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城南“旧”事,拓阅读“新”篇—以《城南旧事》为例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研城南“旧”事,拓阅读“新”篇—以《城南旧事》为例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潘建才

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 512322

摘要

整本书阅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生阅读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系统科学的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培养好的习惯与能力,以达到自我高能读书的目标和扩大视野的目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辅助手段,无疑从多角度和层面激发了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信息技术也与走进阅读环节、整体阅读环节、深入阅读环节和拓展阅读环节相结合,为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城南旧事 信息技术 整本书阅读  教学

正文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整本书阅读及其课程设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学实施和推进教学执行的层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整本书阅读过程更加顺畅,生动。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与语文阅读课堂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组合后,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应变得更加浓厚。另一方面,教师运用课件、网站等学习工具,给学生做了更加具有感官刺激的课堂呈现,学生在接受信息时相对变得容易。

《城南旧事》“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林海音的经典作品,语言平实,文字淡雅,悠悠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娓娓动人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及对人间温暖的呼唤。阅读《城南旧事》,对于教学上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课堂完整教学完成后,教师旨在使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想要起到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它文学作品当中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则将以上愿景变为现实。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对于《城南旧事》整个书的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唤醒人间社会的爱与温暖。

一、五年级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应用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5-6学段的学生阅读方面有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鼓励学生阅读名家名作,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文学的艺术和魅力。在《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若想侧重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借助当代信息技术是最明智之选。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真正想阅读,会阅读。而网络有声读物往往更加的鲜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阅读后能抒发所思所想,让学生在精读中,掌握读书的技巧,从而帮助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二、信息技术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一)互联网技术在走进阅读环节的作用

第一印象效应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一本书是否感兴趣,第一印象在其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成为整本书阅读的首要环节。在传统课堂中,想要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括封面、作者简介、目录、序言、内容、后记、底封等,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对于5-6学段的学生而言,往往只是应付教师布置的内容,因此这一环节,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课堂。而有了互联网技术做技术支撑,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协助学生找到基于此书的不同兴趣点。例如: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作者林海音获得了1998年的终身成就奖,基于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对此书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对某一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极为热衷,那么这也很可能成为走进作品的契机;有的学生看到目录后,根据关键字词,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查找了相关信息和内容,激发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意义上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和了解。

在阅读前,教师可将事先向学生家长征集的学生童年照片在大屏幕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就童年的见闻进行讨论发言。讨论结束后,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在校的一些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童年的快乐,制造舒适轻松的阅读氛围。最后将《城南旧事》一书引入课堂,并让学生猜想,整本书的讲述的是怎样的内容。至此,学生对书目的阅读就有了很好的开端。

(二)互联网技术在整体阅读环节的作用。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在阅读《城南旧事》整本书所需时间要远超过阅读课时间。因此,阅读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展示学生的阅读进程。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帮助鼓励更多的学生激发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将有限的学时和课后阅读时间相结合,将课上的内容与课后所读所得所感相互补充。

再者,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教师通过微信群功能,将图示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阅读电子书,在微信群里参与讨论交流。时间不再成为束缚阅读的因素,随时随地分享感受,随时随地交流思想。

由于本书中一共包含,《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五个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包括了鼓励学生找出自己有兴趣的部分并自主阅读。学生每天晚上通过微信群功能发布阅读感悟,无论是通过语音发送还是文字发送,都产生了师生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鼓励了许多在课堂上羞于表达和不愿意分享的孩子,使他们也参与到阅读讨论中。

(三)互联网技术在深入阅读环节的作用。

本书讲的是一段童年往事的记忆,以小英子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事,来展现童年时代人间烟火中的悲欢离合。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从网上搜集城南旧事的精彩片段。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个性特征、以及整本书的基调。在学生通过成熟的影视作品来了解人物性格之后,再次阅读时就会有自我的思考。

阅读的最佳状态是达到共鸣,启发心智。学生通过对最爱片段的阐述,统论全书,体会有喜、有怒、有眼泪、有成长的五味杂陈情感,让学生真正品读出作者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呼唤社会人间温暖的思想情感,总结出《城南旧事》的写作特点,并将美好的童年记录下来并加以怀念。与此同时,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深入阅读后,不同学生就会通过对比学习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此时若有IPAD等电子设备可供学生短时录音,学生的阅读灵感就极易被保留下来。

学生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通过读、说、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经历了这些必要的步骤后,学生就可根据教师布置的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轻智慧的技术手段进行班级展示,分享心得体会,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互联网技术在拓展阅读环节的作用

升华阅读体验,引进社会生活,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所在。据调查,零零后家长参与孩子学子过程的热情非常高,他们愿意花时间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因此,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教师可利用家长孩子互动这一特点,更好的推进阅读进程,并启发学生写《城南旧事》书评。

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了课上的教师指导和课下的家长促进,学生就能在原有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改进,并展开阅读林海音其它作品。例如《在胡同里长大》《春风》《日落百老汇》等,让学生再次感受林海音的写作风格和内心世界。

教师需将布置的作业内容通过微信群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查阅,并利用一些阅读APP打卡完成。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可利用有声读物来推进阅读过程。闲时吃饭穿衣,就可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耳濡目染。定期在喜马拉雅或荔枝等电台更新自己读书音频。这对学生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来讲十分有益。鼓励学生及时在电子书包上发布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阅读困惑,老师和同学可以积极回复,各抒己见。

总结:

《城南旧事》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也使得课堂上图画、文字、声音、影像能融为一体,使《城南旧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学生教师双向互动时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教师的操作变得相对简单。教师终于能集中精力于分析作品和了解学生感受,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氛围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性和共享性,部分孩子可能会受其他同学的读书感受影响,基于怕出错的心理追求了读后感的共性,这样,就很难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感受。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既有优势,也有相应的弊端,这需要教师利用其长处,尽量避免学生因网络的便利而过分依赖的思想,真正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欣歆 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

【2】艾伟明,在绘本阅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 小学教育研究,2012

【3】周剑光,网络环境下参与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