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外切鼻翼缩小术矫正鼻翼肥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6例鼻翼肥大患者,男1例,女15例,年龄21~39岁。均采用改良外切鼻翼缩小术,术中将鼻翼小叶外缘切口延长到鼻前庭面,并切除部分鼻翼小叶前庭组织,对鼻翼断端朝鼻孔方向旋转内移,使得鼻翼附着点向内、向上移位,重新定位鼻翼附着点,矫正鼻翼肥大和鼻基底过宽。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正位、侧位、鼻基底位照片,测量内眦间距离(ICD)、鼻翼间距离(IW)及鼻基底间距离(BW),计算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时IW、BW与ICD的比值,及术后1个月、6个月时IW和BW的缩窄率。采用温哥华瘢痕VSS量表进行瘢痕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6例,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16例患者IW/ICD术前为1.160±0.080,术后1个月为1.049±0.047,较术前缩小0.110±0.049,6个月为1.038±0.047,较术前缩小0.120±0.04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缩窄率术后1个月为9.3%,术后6个月为10.2%。BW/ICD术前为1.035±0.047,术后1个月为0.960±0.039,较术前缩小0.072±0.019,术后6个月为0.950±0.034,较术前缩小0.079±0.02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W缩窄率术后1个月为7.0%,术后6个月为7.6%。温哥华瘢痕VSS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为3(2.25,3)分,术后3个月为1(0.25,1)分,术后6个月为1(0,1)1分,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72,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4,P=0.157)。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鼻翼不对称、术后鼻腔通气阻塞等明显并发症,术后鼻翼肥大和鼻基底过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外切鼻翼缩小术可有效治疗鼻翼肥大,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是矫正鼻翼肥大的一种良好术式。

  • 标签: 正畸学,矫正 鼻翼肥大
  • 作者: 彭沙沙 郭浚 夏国兵 王进 黄汉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湖北省 435000;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81,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湖北省 435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650031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Kimura和Warshaw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术后免疫状况(IL-2、CD3-、CD4+/CD8+)及术后并发症(脾静脉血栓形成、脾梗死、B/C级胰瘘、腹腔脓肿、胃底静脉曲张)等。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Warshaw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Kimura组;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Warshaw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Kimur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我们认为Warshaw术式具有简单、出血少、学习曲线短等优势,且不会影响术后免疫状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直线乳房成形术(Lejours)修复乳房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6例乳房下垂矫正失败女性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2.1岁。按直线乳房成形术进行修复,根据术前设计去除蒂部表皮,切除多余的皮肤移除假体及包膜,向上移动乳腺瓣固定于胸大肌筋膜,固定乳头、乳晕后逐层缝合。结果36例患者乳房外形均得到改善,切口瘢痕较小,且随时间延长瘢痕颜色可逐渐变浅;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乳房挺拔、圆润。随访6~24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延迟,予以反复换药7 d愈合。结论该术式设计操作简单、瘢痕小、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修复后乳房外形圆润挺拔,可作为修复乳房下垂可行术式之一。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直线法 乳房下垂 失败
  • 简介:摘要介入医学是一门以微创为特色、蓬勃发展的新兴临床学科。近年来,介入医学从业人员的构成已经由放射诊断医生向临床多学科医生转变,这些人员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所属医院参差不齐,加之介入医学本身涉及多器官、多病种、多技术,这为临床介入进修生带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针对新形式下介入发展特点,文章提出临床介入进修生"以点带面"的培养模式:从临床点式病例出发,以技术为主轴,拓宽学生的"面视野",将涉及的多学科、复杂病类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提高带教效率。

