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理性高中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1

浅析构建理性高中语文课堂

周媛

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31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更倾向于学生情感体验,在一线教学中可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挖掘教材,强化作文的逻辑分析,并形成条分缕析的语文化表达是语文老师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中 语文课堂 理性

传统观念认为语文学科教学,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总是要以形象、情感等心理特征为主要参与方式,是一种感性学习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领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蕴,以热闹的课堂气氛为外显特征,就会达成语文的课堂教学任务。而近年来,随着新高考大纲的调整,语文学科除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培养科学精神,因此语文教师也应更新观念,不能一味重感性轻理性,忽略语文课堂中思维和逻辑的力量,应该把科学的理性课堂建构作为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建构理性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应对高考改革,让学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学会终身学习的实用型人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挖掘教材中的理性范本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就是让学生认识抽象的逻辑,学会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发现生活中潜藏的逻辑谬误,化简为繁,去伪存真,透过繁复的表象去洞察问题的本质。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就包含这样一个推理:“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 只有自己去拿。文章先分析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做法,否定这些错误的做法,也就证明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逻辑思维坚不可摧的力量。学生还会在这个单元学到有效的推理和合理的论证方法,回归传统古文《劝学》中就可以发现,荀子熟练地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丰富地使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教材中的经典范例是语文教师使用不尽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沉浸在理性思维中,从而享受逻辑带来的快乐。

  1. 加强作文中的理性思维

在高考的语文卷面中,作文的分值一直是比重最大的部分。尤其近年高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具体情境中出现对立或矛盾的说法,要求学生给出独到的分析或给出具体解决的办法。学生面对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要学会主动探究,加入自身的判断和思考,而思辨性强弱与否就决定高考作文等级的高低。

适时地在作文课中有意识地加入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实践写作就显得很必要,如:抱持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公正的态度,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由果逐因,透过现象看本质等。例如2015高考作文“女儿举报开车打电话的父亲”这一材料,学生不能简单的判定其行为的正确还是错误,要学会辩证分析女儿虽然有违常规亲情的做法,其实是为了维护规则,确保跟多人的生命安全。还有类似传统和现代,情与法,国家和个人等二元矛盾或多元矛盾,理性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反复训练,按照由表及里追溯原因,分析背景联系实际,提出措施解决问题等几个环节进行论述,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提升,作文分值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

  1. 培养生活中的理性表达

一节语文课有四十分钟,而语文课的外延一定不能圈囿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课外的生活中的语文才是理性思考和表达的根基。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无论是传统的优秀书籍,还是报纸杂志,新兴的自媒体订阅号,要多读新闻时评,关注实事话题,如:国家大事,教育公平,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甚至娱乐八卦,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出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们多在课间休息或课后多参与讨论,发表自身对事物的看法,关注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达。甚至可以将所闻所感形成随笔文字,或在课堂上就一现象展开讨论甚至辩论,“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表达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理性思考变成一种习惯,成为终身受益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门学科不应只有字词句篇、文字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也是高考改革最终达到的目的。小小的语文课堂也一定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具有理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基于学生发展视角[J]. 戴碧瑶.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2】新时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基于学生发展视角[J]. 戴碧瑶.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精彩生成的路径[J]. 徐骏.  中学语文.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