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形式上,质证是控辩双方对相关的证据进行针锋相对的质询、质疑、诘问或者对质的行为.在实质意义上,质证的最主要含义是被告人法益保护及查明案件事实情况.这对于精神鉴定意见的质证也毫不例外.然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的质证还有其特殊理据,其中包括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本身科学性存疑等.在美国等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完善的精神病专家证人质证程序或者制度,而在我国涉及精神病人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则存在程序或者制度方面的缺失,因此,需要考察美国精神病专家证人质证程序的得失,以作为我国建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质证程序或者制度的借鉴.

  • 标签: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质证程序 鉴定意见质证制度
  • 简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当今法学界的一大热点,刑事证据的修改又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又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入手,分析其作为一种法定证据形式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并以此为逻辑基点论述鉴定意见质证的程序性要求和具体的质证规则。只有合理构建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才能完整发挥其在诉讼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鉴定意见 证据能力 质证程序
  • 简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鉴定意见成为新的"证据之王",而鉴定意见相关制度的建构应基于对鉴定意见的合理界定。在不同的诉讼体制下,对鉴定意见的界定有所不同。通过比较"鉴定意见"与英美法系国家的"科学证据"、"专家意见"及德国诉讼法中的"鉴定结果"等概念,认为界定鉴定意见应紧扣其诉讼关联性、科学性、意见性三个基本属性,科学性与诉讼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鉴定意见的基本特征。由此,对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各类"专家意见",应具体分析其是否具备鉴定意见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定性及定位。

  • 标签: 鉴定意见 概念 特征
  • 简介:依据价值取向的不同,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可以分为实体真实型和程序正当型两类。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现有的相关证据规则,我们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我国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体系的构想。

  • 标签: 鉴定意见 证据能力 实体真实 程序正当
  • 简介:科学技术尽管其本身是科学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运用技术的鉴定人易受纯科学领域专家思维的路径依赖、传统惯性和当下各种不相干因素的干扰,鉴定结果不再是或者不可能是完全科学可靠的。而诉讼活动尤其事实认定受"科学至上"以及科技应用司法实践产生的效应的影响,致使作为证据的"鉴定错了,裁判就会发生错误"①,这种事实成为司法实践难以避免、无法控制冤假错案发生的绝对风险。这一肯定无疑的实践性负面效应,

  • 标签: 鉴定意见 争议解决 科学技术 司法实践 科技应用 路径依赖
  • 简介:在近代刑法的责任主义原则之下,没有责任能力则意味着犯罪的不成立。现行刑法第39条是这样规定的,“对心神丧失者的行为不应施加惩罚”,在明确规定不对欠缺责任能力的人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又在第2项中规定,“对心神耗弱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行为应当减轻刑罚”,确定在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 标签: 精神鉴定 证明力 责任能力 人的行为 现行刑法 责任主义
  • 简介:语音同一性鉴定意见鉴定人员对录音证据进行检验,就涉案语音(检材语音)与特定对象语音(样本语音)是否同一所作出的评判性书面意见。将语音同一性鉴定意见划分为确定性鉴定意见和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两种类型,分别对确定性意见、基于言语表述的可能性等级、基于似然率的可能性等级还有英国立场声明等形式进行评析,旨在明晰不同鉴定意见所表征的具体内涵。以“鉴定事实”和“案件事实”的对立统一关系为视角,指出面对不同类型的语音同一性鉴定意见.案件事实裁定者的首要任务是对其可靠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判断;至于不同类型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大小,证据价值高低是证据质证和采信的后续问题。

  • 标签: 语音同一性鉴定 确定性鉴定意见 不确定性鉴定意见
  • 简介:关联性要求是最基本的证据法原则。在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中,首要的是其关联性的审查与判断。首先,要明确证据关联性的内涵:关联性的判断属于逻辑、经验问题,关联性要求是对证据的最低检验标准,证据关联具有方向性;其次,对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审查判断要结合其本身特性,如证明的间接性、意见的未必确定性、科学的不断验证性以及存在强行说服风险等进行,要防止科学教条主义。对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判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关联性不涉及证据的真假,即使有关联的证据也可能被排除,还有一些限定关联性的证据规则。鉴定意见只有与其他证据相印证,形成证据锁链,才能证明案件事实。

