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生医教结合康复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盲生医教结合康复案例

徐建秀

 河北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视障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视力障碍学生能在相应的仪器、设备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视力,提高其视功能,提高盲校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视障   康复   协调  改善 

通过“医教结合”为视障学生提供专业的、针对性强的医、教服务,使更多的视障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最合适的教育。这对于盲校的学生、家长、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也让全校师生看到通过“医教结合”提高视障教育专业化的美好前景。但学生的视觉障碍个体差异大,随着科技的进步,视力障碍学生能在相应的仪器、设备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视力,提高其视功能,提高盲校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这是视障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为实现这一转变,州市特教学校盲主动与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联系,寻找突破点,达成共识,确定了 “医教结合”定点协作单位关系。
明确了“前期评估——家校医商议、目标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康复训练——阶段性评估反馈——目标调整——心理疏导——终期评估总结流程。

一、康复训练的前期评估

基于初步评估,陈远耀被分到了第一康复组。 基本情况:陈远耀,男,12岁,身体健康情况良好,性格相对向,与人沟通的意愿表现很强。学习能力,不过上课易动、抢话对学习盲文有较浓厚的兴趣,肢体协调能力较右眼有残余视力,但是只能看到5公分远的大物件;左眼5岁时斜视,9岁时视网膜脱落,现在没有残余视力

二、目标确立 、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制定

经过家长、张晓宇医生、4位老师的商议,给他制定了个别教育康复计划, 希望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向更的层次发展,重点训练右眼近距离辨识能力左眼保护好眼球完整别塌陷;前期课上训练他的双手触摸能力,能快速摸读扎写课文。课间带领他多出去接受日光照射;多活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降低碳水化合物;相信通过综合调节训练,能够使他的多种能力有所改善,最后达到基本接近正常人的多种器官功能协调发展。

三、康复训练阶段性评估反馈

张晓宇主任医师2018年3月12日、4月16日、6月5日带领2位护士对孩子们包括陈远耀 进行了视力、眼位、眼底视网膜等眼科专科检查和健康咨询、建立了健康档案;眼科副主任医师张晓宇说:“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会尽100%的努力,让孩子们重见光明,感受这个多彩的‘视’界。”5月9号、7月1号徐建秀、张丽2位老师带领陈远耀去医院做了眼部康复理疗。康复师 给他拔除了倒长的眼睫毛;进行眼部按摩等 ,保证了他眼部逐步向好发展。中期上课时四位老师坚持用大字课本讲授教学内容,进度以他能接受为准则,陈远耀也越来越适应。康复训练的项目内容:

视力康复眼保健常规练习;肢体协调康复体操;双手数小米练习精细动作;盲人电脑操作;显示仪和阳光读屏同步进行训练摸读能力。

评估采用的是自编的《视力康复能力评估表》《肢体康复训练评估表》《双手指尖触摸能力评估表》主要是从学生日常所要运用到的项目进行评估,起到初步对学生进行评估的作用。主要设有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两个评估内容,而每个评估项目下又设有三个难度级别,每个难度级别都对应着相应的项目

四、目标调整、心理疏导

陈远耀通过光学电子助视器眼部康复训练视力提高了50%-60%,不但能看清图片,而且能进行正常的文字阅读了这让我们全校师生备受鼓舞医教结合”为提高视障教育的教育水平开拓出一条新路。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复制推广这种模式。后期课上需要我们教师对陈远耀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使用低年级普通教材进行授课,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和进度,增加课时和教师、康复师陪护时间。添加心理疏导,鼓励他和正常的孩子们交朋友,走出我是盲生的心理惯性。因为多年来他在家长、老师们的呵护下习惯了等和别人的帮助,总觉得好多事不用自己去干,等等就有人帮自己做了,现在就要督促他凡事自己动手做,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实施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要引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再进行康复训练 实施训练中训练的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慢慢递进目标调整 实施训练中要及时以学生反映出的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当训练形式和方法 实施训练中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的纠正,保证训练效果 实施训练中训练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听清和听懂。

五、终期评估总结   

在这项科研课题项目中,我们将教学工作、医疗康复和研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各项工作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也使得理论有了实践的载体,这样的研究是具有生命力的。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反思,边研究、边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际工作,把握医教结合工作规律。医教结合的实施不足之处1、是急需教育、卫生和残联部门组织专业化水平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医师和指导康复治疗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打造特殊教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我校需要校建起了“视功能训练室”以满足孩子们的

六、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让铁树开花!

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办学模式,开展“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践与变革,从物质保障、师资培训、机构设置和服务意识几大方面着手,促进管理者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家长参与角色的转型,推动了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为特殊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开展了培智低年级、聋生学前和低年级盲生的言语、行为、认知等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实践探索。在学前聋儿的康复教育中,在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的基础上开展语言教育,将集体语言康复与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在培智学校的低年级课程教学中,将言语康复、认知康复方法与生活语文教学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课程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的内容衔接,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低年级盲生课程教学中,把定向行走、体育运动、手工制作、家政活动融入日常教学。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创新模式培养了我校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融入社会能力,使他们树立了信心,增加了智慧,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让铁树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