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例谈

李景宏

重庆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4045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双减”政策不断落实。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但是在初次经历这样的改革时,教师和学生一时间都会显得难以适应,其造成的效果也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如何在“双减”政策的风暴下,实现教学策略的优化改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减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将对小学语文教师在“双减”之下如何进行提质减负教学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过了几轮的变革,但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扭转目前的教育状况,教育部出台了一项“双减”的教育政策。而在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不得不说“双减”是具有前瞻性和值得长远思考的教育政策。教师要将课堂的每个环节做到最优化,将知识最简化以促进学生的快速掌握和理解,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应该有针对性,设计要有科学性。

1落实“双减”政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深化和落实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首先,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还要协同家长一同转变教育观念,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其次,教育部门实施“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不再因为过多作业而失去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使得学生身心发展不再具有束缚。要知道,小学生不仅要拥有畅想梦想的权利,同时还要有主宰生活的权利,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赋予更多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想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要在教学中深入贯彻“双减”政策,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学生真正热爱语文、喜欢语文。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带领学生简单地学习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并未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合理地渗透“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只能够被动式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不能够实现自身各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外,“双减”政策指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现状,适当地减少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学习,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本学习情况,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3.1展开活动,寓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一堂课火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便是展开活动。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他们需要被关注、被重视,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样也渴望在课堂当中展现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热情。教师展开活动时,要关注到教育的全局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他们能够在集体的活动中突破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阅读的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阅读,那么就没有教学实效,所以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远胜于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

例如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本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海底世界》这篇文章,那么海底是怎样多彩的世界呢?你能不能阅读后用图画将它画出来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逐渐增强,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非常愉快地参与其中,边读边画,课堂阅读的有效性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非常关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辩论活动、实践活动、角色带入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更加富有深意。

3.2采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情况具有差异性,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对于成绩好、能力好的学生,老师要加速他们的学习进程,让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较弱的同学,则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加强基础的巩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掌握教学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让每位同学都能及时了解教学进程,达到高效的教学层次。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采取统一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每次的单元小测后,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把学生分为良好掌握的部分,还需要巩固基础的部分。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的情况,又能兼顾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3.3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因为只有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拟态教学,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基于教材知识做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将重点知识由浅至深地显现出来,并且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还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进行设计,保证教学课件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融合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因为小学生通常是通过身边的事物来认知新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亲切感。教师可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先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展开深入的分析,以此保证设计出的教学活动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能够再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形式,简单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与计划。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合理的水层次化教学内容,并不断地渗透“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能够适当地减少日常的授课任务与计划,能够为学生留出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与成长,并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还能够不断地践行“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扎西央宗.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传奇故事,2020(18):2.

[2]陈博.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教学,2020(21):36-37.

[3]孙凤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0(39):4.

[4]史秀兰.创设情境教“活”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

[5]朱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传奇故事,2020(26):2.

[6]杨新春.双减,助推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减负[J].四川教育,20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