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

曾裕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工作,并对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3年6月中本院所接收的脑出血昏迷患者群体中挑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是以常规手段开展护理工作,而研究组则是采取急诊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和急救结局,并分析两组护理程序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急救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评估、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结局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因两组研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手段,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程序,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治疗结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程序;脑出血昏迷;急救效率;急救结局脑出血( ICH )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种。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致死率较高,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主要发于老年群体,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城市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中年群体的发病率呈现大幅提升趋势[1]。因此,及时诊治有助于降低因脑出血导致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据临床研究显示,及时有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程序,能够缩短诊断、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改变治疗结局,降低致残和死亡的几率,有效提升抢救效率,为患者而对后续治疗建立良好基础,促使患者的脑神经系统恢复正常,促进患者预后。

急诊护理是一种全面性、专业性、科学性的新型护理模式,使护理流程具备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提升护理水平与质量,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基础保障,做到让更多患者满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4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急诊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整理,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治疗的4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43~76岁,平均年龄(59.52±7.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2±0.14)h;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0.76±8.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31±0.16)h;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患者确诊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实施心电监护,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开展抢救流程。

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程序,具体方案如下:

1.2.1建立急诊护理程序小组,完善各项急诊护理工作程序,选取经验丰富的急诊医护人员,在岗前加强护理流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医疗器械、药品做到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职责,有序开展急诊护理程序。

1.2.2院前医护在接到急救中心指令后,要做到在1分钟内迅速出诊;到达急救现场后,第一时间实施急救;转运中,使患者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联系医院分诊台,告知患者的具体情况,分诊台护士通知抢救室医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好降压药物、溶栓药物等相关抢救物品的准备。

1.2.3分诊台护理人员接到患者后,用FAST评估法快速识别病情,检查意识和瞳孔,同时启动绿色通道和卒中中心,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抢救室,并与抢救室医护做好交接。

1.2.4患者进入抢救室以后,首先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误吸,防坠床,保暖,吸氧,心电监护,测手指血糖,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并送检,协助抢救室医生对患者进行专科查体,迅速完成颅脑CT检查,准确识别病情状况。必要时,根据病情和专科医生会诊意见,为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前准备。

1.2.5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严重药物过敏史,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安情绪,促进家属配合急诊护理程序。

1.2.6治疗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生命体征等是否有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胃肠减压、导尿;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控制血压,预防出现脑缺血对脑部造成二次伤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局和急救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计算与研究,当数据显示P<0.05时,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并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计数资料(n/%)则以x²检验作为主要参数。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结局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急救结局[n(/%)]

组别

抢救成功率

致残率

死亡率

研究组(n=20)

19(95.00%)

1(5.00%)

1(5.00%)

对照组(n=20)

14(70.00%)

7(35.00%)

6(30.00%)

χ2

4.329

5.625

4.329

P值

0.037

0.018

0.037

2.2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min,±s)]

组别

病情评估

接诊时间

分诊时间

抢救时间

研究组(n=20)

0.81±0.23

4.21±0.83

3.15±0.37

35.46±2.62

对照组(n=20)

1.24±0.68

5.34±1.32

4.72±1.34

40.17±3.15

t值

2.679

3.241

5.051

5.141

P值

0.011

0.002

0.000

0.000

3、讨论

急诊护理程序是一种提升护理效率,提升患者抢救有效率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适合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机,改善治疗结局,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程序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治疗结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兰芳.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8).

[2]胡银燕.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9(14).

[3]张志丹.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7).

[4]李欢,万丽霞.急诊护理管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19).

[5]高秀梅.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运用评估[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