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

谢婧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843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需要将教材、教学、测验和知识巩固等相互整合起来,映射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对接。但就目前来看,传统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尚且缺乏针对性和开放性。鉴于此,在目前双减政策深入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寻找到新思路,推动数学作业设计形式的更新和优化,保证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既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逐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需要。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实施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高质量的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双减”政策明确指出作业设计不能超量、超时,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摒弃传统作业布置方法,减少“题海战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保证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高效性,以此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落实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情或学习特点将课后作业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简单层”“进阶层”以及“难度层”。对于简单层作业的布置,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进阶层的作业设计,需要学生在经过一定思考之后能自主完成,而难度层的作业,则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以及思维发散才能完成。例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在教学完这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知识要点布置三种类别作业。比如“从图中找出全等图形”的作业,或者完成“在表格中改变图形位置,得到另一个图形”的作业。而对于进阶层以及难度层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概述全等三角形概念,并解决几何问题证明三角形全等”,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几何题目,例如“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师还可以安排附加作业,比如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设计班徽。在作业设计好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鼓励学生在完成简单层作业之后,可以尝试着完成进阶层以及难度层作业。而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着做一做附加作业,以此拓展自身创新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作业布置,能让每一道题目都变得有针对性,且契合“双减”政策理念,全面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能为人们的日常工作提供帮助,特别是许多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社会更看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拥有解答书面问题的能力,更要拥有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布置过程中,可将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练习目的。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这一章的主要知识内容是让学生简单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在后期能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内容,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章知识点,然后在课后针对这一知识内容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对称物品,自主进行探究,并把这些物品以平面的形式画下来并写好相应物品名称,然后再为这些图形画上对称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个性化校园Logo等。这种课后作业形式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学生不会为此感到枯燥,反而还会提升兴趣。在自主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深化知识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启发性作业,逐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认识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参与课外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充分联系数学学科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合理性,做好对数学作业的布置,有效地增强对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持续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为健全完整的认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非常显著,如果教师过多地依托传统教育形式,即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被动的方式展开教育工作,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严重降低,限制学生的综合成长。数学学科的特征已经明确证明了死记硬背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需要在持续性的思维启迪当中方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赋予数学教育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平面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指导并帮助学生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形状与特征,其次就是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求取方法。比如在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方面,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其中的某条边为12cm,如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求解其他两边的长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从更为全面的视角思考问题,同时还需要重点结合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逐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真相,最终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启迪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指导学生深切地领会和感知数学魅力和数学价值,避免被限制在单独的知识点,从逻辑思维的视角出发,观察问题与考点,最终必然可以为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强调教师有意识地做好对教育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切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形成。目前,数学教师急需要做好对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认知成长和发展需要,最终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学生的深刻认识,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侯田莉.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与研究[J].求知导刊,2022(17):32-34.

[2]吴梦.“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多元化的设计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2(12):96-97.

[3]李晓婧.“双减”背景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