岁的麻疹患儿,收集其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麻疹并发肺炎的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730例麻疹患儿,其中2014年423例(24.5%), 2015年437例(25.3%), 2016年856例(49.5%), 2017年10例(0.6%), 2018年4例(0.2%);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为4 d至18岁,<3岁者1 572例(90.9%);居住地为农村者1 381例(79.8%);低出生体质量儿83例(4.8%);229例(13.2%)患儿在患麻疹前半年内有呼吸道疾病史;1 489例(86.1%)患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根据是否并发肺炎,将1 730例麻疹患儿分成肺炎组1 295例与非肺炎组435例。肺炎组呛咳发生率为56.8%(735/1 295),高于非肺炎组的40.9%(17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70,P<0.01)。0.7%(12/1 730)的患儿病情危重,0.5%(8/1 730)的患儿死亡,均为肺炎组患儿。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10×109/L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所占比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CRP>8.2 mg/L所占比例、降钙素原、降钙素原>0.5 ng/L所占比例、血红蛋白<110 g/L所占比例、白蛋白<35 g/L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3、χ2=47.239、t=8.297、χ2=41.176、Z=-6.769、χ2=40.131、Z=-4.119、χ2=19.284、χ2=7.465、χ2=18.356,均P<0.01)。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1.316]、居住地为农村(OR=1.521)、年龄<3岁(OR=2.044)、出生体质量<2.5 kg(OR=2.014)、发病前有呼吸道疾病(OR=1.905)、未接种过麻疹疫苗(OR=1.591)、感染麻疹病毒后出现呛咳(OR=1.550),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OR=3.666)、C反应蛋白>8.2 mg/L(OR=1.871)、降钙素原>0.5 ng/L(OR=1.711)是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男性、来自农村、低出生体质量儿、患麻疹前有呼吸道疾病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麻疹患儿易并发肺炎,应给予特别的医学关注。

  • 标签: 麻疹 儿童 并发症 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血常规、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发生部位、肿瘤长径、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伴发贫血35例,占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者贫血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病灶长径≥5 cm者贫血发生率高于病灶长径<5 cm者(P<0.05);局限型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低于浸润型胃癌患者(P<0.05);胃癌TNM分期Ⅲ、Ⅳ期者贫血发生率高于Ⅰ、Ⅱ期者(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及胃癌TNM分期Ⅲ、Ⅳ期是胃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及TNM分期Ⅲ、Ⅳ期是胃癌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警惕贫血的发生,便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 标签: 胃癌 贫血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收治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结果本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127例(46.9%)术后复发,144例(53.1%)未发生复发。复发组患者术前评估为复发性病例的患者更多(χ2=15.289,P<0.05)、肿瘤侵犯脏器的比例更高(χ2=10.123,P<0.05)、FNCLCC分级更高(χ2=7.650,P<0.05)。全体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58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4%、40.3%、30.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复发性疾病、脏器侵犯、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及高FNCLCC分级均是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疾病(OR=3.135,95% CI:2.058~4.762,P<0.05)、脏器侵犯(OR=2.577,95% CI:1.214~5.464,P<0.05)及高FNCLCC分级(P<0.0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疾病状态、脏器侵犯及FNCLCC分级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系统评价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起至2021年5月发表的与圆锥角膜发生和进展有关的高质量分析性研究设计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分类指标的合并效应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Q检验和I2检验评价文献中各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P>0.1或I2≤50%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I2>50%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分析文献中评估指标的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检验、Harbord检验、Peters检验及漏斗图综合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8篇和队列研究3篇,研究资料来自10个国家,纳入圆锥角膜病例共30 124例,对照者59 012例,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8.68,95% CI:6.30~11.97)、揉眼(OR:4.62,95% CI:3.75~5.70)、变态反应(OR:2.34,95% CI:1.73~3.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53,95% CI:1.12~2.10)和唐氏综合征(OR:7.09,95% CI:4.19~11.99)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0.63,95% CI:0.50~0.79)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二尖瓣脱垂非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的异质性部分来源于具体疾病分类,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异质性全部由病例来源产生;敏感性分析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结果稳健。所纳入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结论家族史、揉眼、变态反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为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脓毒血症 产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 512例住院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1 467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病区、病情危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区空气菌落数、侵入性操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64.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OR=7.744,95%CI:2.987~20.082)、呼吸住院病区(OR=8.080,95%CI:3.096~21.09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880,95%CI:1.465~10.281)、侵入性操作(OR=9.083,95%CI:3.494~23.616)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低龄、尤其是呼吸住院病区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进行侵入性操作,从而尽可能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