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

苏布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古族小学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开展和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焦点。小学美术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也必须要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将核心素养为落实到真实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提升学生应具备的美术核心素养,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提升对策

美术作为一门思维发散课、能力拓展课,其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重大,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下文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1 通过问题引导逐步提升学生识图能力

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入门基础,要求学生能够从视觉层面,也就是直观的观察图画来获取基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教师要从两个方向把握。首先,图画识别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识图理解,由学生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解读图画内容。其次,在学生脑海中对图画有初步解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组织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识图的内容,与其他同学互相印证、互相比较,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互动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与识图能力。例如,在纹样教学课上,教师便可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与学生既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为学生设计一堂循序渐进、生动有趣的课程。通过“图像识别”小活动来向学生们抛出一个个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教室内有哪些图形,而这些图形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点、线、面),之后以指定小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们展开头脑风暴,探讨图形中点、线、面的关系。通过个人观察与小组讨论,学生们逐步认识到线由点构成、面由线构成、立体由面构成这样一种图形构成方式。掌握基本的底层逻辑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询问学生们观察到的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类似,由学生们自行回答,有学生对应三角形图案,回答这个像不规则的树叶,还有学生对应长条形的事物,回答这个像一条河流……在底层逻辑上,教师通过提问引领的方式,使学生们发散思维,将没有任何表征的几何事物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连接到一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其对图形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们依据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并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实现了将底层框架、表征意象以及创新设计统一的教学目的。

2 通过学生实际生活深化审美体验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特征为主的品格和能力,就美术而言,其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审美态度以及学生对文化的理解,那么以此为指导,在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导,对于事物的感知多来自生活,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选择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和作品指导学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魅力,并懂得主动从生活中观察和体会,从而塑造正确的审美态度。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扩大经验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感受,逐步增强审美体验能力。例如,“身边的设计艺术”这一课的内容主线是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那么在教学中需要紧扣“身边”两字,构建形象化情景来指导学生感受、欣赏生活中的美术设计,并在独立的观察下做出简单评述。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常见生活学习用品进行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用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借助欣赏、交流的过程促使学生初步掌握描述美术作品审美形象的语言。除此之外,在欣赏和评述的层面,从衣食住行四个层面出发,诱导学生深入地探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已有生活经验,真正地体会生活需要艺术设计的内涵,使其逐步构建深刻的美术审美意识。

3 通过趣味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意能力

想与做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如何引领学生从“想”中产生“做”的欲望,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情境相连,为“想”和“做”之间铺设一条缓冲带,逐步引领学生开启创新实践,并通过正向反馈,使学生在初步创新实践中获得趣味和激励,进而演变成激励其持续创作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较精准地把握学生兴趣点,有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动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教授学生必要的绘画技法。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一课,学生们惯常接触的是简笔画,对水墨画这一新事物比较陌生,有无从下笔的感觉,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动物画为兴趣点来引领学生开展初步的创作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消对水墨画陌生感带来的实践困难,引领学生大胆走出舒适圈,去尝试新的绘画形式与新的绘画技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早期的水墨动画片,教师则从旁讲解,这些动态的画面都是由老一辈的绘画、动画工作者用水墨画的形式一帧一帧地画出来的,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在之后的实践绘画中,教师要灵活地依据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有的学生刚开始尝试泼墨绘画技巧,掌握不了其中的精髓,往往刚一施笔,画面上便出现一片墨迹,教师则可以从旁指导、启发学生,在墨迹的周围添上寥寥数笔,一个个蝌蚪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通过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找寻学生创新实践中的闪光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自心底地爱上美术课,并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之余,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识图、审美、创新能力。

综上论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是当前每位教师必须要努力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解丽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59-60.

[2]俞艳.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