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之间主要围绕侦查分工和追诉目标形成相应的配合制约机制;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则围绕查清犯罪事实和管辖程序展开配合、围绕裁判和审理程序展开制约。检察机关主要通过通知立案、通知撤案、不捕、不诉、追捕、追诉、纠正违法等方式对侦查机关进行制约,侦查机关则通过对不捕、不诉决定的复议、复核等方式对检察机关进行制约;检察机关主要通过抗诉和纠正违法对审判机关进行制约,审判机关则通过无罪判决、改变指控等对检察机关进行制约。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还通过侦诉协作、附条件逮捕、建议撤案和地方政法委协调等方式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进行配合。总体而言,在检察机关与侦查、审判机关之间的配合制约体系中还存在制约范围不全面、制约手段有限、制约结构不稳定、配合机制缺乏约束力、配合范围不明确、考核评价机制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当分别加以解决和完善。

  • 标签: 刑事诉讼 配合 制约 完善
  • 简介:民事行政诉讼立案是审判程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立不裁”现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监督、如何监督,我国现行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本文从完善对审判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立案监督之法律依据、性质、特点、意义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有所助益。

  • 标签: 民事行政诉讼 检察权 法律监督 立案监督
  • 简介: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视青少年犯罪为社会的“瘟疫”和“癌症”,并大声疾呼研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各种类型的青少年法规,有的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少年司法制度。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在1979年党中央就转发了中宣部等八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1985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做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在1986年少年合议庭的基础上,于1991年1月经区委、区人大批准在我市率先组建了第一个庭级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十年来我们坚持刑事审判与综合治理,刑事处罚与教育挽救相结合,共审结少年刑事案件512件,涉及未成年被告人558名。经追踪调查,重新犯罪率为3.6%,大大低于成年犯8.7%的重犯率。在刑满释放、缓刑.免刑的少年中,有的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有的加入了共青团,有的成为国家级演员,八名少年考上大学。其中一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现在我市高科技园区成为高级专业人才。

  • 标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 审判机关 预防 青少年犯罪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是在1991年于我市率先成立庭级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建庭十五年来,这个少年法庭作出了非凡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荣立过集体三等功。法官是威严的.因为法官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而刑事审判庭的法官.是国家刑事法律的执行者,直接体现着国家强制力;那么少年刑事审判庭的法官,除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体现法的威严之外,党和人民以及社会还寄予他们更多的职责住对少年犯量刑处罚的同时,还要教育挽救术成年人。现在,这个法庭有五位女法官:刘毅荣、张艳敏、果健、李娜、初晓明,他们是怎样作的呢?

  • 标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少年法庭 青少年违法犯罪 法官 审判机关 威严
  • 简介:一、引言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中,刑事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将其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刑事诉讼程序的阶段划分,刑事诉讼可以分为立案程序、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相应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可以分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

  • 标签: 审判监督制度 刑事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根据当前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审判实际,审判、检察机关共同做好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调解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审判、检察机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职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做好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调解工作应当兼顾积极赔偿与真诚悔罪的统一,还要正确处理民事赔偿与刑罚适用的关系、正确区分因民赔达成协议被害人方谅解予以从轻、减轻判处与"以钱买刑"的界限。同时还要处理好对于被害人亲属在接受赔偿方面意见分歧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调解不成后案件的处理以及留有余地判处案件的民事赔偿、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赔偿与量刑的平衡、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调解工作的衔接等问题。

  • 标签: 调解 赔偿 刑罚 自由裁量 法律监督
  • 简介:<正>作为舶来品的"媒介审判"在中国大地上广受诟病,特别是新闻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悔悟"最为透彻,一时间,对媒介审判的各种"预防"、"治理"、"对策"和"措施"等声音不绝于耳。新闻学界毫无门派之私的法治意识令人钦佩,但若因此认为媒介审判必然会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而严格限制媒介权利,则是忽视了基本的传播学理论,无视司法制度和言

  • 标签: 司法公正 言论自由权 新闻学界 法治意识 司法审判 传播学理论
  • 简介:<正>现代意义上的控辩平衡思想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其既是正当程序模式和控辩式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正当程序模式和控辩式诉讼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整体上以抗辩式程序为导向,实行了控辩平等对抗,但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控辩双方仍不对等,控辩失衡现象严

  • 标签: 刑事审判 检察机关 控辩双方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制度 法律监督
  • 简介:比生活审判更沉重的,是道德审判。生活审判如果是处死的话,道德审判就是凌迟处死。同样是一个坏结局,生活审判重在处罚你,道德审判重在折磨你。道德审判是一种社会审判,它的特点是居高临下。居高临下的意思是,它永远对,你永远错。所以,道德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泥坑。你洗不净自己的灵魂,是Ⅲ为你无法洗净别人看你的眼睛。

  • 标签: 道德审判 审判工作 法律 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