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赵敬

丰县初级中学  邮编:2217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颁布,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潜力培养、道德培养、个性发展等教育。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文章中除含有精神见解、优美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十分有益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现状,随后对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散文教育;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为学生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时刻。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除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及知识的培养,令学生具备后续学习的能力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其能够以阳光、乐观、健康的角度正确看待世界,为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保障。

一、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审美能力培养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推动教学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教师目标并不明确,会导致教学过程变得非常散乱且没有计划性。当下语文课堂中,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十分模糊,教师多仅将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随机性,关于现当代散文文章中美的部分仅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审美观念。且因审美阅读活动较少,没有实践活动的检测,教师无法知晓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无法有针对地进行教学,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创新的审美能力培养方式

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将直接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然而当下大部分教师自身既缺乏合格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仅将升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缺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与方式。不仅如此,由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一项比较复杂且困难的工作,教师常不愿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实施教学,缺乏创新审美教学的动力,致使自身审美能力逐渐变弱,最终令审美教育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1]

二、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感悟,体会形象美

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形象美是指自然景观和空间形式的美。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致力于让学生的思维在形象、具体的基础上延伸,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体会形象带来的美,将美的概念清晰化,深刻地体会到美的形式,切实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由于每个学生对春天都有不同的印象,故课堂开始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探讨“春”的样子,鼓励学生交流研究文人朱自清笔下的春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让春天的美在学生脑海中具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PPT等方式,让学生直面地看到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加深学生对春天美的印象,此时开展课堂内容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二)注重学生想象,体会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艺术形象中情与景、意与境、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想象力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踏板,学生可以通过想象,体会文章中的情、境、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学生的想象无穷无尽,产生的美也就多种多样,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其通过想象体会意境美,将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简单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想象思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应是怎样的,一路上都将看到哪些事物”,学生合理的想象可以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学生具有自身的思考和想象后,将有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从而可促进语文教师课堂效率及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语言,体会文字美

文字美是从美学角度对文字的欣赏,通过阅读文字既可以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又能引导人们思考和思索,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注重程度,学会运用精美语言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及审美素养的前提。当学生自主加强对语言的重视程度后,才将自发学会使用精妙的词语、写出精彩的文章,学会推敲文字,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且学生品读精彩文章的过程中,也将获得见识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反复阅读、推敲优秀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将切实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与力量,对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2]。以学习《三峡》及《背影》为例,教师可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两种不同体裁讲解文字的美,《三峡》中寥寥数字写出了三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学生体会此类精美简洁文字时,不仅可以体会到文字的美丽,也可以通过对文言文文字的理解展开想象,将三峡两岸的美丽景色具象化,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背影》全篇文字简洁优美,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父亲沉默的爱,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将轻松感受到父爱的无声与伟大。两篇文章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其中的文字描写都可令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字构成的画面。尽管学生学习时可能会遇到不易理解的词句,但通过教师的解答,学生将在正确理解课文的前提下,见识到文字的力量,从而有效取得审美能力的进步。

(四)注重学生诵读,体会情感美

情感美是指人的情感的纯洁、真挚等审美属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纯洁高尚的情操。阅读中学生情感波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诵读或朗读时饱含情绪,会让文章在学生的口中栩栩如生,好的诗词文章经学生有情感的朗读后会更加突出文章本身的气势,故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提升语文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诵读,也要注意课前范读,将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通过认真倾听所得到的收获是无法想象的。教师进行有效的范读后,还应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情感再次朗读,通过自身理解朗读揣摩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深意。最后再进行品读,三读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审美素养。以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教师上课时先有情绪的范读一遍全文。范读时,要抑扬顿挫,通过自身情感引导学生带入思考“人从何而来?人为何而生?”等,通过情绪起伏传递情绪,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进行泛读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情绪再次朗读,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最后师生可与学生共同品读,对“我为什么活着”进行探讨,提升教学成效。

(五)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构思美

构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构思新颖、不落俗套的文章。例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即可显示匠心独运、不同凡俗的构思美:先写群山暮色,山高林密,空寂无人,夕阳西下,“我”和老余发现梨树林边小茅屋的原因。随后写因过路人、瑶族老人的出现等引出老人与小茅屋的故事。最后写因哈尼小姑娘产生的二次误会,引出小茅屋的来历。此时文章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才真相大白。随后作者文章中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首尾呼应,抒发了无限赞美之情。此类文章节奏紧凑,构思精巧,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3]

结论: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师通过现当代散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可行的,此举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可获得阅读、审美及写作等多项能力的提升,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润润.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2.

[2]张宁.部编本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审美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

[3]谭燕平.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