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赖丽燕

平和县龙头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直接关联着学生数感、数形结合能力、数据意识、计算能力、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也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整体水平。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数学应用情境打造、生活应用感知引导以及数学实践训练教学强化三个维度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案。

关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应用意识特指小学生在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结构建立之后借助自身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数形结合能力等针对某些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进行解决的意识。一旦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培养之后,往往还能够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的过程再次进行知识迁移、新知识获取,进而推动学习整体质量提升,潜移默化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数感意识、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

一、打造数学应用情境,构建数学应用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尽管通过数学教师的教学引导已经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但是受到数学概念复杂、数形结合困难等问题的影响,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过程依然感到吃力。打造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且能够充分展现数学学科特征和数学知识应用氛围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串联、数学知识思考和数学知识应用,并激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难题和数学问题的意识[1]。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充分摸清数学知识脉络,将其中具有生活化、趣味化、动态化的元素筛选出来,尤其是突出数学知识的直观生动,进而打造一个数学知识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感受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逐步构建数学应用思维,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推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例如,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全面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章节知识结构,将其中可以生动直观展现素质知识应用的情境筛选出来,借助“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正方形”“课桌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生活中如何进行应用”等数学知识应用情境指导学生构建数学应用思维。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火柴棍”“绳子”等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火柴棍摆放正方形”“利用绳子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借助于极具生活应用特征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直观感知数学知识的内涵所在,还能在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知识内化、知识融合和知识迁移,既完成了数学应用思维构建,也推动了数学应用意识发展。

二、加强数学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实践训练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集合了实践性、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在教师引导之下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发现问题,也能基于自身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故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加强数学实践训练,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之上,逐步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进行数学问题的发现、探索、分析和解决,进而完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推动应用意识提升[2]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量角度的数”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数学实践训练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赋能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三角尺”“量角器”等绘制“90°”“120°”的“角”,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不用“三角尺”“量角器”等绘制不同度数的“角”。这样,借助于绘制“角”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进行了创新学习和创造性绘制,还推动了自身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完成了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实现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

借助生活应用感知,引导学生数学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生活经验具有重要影响,即小学生的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并基于此构建数学知识体系[3]。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借助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指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数学角度、数学应用方法进行生活化学习、生活化观察和生活化发现,进而在生活化学习的过程完成数学知识应用。而且,借助生活应用感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还能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应用的趣味和价值,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产生内驱力。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有意识地搜集和整理和学生生活相关、周边环境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并指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知尝试借助数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问题和数学现象。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进行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在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核心素养也能得到培养落实。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章节知识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日常接触的篮球场面积、足球场面积、农田面积等,指导学生认识“篮球面积有多大”“足球场面积有多大”“农田面积有多大”,并引导学生思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区别”“为什么有的面积用公顷表示,有的面积用平方千米表示”。随后,学生就会基于这些具有生活化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产生数学知识应用的内驱力,积极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公顷计算公式”“平方千米计算公式”等,进而完成“平方千米计算公式计算足球场面积、篮球场面积”“利用公顷计算公式计算农田面积”的数学知识应用。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多维凸显育人功能,小学数学教师既需要完成知识传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用意识指的是学习者借助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等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一种心理性倾向。故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成为小学数学走向高水平教育和高质量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秀坚.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8):135-137.

[2]王美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3(40):80-85.

[3]黄红成.“为何”与“何为”:小学数学核心“意识”的内涵与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0):48-51.

注:本论文系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策略研究 》(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