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中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吴芳琴

龙岩技师学院

摘要:物联网应用技术对于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模式,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一门热门专业,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要在巨变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通过建立起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之下,高质量的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本文就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与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普遍。

并且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发挥出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其中,就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被十三五规划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引领中国经济华丽转身的主要力量。中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结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相挂钩,体现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通过构建起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创业环境与形势,获得更好地发展。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及原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而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达2.2万亿元,产业规模上比互联网大30倍。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需求上越来发挥强烈[1]。也由此催生了物联网应用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广泛需求。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物联网系统维护员、物联网产品营销、物联网系统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都是热门岗位。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上应深入企业调研,研究当地物联网发展现状及人才发展需求,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分析掌握物联网行业不同岗位对员工在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来落实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突出科学性原则,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要与当地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对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定位,即,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具体进行明确,即,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多措并举。其次,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原则,要体现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特点,通过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着手,来细化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重要举措对建立和完善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培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将本专业建设成集教学、生产、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精品物联网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相关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

二、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涵盖了多个方面,多个领域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涉及到德育,包括了道德法律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常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工匠精神教育劳模精神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文化教育,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基础文化科目,以及体育,自我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要实现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过硬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成员的推动。所以,中职院校要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一是,积极引进新鲜血液,改变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活力。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育活动,校内校外交流活动,认识到更多优秀榜样,了解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通过学习融合,化为已用,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思想素养。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思政工作的开展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3]。三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打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更多榜样作用的发挥来带动学生,影响学生,指引学生始终行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四是,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学成效与福利待遇,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人才方案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 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强化实践操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才知道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法与技巧,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与要求,才能够正确操作电子电路装接与调试步骤等等。才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内化,从而形成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之上,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在更好的适应岗位挑战的同时,实现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从而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支持。所以,中职院校要加大投入,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要求,来不断完善实验实训基地

[4]。实训基地,顾名思义是实践操作的场所。就离不开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设施,硬件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活动开展所需的相关设备、材料、场地等,以及实地场地规模的确定,包括设备就位后相关的安装要求、步骤等等;软件方面包括,实训课程的规划、计划,实训课程实施的路径,具体的要求,实训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等等,唯有在完善的统筹规划下,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相关配置与完善,实训课程才能更了的实现其教学功能,提升产教融合的有效性。

(三)创建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该学科课程体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不断革新与进步的,所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结合行业发展特征来不断完善育人体系[5]。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育人的大格局,包括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针对性作用。包括建立起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并不断扩大产教融合的力度与范围,比如构建起以研发为中心的开发型合作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的培养型合作模式,通过与社会企业或是机构建立起开发合作关系,包括咨询服务,项目合作,以及成立联合技术中心等等,一方面可以促使中职学校的理论优势得以很好的输出,一方面可以形成资源整合的良好形式,帮助企业或是机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学校也能够在这些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结束语:综上所述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大量的实践来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确保人才进入社会之后,必须快速的适应岗位的挑战。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法与路径上,要结合行业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刚,罗超,刘波涛,胡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需求分析及建议——以四川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2(11):158-160.

[2]林烨.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物联网专业书证融通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5):62-64.

[3]李绮桥,黄浩民,聂琼,陈荣军,郭久楠,何力.5G应用背景下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问题分析与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1,11(11):114-116+119.

[4]潘涛.“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物联网技术,2021,11(05):118-120.

[5]刘怡.物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