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3

教育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研究

吴德庭,黄秀锋,陈娟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拓展和延伸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势在必行。然而现阶段仍存在资助育人实效性不强、育人工作管理体系不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作用,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脱贫攻坚;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成为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2020年,我国已经成功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资助育人是教育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大力投入和高校积极努力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日益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不只是在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业压力,而是将帮扶延伸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提高。

一、教育脱贫攻坚与高校资助育人之间的关系

怎样摆脱贫困是我们各个国家面临的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课题。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对人民的好处不只是摆脱贫困,也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最终会带着人们走向幸福美满的康庄大道。高校资助育人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持续性等作用,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好好发挥它的作用。

1.教育脱贫攻坚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保障。

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脱贫攻坚的发展,对教育脱贫攻坚的论述已经比较成熟,能够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思想引导与方向指引。同时,教育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能够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物质保障。此外,我国具有健全的教育扶贫制度体系,能够为高校资助育人提供借鉴。

2.高校资助育人是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资助育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重要保障。高校资助育人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物质资助与精神帮扶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并把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资助相结合,有效利用资源,来改善家庭困难学生经济环境。使家庭困难学生学会自力更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

二、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价值

高校资助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重点,以资助为载体,以育人为导向,是整体性的理论概念和系统性的实际工作,应当区别于一般社会救助,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其价值。

1.高校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资助育人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去关心、温暖进而影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且高校资助育人贴合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教育和引导受助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同时使得他们明白感恩社会、学会奉献。此外,资助育人也呈现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魅力。资助教师和管理人员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个精神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情感认同,从而塑造人格品质。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高校资助育人立足长远,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当前困难,更是为其长远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能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从而减轻家庭负担,更加专注的学习。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明确方向,努力奋斗。

3.资助育人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处于相对弱势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很多人会不自觉产生自卑心理,生活中挫败感很强,由此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对和谐的校园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正确发挥资助育人的心理调节功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直面现实问题,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增强抗挫能力。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高校的资助育人功能不断加强,各高校响应国家号召,把资助育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在社会积极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资助育人实效性不强

目前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现金发放,有待拓宽。且高校的资助项目较多,资助条件不同,受助者分散,以至于出现个别学生重复受助,而一些困难学生却得不到资助的现象。此外,很多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导致部分贫困生不懂得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难以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资助工作中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专业支持。资助资金发放缺少后续监督,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且资助监管体系存在问题,在审查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完整、宣传不力、会议记录不清楚、资助金额出现错误、遗漏和延迟等问题。此外,目前高校贫困生的界定不够精致,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会出现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的现象。

3.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动力不足

高校资助育人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工作,家庭困难大学生作为这项工作的主体,其需求与思想行动对资助育人工作有着较大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一味逃避现实,依赖心理严重,自身价值观扭曲等,也是导致资助育人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四、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可行性路径

认识到问题所在,就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要结合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在把握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寻求实践路径。

1.增强意识,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

首先,要引导家庭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高校要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育人”作用,从传统的经济帮助向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向转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直面生活现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党和国家的资助怀有感恩之心,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提高高校工作人员资助育人的意识。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资助目的在于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内核的人才培养。高校要走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最真实的信息,精准识别和认定资助对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

最后,采取多种手段实现资助育人效果。高校可以采取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干预的方式进行全方位资助育人。注重感恩教育,明确“感恩谁”问题,并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和家庭在资助和教育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的艰苦付出。注重诚信教育,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注重劳动教育,马克思话语中的劳动既是满足人的需要、创造价值的活动,也是实现、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方式,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重要的教育方针。

2.积极实践,写在纸上与落在实处相结合。

首先,运用传媒载体,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新媒体时代高校资助宣传工作是资助育人工作展开的关键。高校要加强资助育人的宣传,多渠道详细介绍各种资助政策和申请条件等,以便使更多的家庭困难大学生从中受益。同时,利用重要节点来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前期通过海报、资助手册等进行宣传。

其次,运用榜样载体,强化引领作用。对资助政策体系的全面理解要求我们打破将资助育人对象等同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直观思维。榜样在各方面突出的品质,可以对高校所有学生在学习经验、品德修养、和社会贡献等层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再次,运用活动载体,发挥仪式教育功能。资助育人活动是重构资助者与受助者平等互动关系、在共话中实现共情的渠道。高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关于资助育人工作的讲座、研讨会等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并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嘉奖,提高工作积极性。

3.精准施策,资助育人与高校实际相结合

首先,树立发展型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实践已经表明单纯的物质资助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发展性资助模式才是资助育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深入了解每一个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贫困原因,结合其需求,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此外,要注重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通过多种途径使之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养。高校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应定期对资助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资深专家入校开讲座,并提供工作人员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等,有效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最后,加强机制建设,增强规范水平。规范的资助育人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效果。高校要建立各级资助管理机构,层层响应,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助工作标准,在资助政策宣传、核实受助人员、资助金额发放、后期监管等方面贯彻落实。另外,要制定合理的动态评估制度,对资助工作进行科学评估,提高工作的精准度。

五、结语

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资助育人政策是教育脱贫攻坚背景下惠及众多贫困家庭的民生工程,有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帮助家庭困难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和帮助下,安心求学、成功圆梦,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玲,卫军帅.“精准资助”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4).

[2]王慧,徐新华.高校资助育人思想研究[J].教育评论,2020(04).

[3]马晓燕.理解高校资助育人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

[4]金明媚.精准扶贫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9(01). 

[5]苏慧.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破解高校资助育人困境[J].教育教学论坛,2022(05).

[6]孙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对应策略[J].科技资讯,2021,19(29).

[7]李艳,林琳,王川.后精准扶贫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J].智库时代,2021(4).

[8]温嫦艳.角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角色重塑——评《高校资助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22(03).

作者简介:

吴德庭,女,生于1999年9月,苗族,贵州锦屏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黄秀锋,女,生于1997年8月,壮族,广西防城港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陈娟,女,生于1999年10月,苗族,贵州遵义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