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创外科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已经历逾30年高速发展,微创技术及器械在能量平台、成像设备等领域的持续发展不断促进腹腔镜手术向更精准、更安全进步,而腹腔镜学科本身的发展也不断反哺微创技术和器械创新。近年,微创技术及器械的创新发展与当前科技前沿更加紧密结合,在机器人化、无屏化、智能化、电动化、虚拟化等新理念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新时代的微创外科医师需时刻紧盯科技前沿,时刻思考外科与科技的结合,将先进科技应用于解决当下外科痛点,为微创外科的下一步发展注入新活力。

  • 标签: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人工智能 机器人手术
  • 简介:摘要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在中国开展30余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微创手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普及。在微创技术的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的今天,笔者站在亲历30多年微创胃肠外科创新之路“过来人”的角度,回顾了微创外科创新发展过程中渐进、难测却又是必然的特点;剖析了规范化推广和系统化培训是微创手术在胃肠外科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临床与基础证据的支撑;认识到胃肠微创手术普及与规范后的再次创新以及如何避免内卷化,是抓住微创技术发展势头的原动力。本文对胃肠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对胃肠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客观的解析,以期不忘初心,从容迎接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

  • 标签: 腹腔镜 微创外科 胃肠外科 创新
  • 简介:摘要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目前在普外科领域中最为成熟的微创技术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获得较为广泛的接受与推广。我们需要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要发现问题。当微创技术进入高位平台期,而时代仍在飞速发展时,我们唯有坚守质量为本的初心,并保持创新思维,才能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发展 创新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微创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我国微创胃外科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手术技术已十分成熟,胃癌的治疗理念正随着对胃癌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化,手术微创化、精准化是胃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软硬件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未来手术技术、实时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融合,实现微创外科向数字外科的进化。笔者将从微创胃外科的治疗理念和科技发展角度阐述数字医学时代微创外科的技术实践与发展方向。

  • 标签: 胃肿瘤 微创外科 治疗 新技术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以及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变类型、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前炎症和营养指标、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处理情况。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北京)》中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蒙特利尔分型进行克罗恩病分型,采用Clavien-Dindo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蒙特利尔分型为确诊年龄≤16岁(A1型)2例(1.6%),确诊年龄为17~40岁(A2型)66例(53.7%),确诊年龄>40岁(A3型)55例(44.7%);病变部位为回肠末端(L1)型52例(42.3%),结肠(L2)型20例(16.3%),回结肠(L3)型51例(41.5%);疾病行为为非狭窄非穿透(B1)型4例(3.3%),狭窄(B2)型87例(70.7%),穿透(B3)型32例(26.0%)。18例(14.6%)患者因完全性肠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5例)、消化道出血(2例)和直肠膀胱瘘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接受急诊手术,105例(85.4%)患者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接受择期手术治疗;行传统开腹手术51例(41.5%),腹腔镜手术72例(58.5%);19例(15.4%)患者接受临时性或永久性消化道造口手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择期手术患者[(39.23±24.13) mg/L比(11.48±2.68) mg/L],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择期手术患者[(29.90±10.60) g/L比(38.38±8.30) g/L、(146.00±125.49) mg/L比(209.06±61.1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03、8.754、7.111,P均<0.01)。共23例(18.7%)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接受再次手术探查,评估为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4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6例;手术部位感染11例,均评估为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未观察到术中严重并发症,以及术中死亡或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2±1.4) d,开放流质饮食时间为(5.8±0.8) d,住院天数为(18.0±14.1) d,术后住院天数为(11.2±8.8) d。结论克罗恩病的治疗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的概念,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应在围手术期全程治疗、多学科参与、积极调节内环境的前提下审慎地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并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手术难点进行规范化、针对性的处理。

