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干预典型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初中学生心理干预典型案例分析

杨云梦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关键字:初中生;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论述对初中生心理干预方面的探索。

笔者从教10年的生涯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烦恼,有些严重的已发展为明显的心理问题。本文想选取最为典型的一个学生进行研究。

一、案例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吴**,女,12岁,初二学生。

(二)学习情况

学习成绩位于年级上等水平之间,中上水平。擅长文科,尤其擅长作文。就读初中以来,整体成绩也成下滑趋势。

(三)家庭情况

家庭关系极为复杂。吴**幼年,父母离异,吴**随父生活。父亲与奶奶经常向她灌输母亲抛弃了她的思想,导致她对母亲成见较深。吴**六年级时,父亲因病去世,吴**回到母亲身边,跟随母亲生活。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后不久再婚,再婚后育有一女。母亲更多精力用在照顾年幼的妹妹身上,分给吴**的精力较少,吴**很多时候都是由外婆照顾。

(四)学校表现

吴**在课余时间表现出极度渴望引起老师的关注。有时情绪控制不了的时候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自残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不喜欢与人交往,好朋友较少。会给同学传递一些负能量的消息,引起了周围同学的恐慌,导致很多同学不敢与她交往,特别喜欢画漫画。

二、案例陈述

吴**初一刚入校时表现得非常乖巧,喜欢跟老师聊天,会要求跟女老师抱抱。因此刚开学时老师们并没有发现异常。一直到入学两三个月后逐渐变现出情绪波动较大,心理较脆弱,经常哭泣需要老师安慰的情况。后班主任联系家长得知其父亲去世的信息,在日常教学中对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吴**的问题在初一下学期开始彻底显露。那时候她开始出现用圆珠笔划破手臂的现象,还认为自己由双向情感障碍。老师询问她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她说自己在小学时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心理普查,做过测试题,测试结果显示她是有问题的。当时班主任即使联系了家长,并要求家长带她去进行心理检查,但是家长答应后却未检查。

初二上期,吴**的情况更为严重,她自述,暑假里有跳楼的想法。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家长,再次要求家长带吴**去看心理医生,吴**的家长回应去看心理医生要耽误好几天时间,准备假期带吴**去成都检查。随后班级的各科老师均特别关注吴**的行为。开学一个月以后,吴**再次出现自残行为,用小刀在手臂上划,在作业本上写想死。随后班主任联系学校心理老师,让她先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交流。心理老师提出将吴**母亲约到心理咨询师,开展三方交流。吴**母亲在与心理老师交流过程中一直在自述在教育吴**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她工作很忙,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不如意,她还运用了很多的方法来教育吴**,但是吴**很不听话很叛逆。同时在与母亲的交谈中得知吴**在小学时出现过在家里阳台上小便的异常行为。吴**与心理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认为母亲并不爱她,甚至有时候母亲和外婆会说出既然你那么喜欢你奶奶,那你就回去跟你奶奶一起生活这种话。吴**与她的母亲说的话大相径庭。随后心理老师再次要求吴**妈妈必须带吴**去看心理医生。此次之后,吴**母亲带她到成都就诊。就诊回来后,母亲拒绝向老师提供吴**的诊断证明。从吴**处得知,医生诊断她不是双向情感障碍,而是交流障碍。就诊后吴**一直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心理老师再三跟家长强调,服药务必定时定量定点,且一定要有成年人监督,但是吴**有次偷偷将超出分量的药物带到学校还拿给老师看,老师了解到后及时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务必监督吃药。就诊后的两三个月时间,吴**的情况有所好转,她自述吃了药内心会比较平静。

初二下学期,吴**的情况再次出现反复。她在课堂上出现用丝巾勒脖子的自残行为,手臂上全是小刀划出的伤痕。老师向她了解情况,问她是否还在服药,她说母亲早就不让她服药了,还说让她要死就快点去死,可以给她办好后事。老师还发现她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一个漫画博主,并且学着漫画博主画负能量的漫画。配文都是“我很烂,我怎么不去死”诸如此类。同时老师发现她加入了一个漫画粉丝群,群里充斥着消极的氛围。群里的人似乎以得了抑郁症为荣,谈论起自杀自残也是轻而易举。吴**向老师哭诉,说在寒假离家出走。想到河边跳河,但是被路人劝了回家。回家后母亲很生气,拉着她的头往桌上撞。班主任再次联系吴**妈妈,要求她到学校,并将此情况反映给学校领导。校长了解情况后亲自出面告知妈妈严重性,要求她带吴**进行治疗,并且要求吴**妈妈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是吴**妈妈一直以暑假再去为由,至今未带吴**进行专业治疗。

三、归因分析

笔者认为吴**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几点:

(一)家庭因素

(1)家庭变故

父亲的离世是吴**心理问题的导火索。自小跟随父亲生活的吴**必然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的离世一直是她不能接受的,这为她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了诱因。

(2)潜移默化的影响

奶奶从小给她灌输理念就是妈妈不爱她,这一点让她对母亲有着很强的抗拒心。哪怕现在与母亲共同生活,她依然认为母亲不爱她。

(3)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

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吴**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性格特别强势。她习惯与子女的服从,经常在教育过程中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话。她认为子女犯错误是一件很丢脸的行为。她趋向于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她满意的商品,但是却曲解了教育的根本是人。

(二)自身因素

(1)抗打击能力较弱

这与吴**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初中生的身心都未发育成熟,在遇到打击变故时,自我调控能力较弱,这就更需要家校共育来为他们保驾护航。

(2)放纵的心态

当吴**被医生确诊有心理问题后,在班级里经常表现出“我有问题,你要让着我”的心态,作业不完成,与同学交往脾气差。当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应当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尽量调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以此为借口,为所欲为。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家校共育时缺乏权威性。当吴**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无法强制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去进行治疗,甚至家长拒绝出示心理诊断证明时学校也无能为力。

四、干预举措

(一)邀请吴**母亲参加家长学校,让她充分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为她提供教育方法的书籍、视频等等,让她了解到教育的正确目的、方法。

(二)通过谈心、主题班会等方式帮助吴**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同时交给她一些疏解心理问题的小方法。

(三)积极联络专业医疗结构到学校进行义诊,由此确定吴**心理问题严重程度。

(四)通过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告知吴**母亲带学生去专业机构就诊。

五、参考文献

[1]林春,金琰.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38-45.

[2]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北京:首都师范出版社,2007:12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