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切入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切入点

王冲

安徽省凤阳县武店中学    233100

摘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强调了课堂环境与启发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好的情境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各种能力的基本手段,且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开展情境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文章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局限于教材,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与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开展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爱上数学,应用数学[1]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作用

(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把外界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把有用的信息留存下来,再变成经验传递下去,就形成了知识,可以说知识是对实际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虽然知识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实践,但是用于学习、交流和传承的知识需要以抽象的文字或符号图表的形式呈现。初中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具有概括性的语言文字或符号图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和它们代表的实际事物统一起来的过程。数学学科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提升,极具概括性、抽象性。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用具体而形象的方式阐述出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和实际事物的联系,从而有效学习新知识[2]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数学学科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等,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程度。其次,创设情境教学的课堂不仅直观易懂、妙趣横生,还要求教师与学生适时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积极性,使数学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保持持续不断的探究动力,学生才会自觉地设定学习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进。因此,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很多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数学内容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上课内容变得丰富,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2x+3y=0,随机给出一个x的值,让学生快速地求出y的值;或者随机给出一个y的值,让学生快速地求出x的值。学生还可以自己给出x或y的值,让其他同学抢答。这样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无形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成功地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地做到了快乐学习。

(二)设置问题情境,唤醒思维意识

为了有效地展现问题的引领效果,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调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建构数学问题情境,还应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构建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他们完成对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构建,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促使他们深入分析数学知识本质特征,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认识水平。

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通过自学、观察、思考等活动体会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纸进行折纸活动,同时构建问题情境,提出“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次的厚度为多少毫米?”对这一问题,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深化问题,“如果对折20次,厚度为多少?”由于此操作难以完成,这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提出“20厘米”,有的学生提出“2米”……由于每个学生的思考结果不一,于是便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新知识的认知需求。此时,教师便可以揭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加深他们对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可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认知水平构建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深奥、抽象,教师应顺学而教,合理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究。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为了让学生对这节知识有更好的思考和认识,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寻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记录直角三角形纸片三条边的长度,主动思考分析,发现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恰好等于斜边的平方。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进行了多个直角三角形的测量与计算,无形中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将学生带入一个有趣的环境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有效情境,充分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芳羽.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2069.

[2]苏希璐.提高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4):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