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新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时光

二毛学校

摘要:新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谈:第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第二,上课课中的实施过程。第三,实施教学中注意的问题。第四,课后要积累和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

关键词:新任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积累与反思

1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

备课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制定适当的学生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策略。因此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掌握其内容要求;摸清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选择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方可实施教学。所以备课的重要性,说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1.1 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吃进、消化、输出的过程。

把握教材教学内容:通读教材,系统梳理知识,了解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分册研究、安排教学计划。

1.2 明确目标

1)怎样把握教学目标

①课标作用: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教育评价的依据。

②核心理念:关注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同时促进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课标要求:

(1)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考虑。

3)怎样落实教学目标:

要注意环节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最终追求,然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需要一个一个环节逐步达到的,教师要有能力将大的课时目标分解成环节目标,或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思考,我安排这样教学环节做什么?意义何在?教学环节要找得到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1.3 动笔写教学设计

1)找到目标:把要求弄明确。

2)弄懂教材: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确定重点。

3)学生方面: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4)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和教学环节设计。

5)板书设计: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6)课后总结:对本节课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质疑,问难。

2 上课——教案的实施过程

2.1 一节好课的标准

1)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

2)方法、规律、公式、定理、定义是学生发现的;

3)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是有变化的。

2.2 让学生知道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带着学生走迷宫。课堂教学的开始应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都知道了,再讲着就没意思了,这恰恰体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教师应适时出现,应在学生需要时出现,而不能独霸讲台。目标是方向,做任何工作如果没有目标,就等于没了方向,没有方向的行进,动力何在,即使有劲也不知道往哪使,盲人摸路的感觉,教学效果能好吗?

目标的出示可以这样提出: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困惑是什么。

2.3 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尤其固有的周期,只有利用好这个周期才能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因此在任何活动中,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开头和结尾的信息,中间的记忆力最差,那时的注意力的水平也是最低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应考虑还环节的开头和结尾。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记忆。

2.4 课堂教学要控制节奏

脑科学研究表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它不断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很短,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大脑对事物的开头和结尾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安排好开头和结尾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程进行分解,并适时进行开场和小结。思维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储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注意力的周期成人大约在15分钟,儿童的周期只相当于他的年龄。一节课40分钟,教师根据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效划分。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3 实施——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目标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考虑到学生,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准备。

3.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能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激情和活力,使教材中死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活的能力和品质。

3.3 注重学生差异

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进,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

4 课后——学会积累和反思

教师要养成善于总结,梳理的习惯,工作一段时间或一个学期后,将作过的事情进行梳理、分类,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并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课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由教学走向教研。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教学,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将其解决,是教师向高一层次迈进的起点。

4.1 学会积累

1)教学案例的积累,教师每天都在备课写教案,到全国各地听一些优质课,翻阅杂志、报刊上优秀课例介绍,课件、视频材料等等。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按教学内容分类、按教学方式分类、按其成功案例,失败案例来分类,都可以,并附上自己所思、所想和所感。

2)教学体会的积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即逝而过,如果我们像记日记一样的记录下来,作为点滴积累,天长日久也会大有脾益。

3)学生作业的积累: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就是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就是教师在备课忽略的问题, 教师要将这些问题积累起来,作为今后教学中的一笔财富,在今后的备课中避免走弯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一些失败、多一些成功。

4.2 学会反思

1)反思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是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否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到了主体的地位。课堂里教师是不是在演“独角戏”,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参与情况怎样?

2)反思教学目标:目标确定是否科学、适度、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实现怎样?

3)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与实际施教有何“出入”?

4)从作业和考试中反思,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和失分的原因,做到今天的错误,明天不能再犯,今天的丢分,下次不能再丢.

5 结语

总之,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徐树富.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20).

[2]陈春梅.加强反思能力培养,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