  • 标签: Crohn病 外科治疗 腹腔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空肠转流术联合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治疗胃癌合并幽门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0例初始不可切除胃癌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年龄范围为41~59岁。病人均行胃空肠转流术联合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的“夹心疗法”。观察指标:(1)胃空肠转流术及术后情况。(2)转化治疗及并发症情况。(3)根治性切除术及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疾病无进展生存、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胃空肠转流术及术后情况:10例病人均行联合第4sb组淋巴结清扫的改良胃空肠转流术,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手术时间为73 min(60~87 min),术中出血量为33 mL(20~110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 d(2~6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 d(4~9 d)。1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Clavien-Dindo Ⅱ级),经输注血制品治疗后好转。(2)转化治疗及并发症情况:10例病人中,9例完成4个疗程FLOT治疗方案,1例行2个疗程FLOT方案后发生吻合口水肿(Clavien-Dindo Ⅱ级),暂停化疗。10例病人中,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4例。6例部分缓解病人中,4例由cT4b期降为T4a期,与横结肠系膜及胰腺包膜的关系较初次手术探查时清晰;2例治疗前淋巴结融合成团病人淋巴结明显缩小。4例疾病稳定病人中,3例淋巴结退缩情况不明显,1例初次手术探查时发现腹膜转移,化疗后影像学难以评估。10例病人中,2例化疗期间发生血糖升高(Clavien-Dindo Ⅰ级),予胰岛素治疗后好转。(3)根治性切除术及术后情况:10例病人均在转化治疗后行根治性切除术。4例疾病稳定病人中,3例治疗前淋巴结融合成团,再次手术探查时发现淋巴结与周围组织间隙明显,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腹膜转移再次手术探查时发现腹壁结节及网膜结节均为纤维性瘢痕化表现,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病人根治性切除手术时间为148 min(95~19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8 mL(100~180 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 d(2~7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4 d(3~9 d),总住院时间为11 d(10~21 d),术后住院时间为8 d(7~16 d)。10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5±6)枚。10例病人病理学检查情况:T1期1例,T3期5例,T4a期4例;N0期1例,N1期2例,N2期3例,N3期4例;肿瘤退缩分级1a级3例,1b级 1例,2级4例,3级2例。(4)随访情况:1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0个月。随访期间,1例病人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Clavien-Dindo Ⅱ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胃空肠转流术联合转化治疗后根治性切除治疗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梗阻 胃空肠转流术 转化治疗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中国胃肠外科经历了30年微创化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已进入高位平台期,曾经作为新兴技术的腹腔镜手术正逐渐成为"传统手术"。如今的胃肠腔镜外科正逐步走向多学科、多技术结合的新局面,高质量的大型临床研究正不断推出,新的科技和技术理念的不断迭代。在此背景下,胃肠腔镜外科的发展将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更多国际级的成果转化,致力于数字时代下的数字外科、高科技手术室等,着力于认识及面对当下愈演愈烈的"内卷"等实际问题。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沉着应对百年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为胃肠腔镜外科下一个30年再创新的辉煌。

  • 标签: 胃肠外科 微创外科 腹腔镜 发展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及认可。微创技术的发展发挥了推动疾病诊断与治疗进步的作用。近年来,微创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层出不穷,4K超高清摄像显示系统、裸眼3D技术、5G虚拟现实技术、腹腔镜荧光显影示踪技术等视觉显示技术的应用,对微创胃肠外科的手术方式发展、技术规范与培训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期待: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充分发挥经济与科技发展迅猛的势头,在微创外科技术创新、诊断与治疗标准上引领世界先进水平。

  • 标签: 胃肠外科 微创外科 外科手术 创新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提高胃癌诊断率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依旧是当前工作重点。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医疗逐步应用于胃癌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等方面。在胃癌微创手术方面,超高清视野(4K分辨率)、三维(3D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同时,以吲哚菁绿为代表的腹腔镜荧光成像技术,正逐步成为微创手术智能化发展新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深入阐述胃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微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期更充分地认识胃癌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打破学科边界,开展广泛的“医工结合”研究,造福胃癌病人。

  • 标签: 胃肿瘤 人工智能 诊断 外科治疗 微创
  • 简介:摘要当时光迈入2021年,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道肿瘤外科领域已经历30年之发展。随着国内临床研究意识的加强,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设计并执行了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且被高质量期刊发表。国内临床病例数多,手术经验丰富等优势,正逐渐转化为高质量临床数据和临床证据的收获。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胃肠肿瘤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以期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 标签: 腹腔镜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CapeOX)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予以新辅助化疗并接受标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腺癌,临床分期为T3~4aN+M0;(3)肿瘤可切除;(4)术前接受CapeOX或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未接受过放疗及其他方案的化疗;(5)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无骨髓抑制;(8)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胃癌复发患者;(2)因肿瘤穿孔、出血、梗阻等而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对奥沙利铂、替吉奥、卡培他滨及药物辅料过敏;(4)罹患冠心病、心肌病或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计118例患者入组(新辅助化疗组),纳入同期住院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37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辅助化疗组。依据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等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方法,将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进行1∶1匹配后,两组各为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新辅助化疗疗效、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病理组织学结果、化疗相关不良事件、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匹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前5.0%(2/40)达到完全缓解,57.5%(23/40)达到部分缓解,32.5%(13/40)达到疾病稳定,5.0%(2/40)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62.5%(25/40),疾病控制率95.0%(38/40)。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5/40),辅助化疗组为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两组患者均未出现Clavien-Dindo Ⅳ或Ⅴ级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组中病理分期T1的患者比例高于辅助化疗组[27.5%(11/40)比5.0%(2/40)],而病理分期T3的患者比例低于辅助化疗组[20.0%(8/40)比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2,P=0.001)。新辅助化疗组肿瘤退缩分级:0级4例,1级8例,2级16例,3级12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0%(4/40),总体病理反应率为70.0%(28/40)。两组患者化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40%(16/40)比37.5%(1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43个月比40个月)和3年总体生存率(66.1%比5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新辅助化疗组无病生存期和3年无病生存率均优于辅助化疗组[36个月比28个月,51.4%比35.8%,P=0.048)。结论CapeOX或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增加手术风险,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状况。