  • 标签: 介入医学 进修生培养 以点带面法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胃镜下牵线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1月间住院部收治的行双腔营养管置入的12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胃镜下牵线(观察组61例)和胃镜下异物钳夹持(对照组61例)两种方法置入鼻空肠双腔营养管的操作时间,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操作时间(5.2±2.0)min,对照组操作时间(10.0±4.9)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一次性置入双腔营养管成功,对照组3例未成功。结论胃镜下牵线置入双腔营养管操作时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肠道营养 双腔营养管 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留置鼻胃管管饲(CNG)和留置鼻食管管饲(CNE)两种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留置管饲方法的不同,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NG组和CNE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灸、电疗及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此基础上,入院后CNG组采用传统的CNG管饲为患者提供营养,而CNE组则采用CNE管饲为患者提供营养,直至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经吞咽治疗师评价能够安全进食即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分别于置管前和置管30 d后,观察2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便秘等并发症的情况,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置管前,CNG组和CNE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0.00%和6.67%)、胃食管反流(13.33%和13.33%)、吸入性肺炎(26.67%和20.00%)、便秘(23.33%和16.67%)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30 d后,CN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33.33%和43.33%)较组内置管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的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组内置管前(P<0.05)。而CNE组患者置管30 d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3.33%、10.00%、13.33%和16.67%)均较组内置管前有所降低(P>0.05),且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明显低于CNG组(P<0.05)。CNG组和CNE组置管前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分别为(2.73±0.87)和(2.80±0.96)分;置管30 d后,CNG组和CNE组的FOIS评分分别为(3.57±0.63)和(3.60±0.93)分,较组内置管前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NG管饲法相比,CNE管饲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还可减少吞咽障碍患者管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留置鼻胃管管饲法 留置鼻食管管饲法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色底物法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进行方法学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的血友病A患者40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20例,狼疮抗凝物质阳性患者26例和表观健康者60名,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相关文件要求,分别对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不精密度、检测下限、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参考范围、可报告范围等指标进行验证,并与FⅧ活性检测(一期凝固)进行方法学比较。同时对发色底物在获得性血友病A和狼疮抗凝物质阳性患者标本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结果两个水平的定值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在厂商提供的定值范围内(偏倚为3.93%~6.79%)。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为1.86%~2.06%(均≤5%),日间不精密度CV为4.83%~6.90%(均≤15%)。灵敏度CV为11.23%(<20%)。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60.00%~168.00%)适用于本实验室。最大稀释度为1∶16。线性范围为5.00%~193.50%(a=1.024 3,R2=1.000)。临床可报告范围为0.50%~387.00%。携带污染率为0.04%。与FⅧ活性检测(一期凝固)结果一致性高(R2=0.961)。FⅧ抑制物滴度检测结果与一期凝固结果一致性高(R2=0.973)。狼疮抗凝物质阳性伴FⅧ活性(一期凝固)降低患者的FⅧ∶C结果与一期凝固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2,P<0.05)。结论FⅧ活性检测(发色底物)试剂盒具有优越的检测性能,各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的结果,可用于FⅧ活性水平测定,且临床应用范围更广,干扰因素更少。

  • 标签: 凝血因子Ⅷ 发色底物法 临床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微阵列蛋白芯片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识别疾病相关自身抗原的平台,也可以高通量的形式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该方法是一种微型化的固相免疫检测方法,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逐渐得到临床认可。该共识对以平面基质为载体,采用化学发光检测的蛋白芯片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 标签: 蛋白质阵列分析 微阵列蛋白芯片 固相免疫 高通量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瓣在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6年7月,收集佛山市顺德贝尔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等医院内眦赘皮矫正术39例,男2例,女37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对单睑伴有内眦赘皮及单纯内眦赘皮患者采用五瓣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或单纯五瓣矫正内眦赘皮,术后随访2周至10年。结果39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三角瓣坏死。术后2周至3个月,内眦有轻微瘢痕增生。术后3个月后,瘢痕增生反应消退,无并发症,无明显瘢痕,内眦赘皮矫正,内眦角形态自然,内眦间距明显缩窄,双侧睑裂长度增加,重睑形态自然,与内眦部衔接顺畅自然。结论五瓣矫正内眦赘皮通过延长赘皮主轴线的长度,有效缓解内眦部皮肤张力,使内眦角充分暴露,睑裂横径加大,同时避免内眦部弧线瘢痕挛缩。

  • 标签: 眼部 修复外科手术 内眦赘皮 五瓣法 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最小漏气与囊压表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测压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压表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压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最小漏气法 气管插管 气囊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构建护生临床实景职业防护视频教学微课。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初步构建护生临床实习初级职业防护课程,选择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领域专家15名,采用德尔菲,通过2轮专家咨询进行微课课程构建。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7,两轮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2和0.63。构建临床实景职业防护视频教学微课,包括针刺伤防护及化疗药物防护课程。结论参与德尔菲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均较高,所构建的临床实景职业防护视频教学微课,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标签: 职业防护 视频教学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髋部透视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方法不同分为2组:原位组35例,采用双下肢对称牵持续引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原位髋部C型臂X线机透视;对照组34例,采用健侧蛙式位、患髋牵引复位下C型臂X线机透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导针重置次数、术中伤口出血量及全程手术时间。结果原位组与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原位组全程术中透视次数[(7.2±0.5)次]、导针重置次数[(2.1±0.3)次]、术中伤口出血量[(96.8±18.6)mL]、全程手术时间[(1.2±0.2)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1±1.2)次、(4.7±0.8)次、(198.1±13.2)mL、(1.6±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髋部透视由于双下肢维持对称牵引状态,勿须变动髋关节体位,因而维护骨折复位后的稳定。C型臂X线机透视操控简捷,影像清晰可辨。因此,原位髋部透视具有术中透视和导针重置次数少,进而大大减少了术中伤口出血量、缩减了无效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优点。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蛙式位 髋关节透视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临床诊疗中分科趋于细化、整体观念应用不突出而容易导致疾病误诊及疗效不理想的情况,通过文献研究与武学、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利用中医象思维提出一种新的从脏腑、经络、脊柱三方面进行综合辨证的方法,即按照"脏腑圆""经络圆""脊柱圆"进行的"三圆辨证"方法,从而促进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人民健康。

