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核心素养下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贾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离开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失去了生机活力,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

作为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在教学期间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点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促进课堂教学环节的持续丰富,循序渐进地进行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知识,同时对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能力与品格的提升均有着显著的帮助。因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充分体现核心素养整体性的特征。

2提高小学生数理基础素养的具体对策问题

2.1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设置并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深入理解与感悟,在意识到核心素养有大的系统性和一般课程素养的基础素养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与组成进行深刻研究,从而深切了解到数学课程对学生们未来成长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并引导学生们在参与、探究、反思的活动中进行知识点的形成、内化,促进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得以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比如,以“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为例,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利用他们对圆柱方面敏感的特点开展动手操作项目,如为他们制作圆柱的模具,让他们利用拆分、接触、观察的方式认识圆柱侧面的面具体为何种形状,构建既有知识和现有知识间的连接,促进他们能力的发散和知识的完善。在此基础上,老师可逐步为他们设置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等知识生成型的教学项目,使他们在深入探索知识点的活动中逐步完成知识思想的内化。这样,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全面掌握和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堂品质和有效性都将得以显著改善和提高。

2.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生活化意识

数学往往来源生活。但是,小学生往往并不具备生活化学习意识,不会基于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也不会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联系,导致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课堂。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走入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观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生活化意识,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育。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利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可让学生回家向父母进行请教,他们日常去银行存钱、取钱及贷款相关方面的实际情况,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入模拟银行,并计算利息。这种融入生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复习与巩固数学知识,并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可培育学生形成节约意识,还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可让教材中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化解成生活、形象地生活化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更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可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则会发现许多生活化问题都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学生则会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数学问题,对生活事物学会认真观察,进而培育学生的生活化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若是教师的教学形式一成不变,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也会更加被动。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教学形式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核心,因为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培养,他们才能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去看待和解决相关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条件,以情景创设为背景,以问题引导为主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比较好动、自律性较差,若是教师放任其自由讨论,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利用这个机会讲私话、开小差,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指导,纠正部分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4注重现实情境设置,激活已有活动经验

核心素养要求在复杂的认识情景中进行形成与转化。这些认识情景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认知内容以外,以及在生活中累积的经历。他们参加课堂学习活动时同时也把这种朴素的经历纳入了其中。因此,在实施以核心素养教育为理念的小学数学课程时,教师应通过设置现实生活情景的形式唤起学生的经历,并指导学生利用这种经历对相关教育问题进行进一步反思,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与认识,实现认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就能得以进一步践行与落实。比如,以“图形的运动”这个教学内容为例,该课的教育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图像的平移、转动情况。这两类移动情况在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要加深学生对这两类移动方式的理解,老师可通过多媒体环境设计的方式把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各类移动场景搬到教学上,例如向学生介绍旋转木马移动中的画面,或者介绍平时在商场搭乘观光电梯的场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此类活动的理解,在激发他们实际情感的活动中加深对这两类活动的理解。这样,就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给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开发带来了活力,推进了课堂内容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2.5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个学习的过程可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显现。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可让学生们组成小组来交流讨论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或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事例。学生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后,可进一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能力。譬如,学生和父母去超市购物量,他们可以对所购买商品进行计算,并验证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自己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中的加减乘除法所计算出来的商品价格总数与实际相一致,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获得了实际的数学知识运用经验,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教学思想成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甚至终身的优秀素养和知识技能,在推动学生全方位、长期成才领域具备自己独特的意义与作用。学校数学教师应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核心知识课程的举措,让他们真正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初步意识、积极热情,而数学课堂也将由此显得更为生动有趣,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灿高.尝试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20,3(2).

[2]金鑫.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教育界,2021(28):2.

[3]李丽红.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2021(2019-17):29-29.

[4]张文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精品,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