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

莫兰艳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  338000

摘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是一个积极心理体验过程,心流体验理论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引导价值。在心流体验的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显现出明显的“心流特征,表征为大学生内在愉悦感、内在目标性、内在秩序性和内在意义感四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和预期。为实展目标:培育获益感知,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提升。通过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及实现路径的探索,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关键词:心流体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在机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获得感更加深刻和持久,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1“心流体验”理论及其要求昌向

“心流体验”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尔赛提出的,指的是人在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完全沉浸其中,忘却时间和空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情绪愉悦,感受到的挑战和技能相匹配,体验到自我实现和成长。要实现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心流”。

2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生机理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通过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体验思政课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学习效果。

在实现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和认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思政课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主动思考和探索,努力达到心流状态,提高学习效果和体验满足感。

三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实现路径

(一)重构教育关系,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

首先,重构教育关系是实现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被动地 接受知识,缺乏与教师和课程的情感联系。而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教育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心流状态的导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重构教育关系,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课的内容。

其次,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也是实现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重要途径。思政课作为一门涉及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的课程,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教育模式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同感。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参与思政课的学习,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对思政课的认同和理解。通过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促进他们对思政课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综上所述,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实现路径包括重构教育关系、加强大学生与思政课的情感融合等方面。通过建立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教育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参与思政课的学习,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对思政课的认同和理解。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优化内容供给,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

首先,优化内容供给是指在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可以结合心流体验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反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

其次,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目标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培育获益感知,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提升

首先,培育获益感知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获益感知是指个体对于参与某项活动所获得的实际利益的感知和认知。在思政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思政课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际的收获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到思政课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对思政课的获益感知。

其次,促进大学生内在意义感的提升也是实现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内在意义感是指个体对于参与某项活动所产生的内在满足感和意义感。在思政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对于思政课的内在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追求,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于思政课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他们内在意义感的提升。

总的来说,基于心流体验理论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获益感知和促进内在意义感的提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思政课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提升他们对于思政课的认同和满意度,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希望未来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学位,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阿日文.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06):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