  • 标签: 鉴定意见 关联性 鉴定意见认证
  • 简介:刑事鉴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取证方法和侦查手段。体制上鉴定主要分为公安鉴定、检察鉴定和社会鉴定三大部分,其实施具有"口袋化"、"集中化"和"垄断化"三大主要特征,其问题表现有五个方面。为保证刑事鉴定意见的科学性,需要对刑事鉴定意见的生成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与技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制,同时对鉴定人出庭和法庭调查等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实施问题 法律规制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更名为鉴定意见,这意味着公诉人在审查证据时不能再对鉴定意见奉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对其进行全面审查。鉴于鉴定意见专业性强、审查难度大的特点.本文将从审查鉴定意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对公诉工作中常见的鉴定意见逐一分析并提出一些审查建议。同时介绍几种在工作中遇到过的疑难情形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公诉审查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鉴定意见 审查必要性 审查方法 疑难情形
  • 简介:鉴定意见在诉讼中发挥着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鉴定意见证明力问题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我国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实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社会网络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完善我国鉴定意见评判机制的构想,使评判趋于合理化、客观化。

  • 标签: 鉴定意见 证明力 自由心证 制约
  • 简介:在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证据规则往往会被“潜规则”化,这尤其体现在鉴定意见的获取、质证和审查判断的过程中。对刑事证据“潜规则”内涵的界定应采纳“广义说”。立法存在空白和模糊之处、刑事诉讼构造存在缺陷、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合法伤害权”的存在等原因导致刑事证据“潜规则”大量存在。消除刑事证据“潜规则”的对策包括确立以人权保障为重心的刑事司法理念、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健全法律制度和建立程序性制裁机制。

  • 标签: 潜规则 刑事证据“潜规则” 鉴定意见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 简介:司法鉴定行为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鉴定意见在证据审查过程中有其科学专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通过设置专家陪审制度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对于司法鉴定意见审查引入专家陪审制度,应当从司法认知的角度考察鉴定意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这一审查方式的必要性在于,法官无法就专门性问题作出专业判断,为解决鉴定意见冲突提供依据,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出庭需要科学的裁判者和科学的解读者。现有的法律制度、陪审制度的目的和涉及初衷、国外的司法实践相关做法、专家陪审的司法解释和实践经验为这一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其功能在于弥补法官的专业不足.提高诉讼效率。便利庭审和诉讼,提高鉴定活动的公信力。

  • 标签: 专家陪审 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 陪审员
  • 简介:刑事人身物证鉴定意见具有理论定位的交叉性与诉讼价值的多元性。立法中的“列举式”规则与理论中的“归纳式”规则对其审查判断的特定性、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存在欠缺。刑事人身物证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需要有特殊规则加以规制。这一特殊规则的主线是同一认定理论。逻辑前提为司法鉴定与司法审查判断认识思维的同质性及相应主体专业分工的异质性。特殊规则包括鉴定对象同一认定标准证明程序以及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综合判断的同一认定心证程序。这一规则的落实需要学科交叉的进一步尝试与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

  • 标签: 人身物证鉴定意见 同一认定 审查判断 特殊规则
  • 简介:近年来,因司法会计鉴定过错而使经济犯罪案件错审、错判、久审不决、超过诉讼期限审判的现象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两份金额差异3千多万元的鉴定意见为例,分析当前司法会计鉴定的现状,并对规范司法会计鉴定体系提出一些设想。

  • 标签: 司法会计鉴定 规范 设想
  • 简介:饱受争议的司法精神鉴定相比其他类鉴定项目较为特殊,鉴定意见决定了当事人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证人的作证能力、妇女的性自卫能力、罪犯的服刑能力等,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对案件的影响较大。然而鉴定本身缺乏实验数据支持的学科特点,以及依靠文证材料的鉴定方法,很容易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的怀疑和争议。为解决以上问题,尝试将具有形式公开、当事人参与等特点的听证制度引入该领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全新的听证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在鉴定意见出具之前双方当事人能够充分陈述、举证、质证、阐述争点、行使辩论,对个人主张负举证、说服责任,在参与、监督鉴定的过程中消除疑惑、争议,更能理解鉴定意见的得出。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听证制度 公开、公正 当事人参与
  • 简介:多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性质、审查和运用方法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近期公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中,将“鉴定结论”一词改为了“鉴定意见”。虽然仅仅是两字之改,却足以对司法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笔者试从检察机关的视角,对在此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司法鉴定证据的审查力度做一粗浅探讨,以期对检察机关的刑事证据审查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司法实践 审查判断 鉴定证据 检察机关 鉴定结论 鉴定意见
  • 简介:辩护人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是辩护人有效行使辩护权的前提和基础。而我国当前刑事鉴定意见的质证制度存在很多问题,给辩护人对鉴定意见质证造成较大障碍,其有效辩护也无从实现。因此,应该建立辩护人鉴定参与制度、鉴定信息庭前公开制度、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及专家辅助人制度来保障辩护人的有效质证,从而实现辩护人的有效辩护权。

  • 标签: 鉴定意见 质证 辩护
  • 简介:目的:探讨无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精神病作案的动机和目的,作案方式,案后自我保护能力,"精神症状"及提出鉴定的理由均具有一定的特点.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

  • 标签: 无精神病 司法鉴定 定案 作案方式 案例资料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