  • 标签: 三圆辨证 辨证论治 脏腑 经络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修补鼓膜前缘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4.5±14.2)岁。分析穿孔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4±3.1)个月(6~18个月),穿孔愈合率94.7%(36/38)。术后气导平均听阈为(21.4±7.7)dB HL,明显小于术前气导平均听阈[(30.9±8.9)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3,P<0.05);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10.8±6.0)dB,明显小于术前平均骨气导差[(18.4±6.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2,P<0.05)。骨气导差缩小(8.3±1.5)dB。随访期间,发生鼓膜炎2例(4.7%,2/38),再穿孔2例(4.7%,2/38),钝角愈合1例(2.4%,1/38)。无继发性胆脂瘤发生。结论耳内镜下蝶形软骨嵌入修补鼓膜前方穿孔简单、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鼓膜穿孔 耳内镜 鼓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用于尿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余姚市中医医院门诊行尿常规检验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00例(2018年1-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200例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分别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尿干化学法、尿沉渣的尿常规检测指标。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再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尿干化学法+尿沉渣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对尿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2、0.343、0.901,均P>0.05)。(2)20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有157例患者经尿液细菌培养证实为尿路感染,其余43例无尿路感染。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0.081、0.022,均P>0.05),但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18%、97.67%、96.50%,均高于尿干化学法、尿沉渣(χ2=6.497、6.081、11.923、8.219、4.962、12.858,均P<0.05)。经一致性分析,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对尿路感染的诊断结果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54,而尿干化学法、尿沉渣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为中等,Kappa值分别为0.642、0.637。结论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可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 医学检验 尿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诊断 红细胞 白细胞 透明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2周内)流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共有30例MCDA双胎孕妇接受了RFA选择性减胎术,有5例发生减胎术后短期流产;保留胎存活率为83%(25/30)。流产时保留胎均心率正常,羊水清亮无异味;除1例为术后当天流产外,其余4例流产距离RFA减胎术超过7 d;流产前孕妇血常规WBC不高、均低于15×109/L;除了2例发热以外,其余3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明显升高;仅1例血培养粪肠球菌阳性(+);4例取经阴道流出的羊水进行培养,其中2例解脲支原体(+)、2例无菌生长;胎膜病理检查表现有局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以减除胎为中心渐变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羊膜坏死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结论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与典型的绒毛膜羊膜炎不同,提示可能有不同的流产发生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的新方法的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应用腓肠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12例24侧小腿,术前均行血管CDFI检查,穿支部位距外踝尖6.8~20.5 cm,均值为12.5 cm;根部内径1.0~1.8 mm,均值为1.35 mm;术前血管根部血流速度为28.7~51.6 m/s,平均38.8 m/s。为重建皮瓣感觉,8例逆行设计的游离腓肠皮瓣,将穿支远侧的腓肠神经或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进行缝接;2例螺旋桨腓肠皮瓣,将小桨侧的腓肠神经断端与皮瓣供区近侧缘皮神经进行直接缝接或桥接;2例远端筋膜蒂腓肠皮瓣,行外踝以远纵行切口,分离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远端切断旋转后与受区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进行缝接。将这种通过缝接皮瓣原远侧皮神经重建感觉功能的方法定义为逆行缝接神经。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门诊随访,时间6个月~1.5年,检测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时,均排除了通过创基神经长入恢复皮瓣感觉的部分。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感觉恢复S4 1例,S3+ 8例,S3 2例,S2 1例。结论逆行缝接神经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增加该类皮瓣感觉功能重建机会。

  • 标签: 腓肠皮瓣 感觉功能重建 逆行缝接神经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病毒:人腺病毒(H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 0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重荧光RT-PCR进行呼吸道病毒4项指标检测,就病毒分布情况、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1 045例患儿中有281例4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26.8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194例(69.04%)、混合病毒感染87例(30.96%),HMPV感染最多,为120例(42.70%)、其次为HRSV感染119例(42.35%);在各年龄组中≤3岁组阳性229例(36.06%),4~7岁组阳性114例(42.22%),≥8岁组阳性63例(45.00%)。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5.68%、28.24%、49.34%、65.57%。结论多重荧光RT-PCR能快速检测乌鲁木齐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为HMPV和HRSV感染;呼吸道病毒患儿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8岁;以秋季和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博卡病毒 偏肺病毒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因胰头肿瘤和远端胆管癌等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简化一步"Blumgart胰肠吻合技术,围手术期出现生化瘘15例(10.7%),B级胰瘘7例(5.0%),无C级胰瘘发生,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为5.0%。我们认为"简化一步"Blumgart胰肠吻合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更适用于全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对优化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该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与干预前(2016年1~12月)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比较评分及护理投诉率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科护士的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护士综合素质、基础护理能力、消毒隔离情况、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教学及医生评价9项评估得分均低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投诉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施层级搭配联合医护合作式干预能够优化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可提高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成绩并降低临床护理投诉率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层级搭配 医护合作 儿科护理 临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