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研究认为“即使……也……”的意义是袁让步关系,这没有完全揭示出其真正的语义内容。从逻辑意义出发,分析推理结构进而得出此格式的整体意义,这体现为三种意义:评估某事实或结论之必然;描述违反常理的现象;表明主观态度或观点。故“表极端情况”不是单纯分类,“极端情况”可并入前述三种意义之内。最后对该结构式的语义做出形式刻画,解释其语义的生成机理。

  • 标签: 逻辑意义 整体意义 “即使……也……”
  • 简介: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的语言就有它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汉颜色词的本义和转义,并对英汉颜色词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作了比较,阐述了他们的不同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颜色 联想意义 引申意义 文化差异
  • 简介:在我国刑事法律规范中,刑事追缴的对象范围及其与返还和没收之间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反映出刑事追缴性质的模糊性.刑事追缴的性质应当被界定为具有集合特征的程序性措施,指代查封、扣押、查询与冻结等措施.

  • 标签: 刑事追缴 涉案财物 刑法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对“红色”的物理感知相同。壮语的“nding/hoengz”和英语的“red”作为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红色”意义的承载词,在壮英两种文化中都有喜庆、羞涩、愤怒、暴力的联想,但由于受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文化心理的制约,壮语中的“红色”偏向于褒义联想,而英语中的“红色”偏向于贬义联想,其语义联想存在不对应性。

  • 标签: 红色 语义联想 壮语 英语
  • 简介:法律拟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技术,具有虚构性和决断性两大特征,可以避免立法上不必要的绕路和适用上论证的困难。在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拟制只能是立法拟制,不包括司法拟制。现代立法中通常采用"视为""以……论""依照……定罪处罚"等具有扩张性的表述方式规定法律拟制,但仅仅通过形式判断,还不能揭示其规范内涵。为了区分法律拟制、其他拟制以及类型化的立法,应当从规范意义上理解法律拟制,并通过规范目的划定能够等同评价的构成要件的存在范围。

  • 标签: 法律拟制 司法拟制 类型化 规范构造
  • 简介: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学科,中西方对语义学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中国训诂学与西方语义学研究发展存在着异同,其研究历史都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训诂学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而语义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

  • 标签: 中西语义学 训诂学 研究发展
  • 简介:佛教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时风所及,梁代皇侃《论语义疏》深受影响,解经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大量选择佛语词解经,二是仿照译经文法自造个人特色的语句。这两个特点在中国经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 标签: 佛教 佛语词 《论语义疏》
  • 简介:法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尽管法律人竭力为法律概念设定边界,但是大部分法律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依然是模糊的.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

  • 标签: 立法语言 模糊性 法律概念 语义分析
  • 简介: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e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ei13)以其历时文献的高频使用地位,在多项韵母变式中被选用并定型;当代粤方言否定副词“咪”随着否定语义的虚化,呈现出语素化、连词化的语法化特征.

  • 标签: 粤方言 否定副词 语义虚化 语法化
  • 简介:<正>现场勘查笔录(以下简称笔录)是赋有特色的公安司法文书,每一篇写作规范的笔录都应是短小精悍的语篇.笔录的语篇也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构成语篇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合乎语法;二是必须语义连贯;三是应有一个逻辑结构,使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结合成为语言整体的.

  • 标签: 现场勘查笔录 衔接与连贯 语篇 逻辑联系语 语法手段 语义关联
  • 简介:"视察"于南北朝始见至今,先后衍生出过6个义项,南北朝有"观察"、"监督、巡视"、"检查、察看",宋代出现了"官职名"的用法,而行政义项"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和"考察"义项到清代才出现。到现代汉语只保留了"检查、察看"及行政义项。这是社会发展,语言精确表达的需要、"视察"内部多个义项的竞争,以级不同语言接触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视察"在清代出现的新义项"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在民国迅速发展,并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义项。

  • 标签: 视察 历史发展 词义演变 行政语
  • 简介:雄赡浩博的“龙文化”以其独特的风神韵骨弥纶中华、赫奕天下。其博大,几乎可以囊括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其精深,似乎可以切到民族文化的血脉、民族精神的魂魄。试论“龙文化”,虽总是有“书不尽言”而“欲说还休”的惶惑,却还是按捺不住“欲罢不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龙的现代腾飞挥毫泼墨。

  • 标签: 惶惑 独特 神韵 龙文化 审美特征 天下
  • 简介:非对举式N不N能形成一些特殊格式,如“什么N不N”、“V什么N不N”、“管他/不管N不N”、“还N不N”等,这些格式都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对与N有关的事件表示不满。一般用在口语体中,表达一定的主观态度,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 标签: 非对举式 N不N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 简介:在边海防争端中,评估和预测、把握官方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是开展舆论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设计一个对周边国家官方舆论风险进行语文分析的监测系统,有助于实现对周边国家官方舆论的攻击度、强硬度、依赖度及友好度等语义情感倾向指标的实时监测,掌握舆论战的主动权,维护国家边海防安全与稳定。

  • 标签: 官方舆论 语义分析 风险监测 舆论风险
  • 简介: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表明,含义与意义是文本诠释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标示着诠释的知识性向度和意义性向度。皇侃的《论语义疏》汇存了汉魏六朝近五十家《论语》注释,作为对《论语》的不同诠释,其中汉儒的注释侧重在《论语》的“含义”一面,玄儒的注释则侧重其“意义”一面。由于知识与意义两种诠释向度的不同特点,汉儒对《论语》的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积累,玄儒的诠释则在意义性向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深层义理。

  • 标签: 知识 意义 诠释向度 《论语义疏》 诠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