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力

张淑珍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依林小学    016000

摘要: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实验过程中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收据关注度不够,甚至没有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分析。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对有效的测了。

关键词:收集;分析;数据;策略

收集和分析数据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对于实验本身比较重视,课前做足了材料准备,却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分析关注度不够,甚至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去分析。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成为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培养学生收集数据能力的策略

收集数据是小学科学学习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技能。收集数据又分为间接收集前人经验和直接通过实验观察方法获取数据。这两种方法都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有深远的意义。

(一)查阅资料,收集间接数据

在科学课中,常常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前人已经研究的有关数据,来丰富自己的研究信息。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可以先从兴趣出发,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么就一定会在兴趣上下功夫。就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的前一节课,我先播放一段北极星空运动的视频,问学生,“你看到了北极星运动的现象是怎样的?”从视频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了:只有北极星“不动”。于是,我趁机提出关键性问题“北极星为什么不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整个班级开始交流声阵阵。这时,我故意卖关子,来了一个“急刹车”,说,“想知道吧,可是,老师今天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回去查一查资料。你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通过课外书。下一节课,你们将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告诉大家。”

教学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进行资料、数据的收集,这个远比学生被动地听着老师揭秘北极星不动的原因,效果要好很多。同时,课堂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在这一主动收集的过程中,有新旧知识经验直接的相互碰撞,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实验观察,直接获取事实数据

收集数据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地记录数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有许多直接与记录有关的内容,如“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数据”等,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容,更是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

1、培养正确的实验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验往往会急于实验,对材料的观察,材料的完整度一般不大在意,以致于收集到数据不够全面甚至是不准确。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学习中》学习中,有的学生急于做实验,实验之前没有观察老师给的水是否清澈,有无其他物质颗粒。结果在交流盐溶于水的现象时,说,盐变成了沙粒。这个数据的收集犯了一个多么低级的错误,因此说,教师在培养学生收集数据能力时,一定要先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的有效性。

2、培养及时记录的习惯

很多时候学生会忙于实验而忘了及时记录数据,因此要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记录的习惯,使学生会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可以用表格引导学生学生记录,把每次测得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中,使原本杂乱的数据变得有序,便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让学生及时记录数据,以备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一天气温的变化特点。

时间

清晨

8:00

上午

10:00

中午

13:00

下午

16:00

傍晚

18:00

3、明确实验目的及任务,收集所需数据

做实验之前,只有知道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细致地去观察,收集有用的数据。因此,明确实验目的对培养小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至关重要。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我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我提出问题: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用途等等。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很热闹。可是,当我巡视指导时,我问其中一个同学,你在探究什么,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反思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量工具和材料,想让学生通过实验收集到各种液体不同的数据,结果没有让学生明确我们实验的目的及任务,致使学生盲目地忙。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及任务,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收集的数据都是相当有限的。

二、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的策略

科学教学中,我们倡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收集证据,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以利于学生最终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是科学探究技能中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一)使用多种展示方法,把无形化为有形

所谓分析数据时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然而,学生在数据分析时,逻辑度、严谨性不强。因此在科学课中我们可以用表格、线形图、柱状图帮助分析。一般来说,原始数据不能便显出数据的内在规律,而我们引导学生将这些杂乱无序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简单,直观又明了。在分析处理数据阶段,主要是让图表成为帮助数据说话的好工具,用图表挖掘数据的价值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促进良好思维的形成。

(二)通过比较数据,学会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任务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归纳总结出相关概念规律间的区别,展现知识网络。举个例子,“磁铁各个部位的磁性是否相同”实验,我引导学生在磁铁各个部位挂上回形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比较磁铁各个部分吸引回形针的数量,就很轻易地得出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三)关注特殊的数据,触发深层思考

我们应该很清楚,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实验中,总有一些同学获得的数据有点“特殊”,面对这些特殊数据,我们应该关注,并且好利用这些数据来触发深层次的思考,以达到发展学生分析数据能力的目的。如在《磁铁的磁性》课上,要求学生探究比较磁铁中间和两段的磁性大小。通过实验,记录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大部分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都是一致的: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但是,有一组同学的数据显得有点特殊,他们的数据显示磁铁中间吸引的回形针数量和两端的是一样的。面对这组数据,我没有忽视,而是很理性地跟其他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尊重数据以及事实。

小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和总结培养的方法,并且使学生养成尊重数据、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杨慧,会说话的数据-浅谈培养小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太仓市:小学科学期刊,2014[3]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