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48岁,既往糖尿、高血压病史。患者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持续出血,检查患者凝血因子Ⅷ合并Ⅻ异常。该病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详细谨慎检查凝血功能。对有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应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后再行必要的手术治疗,防止严重的出血情况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因子Ⅷ 因子Ⅻ
  • 简介:摘要糖尿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类分泌蛋白的超家族,是调节血管内环境稳定、参与血管生成和修复、脂质代谢的血管生长因子,在D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治疗DR的一个新靶点。随着对Ang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针对Ang药物的研发,未来有望为DR的治疗带来新的观点和策略。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脂质代谢 综述
  • 作者: 栾蓉 邵彦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 简介:摘要内皮祖细胞(EPCs)是具有血管生成潜能的祖细胞,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而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并将自身整合到新形成的毛细血管中,因而在血管修复和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EPCs的表面标志物和功能研究是EPCs研究的基础。目前一系列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离体细胞学研究表明,EPCs的自体移植或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可促进视网膜血管修复,改善视网膜功能且安全性较好。糖尿视网膜病变(DR)被定义为由全身代谢异常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位(NVU)受损的难治性视网膜疾病,EPCs数目改变及功能受损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眼科医师应该关注基于EPCs的疗法对DR的治疗意义。目前DR的治疗策略包括EPCs移植、EPCs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以及内源性EPCs的调节,EPCs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在修复NVU损伤及DR防治方面提供许多可能性。本文从EPCs的起源、生理病理状态、功能、治疗策略、临床应用5个方面展开,介绍EPCs在DR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EPCs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进行讨论。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神经保护 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糖尿黄斑水肿(DME)是糖尿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ME中致病作用的认识,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提高患者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已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如此,抗VEGF药物治疗在常规的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注射次数频繁、部分患者治疗不敏感等,并且反复注射是否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仍不明确。DM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十分复杂,除VEGF外还有许多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长效抗VEGF制剂、针对其他靶点的药物和基因治疗等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抗VEGF药物、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DME患者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临床试验 综述
  • 作者: 张慧 李筱荣 Zhou Lei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Singapore Eye Research Institute,Singapore 999002
  • 简介:摘要糖尿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的多种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致盲性DR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生物标志物如糖尿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具有较高的预测DR进展的能力,但临床上仍然缺乏能够体现DR病理机制的独立预测因子。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等技术推动了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对DR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使得新型生物标志物更加无创,稳健和敏感。在临床实践中,对预后存在差异的患者进行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角度理解患者的异质性,推动了DR精准医疗的开展。本文对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DR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筛选、发病机制探索和精准医疗等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增生型糖尿视网膜病变(DR)患者差异表达基因(DEG ),为增生型DR(PDR)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治疗靶点。方法基础研究。2020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DR患者3例(PDR组)及非糖尿患者3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另外分别选取同期PDR、非糖尿患者各40例并据此分为PDR验证组、对照验证组。PDR验证组、对照验证组行外周血验证试验;PDR组、对照组进行RNA测序。采用转录组学(RNAseq)测序技术筛选PDR组、对照组DEG。对筛选得到的DEG进行基因注释(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应用基因表达总集数据库查找与PDR相关高通量数据行多队列比对分析,通过Targetscan平台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明确筛选所得DEG与PDR的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对与PDR相关的DEG mRNA、蛋白表达进行验证。PDR验证组、对照验证组之间PDR相关的DEG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RNAseq测序共筛选出1 337个DEG,上调基因419个,下调基因918个。具有低等电点的直接凋亡抑制蛋白结合蛋白(DIABLO)、锌指和含BTB域10 (ZBTB10 )、polo样激酶3 (PLK3 )、调节亚单位1 (PIK3R1)、B细胞易位基因3 (BTG3)等基因在PDR组患者中差异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IABLO、ZBTB10、PLK3、PIK3R1、BTG3等基因参与了与PDR相关的病理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外基质受体作用、细胞因子调控通路、p53信号通路、半乳糖代谢等糖代谢途径可能参与了DEG涉及过程。PPI分析结果提示,DEG关联蛋白节点越大,关联的节点数量越多,其中DIABLO、ZBTB10、PLK3、PIK3R1、BTG3等基因对该作用网络形成作用显著。Targetscan平台预测发现,DR患者房水、玻璃体、血浆中显著差异miRNA与本研究所发现的DEG具有调控关系。与对照验证组比较,PDR验证组患者外周血中DIABLO、ZBTB10、PLK3、PIK3R1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BTG3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结论PDR患者的DEG为DIABLO、ZBTB10、PLK3、PIK3R1、BTG3,其通过调控细胞增生、纤维化及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疾病进程。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转录组 差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