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双减”的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议“双减”的背景

唐兴明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果衣小学 652400

【摘要】从所周知,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双减”的政策出台和实施,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生态,使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校园。让教育均衡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国民切实享受到公平、公正、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背景;“双减”;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靠出台一个“双减”政策和治理整顿一阵子就能立竿见影,就能彻底解决,而是一个必然会出现反弹与反应的艰难过程,需要做好打长期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双减”出台的背景

1、把升学视为最高目标的功利化的教育现象,不仅古时候就有之,而且比比皆是。如古人所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一千钟粟”的告诫,都把“头悬梁锥股”般刻苦读书,发奋读书,拼命读书考取功名利禄视为榜样,视为人生最高追求而奋斗不已,由此导致几千年来国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念头,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普遍都把学生“有出息”与拼命读书考取功名利路,最终登上庙堂之高作为所有孩子应该效仿的目标。如汉代的张良,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等人。

2、现实中,不管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产品的供应者和受教育者等,考虑更多的则是自身利益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自觉不自觉地都想到以分数评价作为杠杆的看得见的功利化的结果,至于对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元素,如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健全的心里素质,和睦的人际关系……则往往抛之脑后,死死盯住升学率。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牺牲广大青少年的健康为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功利化教育生态由此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内卷”。这就是中国的教育现状。

3、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的原因,大多数人都把问题归结为就业面临的激烈竞争。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如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2016年(765万),2017年(795万),2018年(820万),2019年(834万),2020年(874万), 2021年达到909万。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希翼,更是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可见,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的大事,而且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国家的大事,它牵扯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拥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更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它们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很多的孩子从小就被老师教育,要好好学习,发奋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争取将来考上985和211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拥有好的生活,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使得这样的家庭背景和从小受到教育的孩子们,在日后就业的选择过程中,目光首先投向北上广以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薪水高,医疗水平高,交通发达,机会多,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这种思想很普遍,因此人们都把追求考试分数视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助长着“唯分数、唯升学”等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并形成强大关心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环境与生态。

4、由于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几十年来都被长期捆绑在应试教育的车轮上高速运转,课业负担过重“透支”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视力,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危害的后果极其严重。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减负”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针对“减负”难题,并没有形成合力,各级教育部门只要求学校单方面“减”,从而形成教育问题只需要教育人内部解决,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深入骨髓的影响,以及在社会发展与就业压力双重作用下,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不正常现象较为普遍。大中城市公立中小学下午三点半至四点放学,有钱人家的孩子放学后纷纷去校外培训机构或私立学校上课,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只能回家玩。甚至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去公立学校就读,而去缴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就读。这样做的目的,以便在未来的高考中,他们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

5、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和私立学校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野蛮生长的培训机构和私立学校并没有让社会更加公平,恰恰相反,它们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制造了更多不公平。为了把家长掏空,它们无底线地炮制焦虑,传播恐慌情绪等负面影响,如“你来,我们培养你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对手!”“人家都报辅导班了,咱们孩子怎么能落下呢!”等等精彩的广告词。不仅如此,它们用高薪挖走公立学校的名师,掠夺了普通人应该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然后从有钱人家孩子身上收取高额费用,使得大家本来可以免费获得的公平、公正的教育,转眼之间变得高不可攀。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下滑,普通人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以致在多年的高考中,普通人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以致出现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局面!

“减负”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出现了越减,学生负担越重的尴尬,以致中央在2021年7月24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出台“双减”政策,释放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这是从根本上彻底阻断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和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的强力举措。

什么是“双减”?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所谓“双减”就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立足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学校教育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契机。也是回应社会关注与期盼、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尝试与探索。“双减”不仅是对矫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作出的重要部署,更是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格局进行的综合性改革。

这场教育改革力度之大,让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伤筋动骨,损失惨重,甚至有的从培训市场中消失。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大事,这是国家意志。这场改革的落脚点是教育均衡,力图改变目前的教育生态,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和教育的泛滥,让教育回归校园,回归本土教育的垄断和干预,最终实现教育均衡。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民族的素质。