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0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之我见

莫泽黎

贵州省荔波县水利小学    558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们能够创新自己的思维,学习更加创新性和全面性,并且还摆脱了过去那种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以及不成系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并在不断探索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去展示以及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等方面,进一步探究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培养;有效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依照核心素养理念,转变了教学的方式,重点放在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凭借这个转变使学生慢慢地运用科学思维和技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善原有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实际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并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周密性和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现状

(一)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在很大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自身的科学水平不是很高,他们有一部分是兼职科学教师的,实际上并不是这个学科专业的,因此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着书本上的要求将书本上字面意思给学生讲解清楚,导致学生对大多数科学现象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上。对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依据现代新课程的要求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尝试将不同的学科相互关联起来教学,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对科学学科的正确认识

当前很多教师还是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几门主要学科上,认为只要学好这几门学科就能提升学生们总体的升学率,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学生复习较为紧张的时候经常占用科学课堂时间去完成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影响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要围绕着探究性的问题进行展开,当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尽可能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设定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转换变成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盐和糖哪去了》的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问学生“水能够溶解哪些常见的物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再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水能溶解的多少相同吗?”,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就会想要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们围绕问题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得出最后的结论。

(二)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不断发散,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学科学的课堂中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散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上述的溶解课堂的教学中开展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让学生们分别取相同数量的食用糖和食用盐,将这两者分成等量的几个部分,并准备两个水杯放入等量的水,取一份食用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入第二份,重复这样的步骤,直至食用盐不再溶解,按照同样的方法将食用糖放入另一个水杯中,比较两者的溶解量从而得出结论。有了实践的支撑,学生们才会准确得出科学的结论,发散自己的思维。

(三)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和多样的科学主题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科学实验室,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和规律背后的原因,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或信息平台等高科技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科学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在科学课堂学习当中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断学会自我探索并发现身边的规律,提高他们对一切事物的探索精神和思维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进而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真情实感的体会教学情境。从课本教材到实验内容,再从实验内容拓展到教材上,把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和思考过程中获得启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加强理解,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突破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学生思维的深度体现在对问题思考分析的程度上,学生要深刻思考产生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小学科学的课堂中,鼓励他们从实验过程中探索原因,对实验中的细节进行认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全部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指导和帮助。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师应当确立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从而自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积累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实在难以回答问题的答案和现象的原因时,教师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断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答案靠近,然后再让学生们去思考,从而自己找出最终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思维能力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思维体系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桂萍.论小学科学探究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2021,13(04).

[2]扎西罗布.小学科学教学论[J].读与写(中旬),2019,7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