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究

杨妍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方里中心小学 711207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因此,“双减”政策实施后,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做到真正的减负不减质,一直是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皮亚杰指出,实践活动可以被视为智力的基础,可以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收集、积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理解、运用数学的欲望,并且有助于他们的深入探究,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度学习。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双减”;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引言

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实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较低,参与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不足,导致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中.

1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1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动手操作是直观感受或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直接听讲解更直观、更有趣。动手操作也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对于抽象的知识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会削弱学习兴趣。北师大版教材提供了用圆片摆一摆、动手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具体的事物中体会到加减法的意义,在脑海中加减法的模型。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1.2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研究表明,单纯通过阅读或观察只能获得30%的信息,且很快就会遗忘,而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这一百分比会提高至超过90%。为此,小学数学课程中设置了许多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的内容。例如,通过使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及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等等;通过拼装积木、折叠、粘贴等构造几何体,掌握空间图像之间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我们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尝试各种活动,例如做实验、收集信息、玩猜拳游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1.3有效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教师对任教学科的学情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堂应变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等,都跟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有关,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前,教师要认真把握学情、分析学生现阶段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度剖析,对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深刻领悟。在“双减”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要求老师精准把握学情,精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难度,机智驾驭课堂和灵活管控学生等。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自主构建新知更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动手操作有助于提升自身素质。

1.4有效助力“双减”政策的实施

“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教师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减少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如何提高学习质量?作业的意义在于巩固练习,旨在对课堂教学中所缺乏的知识进行弥补。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思维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种真实的体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作业量自然会减少,从而有效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现状

2.1教师对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讲解与灌输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其知识学习及综合发展的重要价值,不仅自身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需求,在日常教学中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也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导致学生也缺乏自主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

2.2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实践中、操作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仍然未受到教师的重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3.1动手操作活动要具有启发性

在数学学习中,思考和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要注重其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动手操作活动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和经验,还能体会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告诉学生用“破十法”或“连减法”来解决这类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也可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但如果让学生通过用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来探索计算方法,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实现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破十法”和“连减法”的算理,相比机械的记忆,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3.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难度,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学习缺少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也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数学源于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生活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3.3动手操作活动要具有合作探究性

目前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与人交流,更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具有合作探究性质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合作探究,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帮助他人的幸福感,明白一加一有时会大于二的道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之感受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结语

总之,动手操作可以增智启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至关重要。动手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轻松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表象,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春英.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应用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8):158-160.

[2]权茂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7):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