  • 标签: 胃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目前在普外科领域中最为成熟的微创技术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获得较为广泛的接受与推广。我们需要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要发现问题。当微创技术进入高位平台期,而时代仍在飞速发展时,我们唯有坚守质量为本的初心,并保持创新思维,才能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发展 创新
  • 简介:摘要史无前例的2020年已经过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下,全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格局发生巨变。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医疗很快恢复正常状态,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胃肠外科手术已经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鉴于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国内外人员及交通往来受到极大影响,许多学术会议取消或改为线上举行,疫情极大加速了微创手术线上传播方式的普及,而国内外在疾病谱、手术技术、微创技术热点、手术设备与器械等方面开始出现分化与区别。针对2020年发生的特殊情况,笔者对微创胃肠外科在手术技术平台、手术技术和手术理念方面的新热点与新进展作全面回顾与展望。

  • 标签: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3D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创新再次成为我们的主题。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微创外科技术、药物研发与治疗领域均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学创新的主体,即医务人员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科医生来讲,一项新的手术或者手术器械的发明与改进,直接取决于医生的好奇心与钻研。任何新的、现代的理念与技术能否得到转化并使用于临床,一方面要看其是否有商业前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宏观卫生政策的调整。而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的合理分配是保证可持续创新的关键。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放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成果转化为手段,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科技创新 微创外科 成果转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3D腹腔镜及4K腹腔镜等视觉平台系统的进步与应用,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3D腹腔镜与4K腹腔镜使层面的精确游离、系膜的完整解剖以及神经的精准保护成为可能,从装备工程科技发展的角度,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相信这些微创外科相关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结直肠外科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3D腹腔镜 4K腹腔镜 腹腔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以腹腔镜微创技术为代表的肿瘤微创外科发展已近30年。尽管手术技术及操作流程不断进步,但近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在部分恶性肿瘤中的肿瘤学疗效仍有争议。无论真相如何,手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为肿瘤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手术质量控制与风险降低。通过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规范微创手术操作可保证肿瘤微创手术的质量。针对新兴微创手术技术,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加以开展,对于手术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在微创外科高度发展的今天,除继续"保持速度",还应更好地"保证质量"才能使微创手术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 标签: 肿瘤 微创外科 质量控制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行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81岁。20例患者中,10例行TaTME经肛手术入路采用3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3D组,10例行TaTME经肛手术入路采用2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2D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镜中转开腹或经肛手术中转经腹手术,无术中死亡。3D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术后吻合口狭窄分别为7例,4、6例,150 min(100~220 min),50 mL(30~100 mL),8.5 d (7.0~16.0 d),2、0例,1例;2D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5、5例,180 min(120~250 min),100 mL(30~200 mL),9.5 d (6.0~17.0 d),1、1例,1例。两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狭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09,1.827,0.687,P>0.05)。两组发生短期并发症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各有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内镜无法通过,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好转。(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D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系膜内癌结节,直肠系膜完整性(完整、一般),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 cm(1.8~5.0 cm),1.0 cm(0.5~2.5 cm),14.5枚(6.0~19.0枚),1例,9、1例,4、2、4例;2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 cm(1.0~8.5 cm),0.8 cm(0.3~1.5 cm),15.5枚(8.0~18.0枚),1例,8、2例,2、4、4例。两组患者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直肠系膜完整性、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73,1.772,0.038,0.610,0.482,P>0.05)。两组患者系膜内癌结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下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3)随访情况:3D组和2D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6~16个月)和13个月(6~2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结论3D腹腔镜应用于TaTME可取得与2D腹腔镜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视觉平台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整个外科从开腹手术到微创手术的理念革新与技术变革。从最初利用烛光反射镜装置窥视人体内部的内镜雏形,到高清、超高清腹腔镜视觉系统,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到腹腔镜下包括肿瘤根治手术在内的各类普通外科手术的普及与推广,外科手术因微创技术而发生巨大变革。进入新时代,3D、4K腹腔镜的应用,再次给微创外科带来新视角,从而推动手术朝着精准解剖和功能保护方向发展。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理念革新,有可能使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加持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手术,及在此基础上的远程医疗与远程教学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新视角。

  • 标签: 微创外科 4K分辨率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理念革新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